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历史论文  > 
  • 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环境对医疗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卫生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着重研究以学生职业素养为基础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教学改革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素养;卫生类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进行实际教育过程中容易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存在忽视。公共文化课教学存在缺陷,导致学生在进入岗位后,职业道德与职业技术水平不相匹配,严重影响学生在岗位中的实际工作。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对公共文化课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职业道德满足岗位实际需求。只有积极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使其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高職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注重技术技能培训,忽视职业素养提升
  受到就业压力及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希望能够在之后的工作中为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服务,导致职业素养的提升被严重忽视,涉及到伦理学、心理学、传统文化等公共文化课程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1]。
  (二)缺少职业信仰,理想信念较为淡薄
  随着全球化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多半能够接触到更为多元化的价值观,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对公共文化课程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无法树立良好的职业信仰、职业理念与职业信念,在后续的工作中缺少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受到自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较为深刻,过分注重金钱与财富,并将其当成是自我职业岗位成功的标杆。一旦这些人进入岗位后,较容易出现收贿受贿、恶意违约等情况。
  (三)好高骛远的职业态度与急于获得他人认可的职业心思
  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为家中独子独女,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思考或对其他事情进行评判,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常常存在好高骛远的职业态度,严重影响其脚踏实地完成工作,再加上这些学生渴望受到他人的关注与认可,将会严重影响后续的工作情况,也会对医疗行业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二、以学生职业素养为基础的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教学改革具体策略
  (一)改善教学环节
  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完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其与学生职业素养的结合,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应当根据以下四点内容,对学生的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设计:第一,教师应当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学生自身的专业特色及个人特征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第二,教师应当重视教学内容的安排,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保证其满足学生实际工作需求,符合当下社会环境要求的教学背景,将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态度及专业技能相结合,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教学;第三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以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学目标的建立为基础,教师还可利用讲座、教学会议等方式,结合实际医疗案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第四,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时,教师应当保证其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才能有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带来更为客观的评价,使其在后续的查漏补缺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2]。
  (二)重视课程建设与卫生类职业特点的结合
  在对卫生类高职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时,首先,应当重视其理论课程教学,这是后续培养职业素养的基础,也是奠定学生职业素养的根基。在对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有效安排过程中,应当重视当前医疗行业的特点及社会环境的具体要求,重视公共文化课程中思想政、,思想道德、医学人文社会活动等课程的安排与建设。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课程与医疗实事相结合,将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课程与医疗事件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分析具体事件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思想政治及道德修养,了解是医疗行业与法律条例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了解后续医疗行为中违法与合法的部分,使学生能够在未来工作中坚持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医学人文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及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与鉴赏能力,在之后的医患交流中能够以更为得体的语言换取患者的信任,使医患之间和谐友好相处[3]。
  卫生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时应当结合公共文化课程,建立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第一课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更多专业技能;第二课堂应当以校内的相关活动为主,将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公共文化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第三课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中的职业道德,使学生能够结合真实就业经验,提高自身公共文化修养与职业素养。
  在培养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时,应当将其贯穿于公共文化课程的始末,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与课程材料,在进行后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充分渗透于公共文化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公共文化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构建完整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相比较而言,不同的时代职业素养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较大不同之处,其优劣的定义也难以确定完全统一的标准,我们很难从一个人的行为中,直接看出对方在职业素养方面表现出的优劣。1996年,美国医学相关委员会便提出了培养医学生的质量标准,其中便包括职业素养。该标准还详细表明了该如何定义职业素养,如何评价职业素养。根据我国目前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行为来看,笔者认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考虑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其次 需要考虑学生在与人交流时表现出的职业素养,交流对象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医患之间;最后,需要认识到职业素养是由于权力、机构与社会相关联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性的现象问题。加拿大地区或欧洲先进国家认为,职业素养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应当重视其对患者职业及社会环境的态度,使其具有尊重、无私奉献、正直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能够为接受医治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治疗手段,能有效处理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尊重患者自身的隐私情况;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能够理解岗位中所应当坚持的原则、规章与制度,了解其涉及的法律要求及道德要求,在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积极掌握自我调节的能力,对自身所操作的医学行为负责任,若其他人存在不正当行为,应当有所回应或直接制止;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能够表现出自身健康、稳定、持续工作的态度,合理处理个人事务与岗位工作的先后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职业素养[4]。
  三、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当前医疗行业也跟随时代的脚步积极进行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医疗行业职业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医务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保证其职业道德满足岗位需求,得到患者的支持与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医疗企业事业单位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在进行公共文化课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应当重视对教学环节的改革;其次,应当重视课程建设与卫生类职业特点的融合;最后,学校需要构建完整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只有积极促进教学改革,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其日后的工作与岗位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祁晓红,赵玉玲,耿美厚,顾丽萍.基于岗位能力的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2):145-146.
  [2] 包莉,张卫文,徐伟刚,丁秋玲.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信息化学习的现状及教学改革的调查——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11+127.
  [3] 孙小娅,薛若雯,徐承萍,章文静.影响卫生类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4):59-60.
  [4] 朱晓卓,蒋萌阳,王建波.基于岗位能力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5-6.
  基金项目:本研究获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在公共文化课中的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7SJBFDY188)资助。
  作者简介:李立胜(1978.01- ),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教学督导,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