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健康教育与青年肥胖相关风险因素探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伴随国民经济与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国内高校青年群体中肥胖人数越来越多,早已经发展为威胁青年健康的严重隐患。基于此,提出高校健康教育与青年肥胖相关风险因素探讨分析。利用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 针对肥胖出现的基本原因,从改变青年肥胖人士的不健康饮食结构、改变肥胖人士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降低肥胖人士的体质量指数(BIM)三方面分析了高校健康教育对青年肥胖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青年肥胖;健康教育;风险因素
  肥胖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常见的代谢性失调症,能够影响人体功能正常运转的生理过程[1]。这种营养障碍性功能疾病主要表现為身体内部脂肪含量过多或脂肪组织和其他软组织之间的比例比较高。肥胖种类比较多, 按照脂肪含量的分布状况大致可以把肥胖分成腰腹部型肥胖、臀部型肥胖;根据肥胖相关的风险因素大致看将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根据脂肪组织的解剖特征大致可以把肥胖分成多细胞性肥胖与大细胞性肥胖。现今为止,国内外对于肥胖的评判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体重指数法以及体脂百分比法。其中获得广泛认可与使用的方法就是体重指数法,利用BMI值(Body Mass Index)作为衡量人体超重与肥胖的关键指标。BMI值(Body Mass Index)是由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而得出来的,即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
  BMI值(Body Mass Index)作为现今为止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评判青年体形比较精准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情况下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作出来的体重指数界限值,当BMI值(Body Mass Index)小于18.5的时候,判断其体质偏瘦;当BMI值(Body Mass Index)在18.5——25之间的时候,体质较为正常;当BMI值(Body Mass Index)在25——30之间的时候,判为体重严重超重;当BMI值(Body Mass Index)在30——35之间,视为轻度肥胖;当BMI值(Body Mass Index)在35——40之间的时候,视为中度肥胖;当BMI值(Body Mass Index)超过40的时候,视为重度肥胖。BMI能够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来有效调整超重与肥胖之间的评判标准。
  一、改变青年肥胖人士的不健康饮食结构
  伴随青少年年龄的增长,美式快餐以及其他各种膨化食品的进食周期也会随之增加[2]。有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之前将近有百分之五十的青年保持着每周3次以上快餐、膨化食品以及油炸食品的饮食习惯。而这种食品由于其蕴含着较高能量、高脂肪以及低膳食纤维含量的一系列特征,被普遍认为造成青年肥胖发生的关键要素之一。截止到目前为止,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少运动以及久坐时间大幅增加是造成肥胖青年肥胖的关键原因。青年肥胖作为居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关键风险因素。肥胖青年普遍存在大量吃甜食、油炸食物以及进食速度较快等不良习惯,这都会增加肥胖的发生率。高等院校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的诸多宣传,经过1学年的学校健康教育后,肥胖青年的不良饮食习惯有了显著改善,肥胖青年每天需要进食杂粮、果蔬等。大学生在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甜点以及快餐的进食频率较教育前有了显著下降,具备统计学意义[3]。这充分说明高校健康教育对青年的宣传是非常有效的,大学生接受健康教育宣传后可以及时意识到这类食品的严重危害,可以有效控制自己进食高脂肪、高热量不健康食物的频率。
  为肥胖青年制作、发放个人体重记录卡(记录肥胖青年的饮食习惯) ;学校保健委员会展开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例如校医的心理辅导、肥胖解决对策、饮食指导、健康咨询等;设定健康咨询日,负责学生健康教育需要涉及指导的其他内容等。对于校医而言, 将成人肥胖预防对策作为成年人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极其重要的。关于饮食和运动、日常生活习惯等就需要慎重对待, 虽然这方面问题和学生遗传基因、家庭、个人的关系比较紧密,校方在这方面的努力执行依然还是比较重要的。实际上证明利用卡片进行监督指导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借助于健康教育推进高等院校的良好创建,树立一种健康向上的理念,有效改善学校的健康氛围,增加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的基本能力,树立一种比较正确的健康信念,改变以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其身体素质达到健康及格线以上。
  二、改变肥胖青年人士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在学校里,肥胖青年通常会不受到校内人士的欢迎,常常会受到同学的孤立,并成为同学之间的取笑对象,严重伤害了肥胖青年的自尊心、自信心,不能够积极、热情地参加到学校集体娱乐活动,具体表现为其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同学交际能力大幅下降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点。学校健康教育鼓励肥胖青年进行科学的、合理的体育锻炼,激励学生通过体育课、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休闲时间进行充分地体育锻炼,并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健康锻炼、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学校氛围极其重要。运动作为控制肥胖的重要因素,利用体育活动推动身体脂肪快速分解,延长能量损耗时间,实现减肥、减重的目标。运动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确保每天能有1个小时以上的体育运动。还有很多学生对肥胖的严重后果认知不清,忽视健康饮食与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也是导致肥胖容易发生而不被有效控制的关键原因。不离开学生日常生活场所,有效利用健康推进方式,特别是着重强调学校有必要科学合理控制学生肥胖的周遭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借助于适合肥胖青年进行健康运动活动的设计,激发出肥胖青年参加并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热情,强化他们对肥胖的深度认知,使其慢慢在自然情况下培养出比较健康的运动习惯,从源头上实现体重控制、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策略,也有效避免了肥胖青年因为离开了学校的干预环境后迅速恢复以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体重反弹。最近几年的试点也充分证明了试点学校内学生肥胖率的有效降低也充分证明了通过学校环境进行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三、降低肥胖青年人士的体质量指数(BIM)
  学校健康教育思潮的长远发展势必会改变以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简单认知,而且伴随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学校呼吁“体育人本化教学”的状况,学校健康教育思潮逐渐走向复杂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趋势;学校健康干预以后肥胖学生特别是肥胖男生的BMI明显下降,利用同伴教育进行的学校健康教育联系运动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久坐,降低BMI,推动学生发展为健康体重。因为高校青年依然处在一个生长发育时期,其BMI 表现出正常上升的趋势,所以对超重或肥胖青年的校内干预只需要保持BMI 水平不变,或降低BMI 增长速度就能够大大降低肥胖程度,实现体重控制的目标。有关研究表明国内高校通常会采用膳食或运动的单个实施,也有采用健康教育结合运动的综合干预,事实上,干预维持6——12个月的就能够达到最佳效果。而国外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采取饮食、运动、心理相结合的方法,希望可以在形成健康习惯以后,把体重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范畴内。学校健康教育中的同伴效应即在宿舍、班级或学校内同伴的有效背景下,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影响。同伴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肥胖学生对肥胖有关疾病威胁的清晰认识。
  四、结语
  本文对高校健康教育与青年肥胖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依托高校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河北相关理念知识,根据对青年肥胖相关风险的分析,对高校健康教育与青年肥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健康教育对预防青年肥胖的方法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葛晓燕,刘正淑.青少年健康素养与肥胖相关风险因素探讨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30):66-69+72.
  [2] 刘丹,房红芸,赵丽云,etal.家庭相关因素与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6):720-723.
  [3] 劉文利.超重和肥胖对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及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8):735-740.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健康管理能力提升的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91029SK;吉林省四平市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健康中国”背景下四平市青少年肥胖防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PSK201925
  作者简介:宋文波(1982- ),女,吉林四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78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