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新时期空乘人才面临的形势以及空乘人才的有效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民航事业在此形势下也得以长足发展,因而,也相应提高了对空乘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当前临空经济区等新兴经济体的初具规模,为空乘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空前机遇,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对于高水平空乘人才的培养,许多高校仍处在探索阶段。文章主要联系笔者工作经验,进一步分析了新时期空乘人才面临的形势,及其形势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培养空乘人才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空乘人才;形势;评价机制
  “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所明确强调的一点,并且还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现实需要与阶段性特征的精准把握,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虽然我国民航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较好发展,但缺乏专业人才的情况,也给民航业的发展形成了很大阻碍,唯有足够的人才才能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空乘服务现状及空乘人才面临的形势
  (一)空乘服务现状
  随着近些年来临空经济区的价值愈加明显,各级政府都着手进行大型机场的修建,积极发展民航事业,以使之发展为该地區的经济增长点。而空乘人员作为民航服务的外在形态,其服务素质如何也受到了更多关注,当前,国内在岗的空乘人员约有6万人,预计到得2020年时,将会超过20万人。但是,当前许多空乘人员的学历层次都不高,在大学本科以下,不仅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偏低,实操能力也略显不足,与综合素质较高的空乘人才水平相差较远。如此一来,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顾客投诉的情况,给临空经济的发展形成严重阻碍。毋庸置疑,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服务意识、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应变能力的空乘人才,是未来良好发展临空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空乘人才面临的形势
  自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第一、第二经济产业的发展趋于饱和,使得国内经济愈加向第三产业靠拢,而航空业则属于典型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当前,各大民航企业或是非民航企业竞争愈加激烈,而自身良好服务,无疑是帮助他们在激烈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此,高水平空乘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愈加迫切。并且,随着临空经济区对经济影响的日渐加深,和航空运输业与机场周边不断建设,将会给民航服务业的纵深发展起到带动作用,进而也会对空乘服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就当前实际情况来讲,许多高校出来的空乘专业学生的素质并未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对新时期下的空乘人才培养展开相关探讨,就显得意义重大。
  二、新时期空乘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
  当前,国内航空院校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的情况较为普遍,给空中乘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形成直接影响。虽然,不少航空院校都开始注重培养专业教师,但由于空乘行业所具有的保密性与特殊性,高校教师少有机会能去到航空企业,体验空中乘务工作,得到的专业培训机会较少,进而不能在自身教学中融入航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致使教学缺乏实践说服力,多停留于理论层面,自身专业性未得到体现。与此同时,虽然外聘的航空企业教员的实践经验较多,但却并未接受过专门教师资质培训,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课堂组织方法和教育理念,常常将课堂教学当做行业培训一般,教学缺乏规范性。并且,这些外部人士进入高校教学的时间不固定,因而可能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产生,高校在管理这些外聘教师时也存在难度。
  (二)实训基地沦为“摆设”
  实训基地是否良好,能否能到充分利用,将会给空乘专业实践教学形成很大影响。虽然,当前很多高校都有仿真模拟机舱,在模拟机舱中就能进行空乘专业授课,但普遍存在模拟机舱可操作性不强的情况,不能展开一些技术训练仅是一些基础课程,这就表示,模拟机舱无法实际操作,只是一个摆设。如此一来,则造成学生对模拟机舱仅停留在初步认识,自然在实际操作中学员难以获得良好的表现。另外,给空乘专业学生全方位发展形成制约的又一因素,就是缺乏电子语音室资源、应急救生器材、航空急救实训室、化妆礼仪实训室等。并且,不少空乘学生的安全意识都不够强,并不熟悉应急救生器材的操作,这样也会给学生在培训、实习期间的岗位适应能力形成负面影响。
  (三)缺乏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
  就当前国内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校在管理空乘人才培养质量的时候,多停留在调节与监控教学质量方面,对于空乘专业人才的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建设,都缺少一套有效的评价—反馈—调节机制,无法结合目标就业岗位、行业及社会的需求,展开动态优化和调节,只是被动地适应岗位、社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缺少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与评价反馈,是其主要表现,长此以往则难以保证学校中走出的专业学生,能够不断满足变化、发展的行业岗位需求,从而就会出现岗位对口就业率低等情况。
  三、有效培养空乘人才的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以实现空乘人才的有效培养。
  (一)做好教师培训,加快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力度培训教师的专业实训能力,并增加外聘在职空中乘务专业教员的频率,适当放宽人事制度上的限制,并选派学校内的专业教师去到航空企业进行专业考核和实习培训,进一步密切校企间的合作。另一方面,招聘退役的空乘专业人才,这类人才都有着丰富经验,但在之后工作中仍需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4]。此外,各专业教师应对自身的职责明确,做到分工协作,以形成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健全的培养模式。同时,高素质教师队伍中资深的语言类教师、医疗救护教师、形体与舞蹈教师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各门类教师应统一思想,根据种种问题,进行有效教学大纲的制定。
  (二)加大投资力度,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实训基地在空乘人才培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培养出高水平的空乘人才,各大航空院校应加大其投资力度,加快建设陆地、水上撤离设施设备与动态、静态模拟机舱,进而促使空乘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也不可忽视建设电子语音室、航空急救实训室、化妆礼仪实训室以及健身体能器械室等,这些设施设备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良好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他们实习期间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另外,高校还须增加应急救生技能的培训,虽然现在很多学生都知道灭火器的理论操作步骤,但实际操作却不会,这些不仅生活中的必备技能,也是专业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三)加快多评价主体的空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的建设
  作为服务业的空乘行业,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应变能力的空乘人才,是空乘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是,正如上述提到的,航空学校教育模式多停留在课堂教学质量的调节与监督上,并未有效评价与反馈调整空乘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培养目標和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如此一来,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而出现学生毕业就失业、用人单位招人难等人才供需问题。对此,应基于校企合作机制下,加快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立起以校外专家、用人单位、专业教师、学生、高校管理者等多评价主体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从而能够动态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及毕业要求,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使之能够更好服务于空乘岗位。
  四、结语
  总之,伴随我国民航市场对外的不断开放,将会大幅增长各大航空公司的航空运输业务量,因此,也将会同步扩大空乘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而针对当前高校走出的空乘专业人才紧缺,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情况,就需要航空院校关注自身人才培养的革新,通过分析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提高专业教学成效,将学校空乘专业建设为生源质量上乘、水平领先的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航空服务事业的良性发展,不断输入高水平的技能型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姣.民办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报告,2018(11):48-51.
  [2] 俞秀梅.空乘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01):27-29.
  [3] 曹頔,王哲.国内高校空中乘务类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长江丛刊,2018(27):29-30.
  [4] 于明润,黄志远.论实践性教学环节对空乘人才培养的必要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6(09):128-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6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