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供给能力评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解决居住区夜间停车问题,有必要开放邻近居住区的商业综合体停车泊位的夜间使用权限,并评估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供给能力。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选取位于居住、商业综合体混合地块内的6个典型商业综合体,采集停车行为数据,提出停车占用高峰比指标,采用多项式拟合分析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时间分布的一般规律,拟合优度检验值R2=0.986 6,结果表明,业态功能类似的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时间分布具有一致性特征。结合居住区停车行为数据,构建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供给能力评估模型,拟合标定模型参数。实例分析表明,商业综合体夜间可提供配建停车泊位总量的40% ~55%作为停车共享泊位,能填补居住区夜间停车的部分需求缺口。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停车共享; 供给能力; 商业综合体
中图分类号: U491.7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ighttime parking in residential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approve the nighttime access to parking lots in the commercial complexes adjacent to residential areas and assess the supply capacity of nighttime shared parking in the commercial complexes. Taking Nantong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6 typical commercial complexes in the mixed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lands are selected, and the data of parking behavior are collected. A peak ratio index of parking occupancy is proposed. The general law of the commercial complexes’ nighttime parking time distribution is analyzed using the polynomial fitting based on the peak ratio index. The goodness of fit test value is 0.986 6.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ighttime parking time distribution of commercial complexes with similar land use function has consistent characteristics. A supply capacity assessment model of nighttime shared parking of commercial complexes is developed and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calibrated based on the parking behavior data obtained from the residential areas. The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mmercial complexes can provide 40% to 55% of the total allocated parking lots as nighttime shared parking lots, which can fill som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s’ nighttime parking demand gaps.
Key words: urban traffic; shared parking; supply capacity; commercial complex
0 引 言
“停車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的交通顽疾之一,其中居住区的停车问题尤为突出,居住区停车配建规模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夜间停车矛盾日益严重。居住区停车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包括:居住区停车历史配建指标不足,新的配建指标仍落后于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受现有相关政策的制约,居住区内停车挖潜难度大;“错时停车”的相关协调机制困难重重,实施效果不佳;为规避夜间路边停车白天不及时撤离的影响,居住区邻近道路的夜间停车比例低。因此,为进一步缓解居住区夜间停车矛盾,可引入停车共享策略,开放邻近居住区的商业综合体停车泊位的夜间使用权限,填补居住区夜间停车需求缺口。
国内外已经逐渐对停车共享策略达成共识[1-3],根据不同用地类型(如商业、办公、居住、文娱等)的停车需求空间和时间的特征差异,通过停车泊位优化整合,实现不同用地类型停车泊位的共享[4-5]。国内学者围绕停车共享也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停车共享实施策略方面,牟振华[6]、李菲[7]根据不同用地的停车行为特性和泊位使用规律,提出了停车共享实施策略。停车共享需求方面,肖飞等[8]、薛行健等[9]基于混合用地模式,构建了停车共享泊位需求预测模型;苏靖等[10]提出了泊位共享效率指数,分析混合用地的停车需求比例。停车共享供给方面,段满珍[11]以居住区为对外停车共享对象,基于博弈论提出了居住区停车共享服务模型;郑竞恒[12]基于停车共享理念研究了居住区的停车行为特性和影响机理,提出居住区停车泊位供给调控优化方法;部分学者[13-17]分别根据行政办公、商场、居住区、校园、医院、宾馆、饭店等单一用地类型的车辆停放时变特征和用户停放选择特征,研究了各用地类型停车泊位供给时间窗口的确定。停车共享供需匹配方面,路扬等[18]、姚恩建等[19]分别基于整数规划逻辑判断理论、图着色和蚁群算法理论构建了停车共享泊位供需匹配模型,以提高停车共享泊位的使用效率;陈峻等[20]基于用户均衡理论构建了停车共享供需时空匹配优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居住区、行政办公、商场、酒店、医院5种用地类型。以上研究主要围绕停车共享实施策略、停车共享需求预测、停车共享供给能力、停车共享供需匹配方面,为不同用地的停车共享方案制订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鲜有专门针对居住、商业综合体混合地块如何利用商业综合体现有停车资源缓解邻近居住区夜间停车矛盾的研究;(2)大部分研究重视停车共享的空间分配,很少从微观方面考虑车辆停放时间对停车共享供给能力的影响。 停车共享指在某个区域内根据不同时段的停车特性在各种用地类型的停车场间共同使用停车泊位的停车组织形式[19]。停车共享的使用对象一般为具备不同停车需求特征的车位使用者,特别是使用对象的停车时间存在明显的高峰和低谷,且不同的用地停车时间规律差异明显且不相冲突。在居住、商业综合体混合地块内,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的基本条件如下:(1)商业综合体停车设施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停车设施的属性,具备夜间对外开放条件。(2)商业综合体与居住区的夜间停车需求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时间互补性,具备实施停车共享的可行性。(3)国内城市土地布局存在大量的与居住区毗邻的商业综合体,实施停车共享后步行距离适宜,符合停车共享的距离空间要求。
基于上述考虑,以缓解居住区夜间停车矛盾为目标,以邻近居住区的商业综合体的配建停车场为停车共享供给方,分析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时间分布特征的一般规律,结合居住区停车行为数据,构建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供给能力评估模型,评估商业综合体夜间可提供的停车共享泊位数(即停车共享供给能力),为邻近居住区夜间停车方案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1 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以江苏省南通市核心区域崇川区为例,选取与居住区紧邻的6个典型商业综合体(圆融购物中心、文峰城市广场、印象城、中南购物中心、星光耀广场、凤凰文化广场,分布情况见图1),分析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时间分布特征。选取的6个商业综合体,均以商业、文娱功能为主,其停车时间分布特征与商住混合的综合体有显著区别[21],因此本文构建的停车共享供给能力模型仅适用于以商业、文娱功能为主的商业综合体。
通过街道部门和综合体物业部门获取各商业综合体停车出入口视频资料。选取夜间时段17:00—24:00和0:00—8:00,采用15 min的间隔连续记录车牌号,采集停车车辆数据,主要包括:停车驶入车辆数、停车驶离车辆数、停车占用泊位数等。同时在物业安保人员的配合下,记录调查时间范围内停车车辆的车牌号,以及对应的驶入、驶离时间和停放时间等时间数据。
根据夜间分时段停车占用泊位数,分析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时间分布的一般规律,因此需要对停车占用泊位数进行标准化处理,提出停车占用高峰比指标,即某一时段停车占用泊位数与停车高峰时段停车占用泊位数的比值,以表示停车时间变化情况。6个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时间分布情况见图2。
由图2可知,在同一研究区域内,各商业综合体的停车时间分布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进一步验证其停车时间分布的一致性特征,采用趋势线拟合方法研究其一般规律。趋势线拟合方法包括线性拟合、指数拟合、对数拟合、移动平均拟合、多项式拟合等。统计数据中每个时段有6组停车占用高峰比数值,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获取分时段的集中趋势,每个时段的停车占用高峰比的标准差均在合理值范围内,见图3。拟合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多项式拟合趋势线与实际停车时间分布曲线最为匹配,其拟合优度检验值R2=0.986 6,表明趋势线拟合精度高,其实际意义为在城市同一研究区域内,业态功能类似的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时间分布具有一致性特征,与THOMPSON等[22]、WONG等[23]、TONG等[24]提出的同类业态停车设施具有较为稳定的停车时间分布特征相一致。
由图3可知,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基本规律为:停车高峰时段为18:01—20:00,停车需求急剧减少时段为21:01—23:00,停车需求低稳定时段为23:01—24:00和0:01—6:00,停车需求急剧增加时段为6:01—8:00。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在非营业时间停车泊位有大量闲置,具备为邻近居住区提供夜间停车泊位的基本条件。由于商业综合体17:00—22:00是正常营业时间,驶入和驶离车辆较多,在测算对外停车共享泊位时应考虑该时段内泊位的停车时长。
2 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供给能力建模分析2.1 模型构建
研究面向居住、商业综合体混合地块,且以缓解居住区夜间停车矛盾为目标。因此,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供给能力是指商业综合体在夜间可以为邻近居住区提供的停车共享泊位数量。在夜间停车高峰期,邻近居住区需要停车的车辆进入商业综合体,并停放于闲置的停车共享泊位,此时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共享供给能力,即为商业综合体停车泊位单位时间内可接受的车辆平均数与商业综合体停车共享泊位的服务累计时间的乘积,按此思路构建模型。
(3)商业综合体停车共享泊位i的闲置时间ΔTi的估计。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ΔTi服从负指数分布,取值为商业综合体停车共享泊位平均闲置时间的倒数。
(4)移位负指数分布参数τ的估计。根据移位负指数分布的性质,若(W-τ)2/D≈1,式中均值W=τ+1/μ,方差D=1/μ2,τ取商业综合体停車共享泊位闲置时间数据前20%的低值区间,则由此验证停车共享泊位闲置时间是否符合移位负指数分布,计算结果见表3。
4 结束语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以缓解居住区夜间停车矛盾为目标,以邻近居住区的商业综合体的配建停车场为停车共享供给方,基于停车行为数据,分析邻近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时间分布的一般规律,结合居住区停车行为数据,构建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供给能力评估模型,评估商业综合体夜间面向邻近居住区的停车共享供给能力。实例分析表明,一般情况下商业综合体可提供配建停车泊位总量的40% ~55%作为夜间停车共享泊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居住区夜间停车需求缺口。本文选取的商业综合体以商业、文娱功能为主,其停车特征与其他商住混合的综合体有显著区别[21],因此本文构建的停车共享供给能力模型仅适用于居住、商业综合体混合用地,且其中商业综合体功能是以商业、文娱为主的。本文提出的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供给能力计算方法,可为制订混合用地内居住区的夜间停车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评估其他不同类型用地的停车共享供给能力提供一种计算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数据来源于南通地区,标定的模型参数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针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混合用地夜间停车需求的特殊性,研究尚且不足,需要更多城市的数据完善模型参数的标定。下一步研究将通过车辆驶入和驶离时间的实测数据建立动态分布模型,以构建停车共享动态供给能力评估模型,实现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供给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 DOGRU A, MALAITHAM S, OKAMURA M, et al. Parking management policies based on behavior analysis at Fatih district in Istanbul, Turkey[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 2017, 25: 5205-5219. DOI: 10.1016/j.trpro.2018.02.048.
[2] 《中國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 中国公路学报, 2016, 29(6): 1-161.
[3] LITMAN T. Park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evaluation and planning[R]. Victoria: Victoria Transport Policy Institute, 2006.
[4] SHAO Chaoyi, YANG Hai, ZHANG Yi, et al. A simple reservation and allocation model of shared parking lot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2016, 71: 303-312. DOI: 10.1016/j.trc.2016.08.010.
[5] XU S X, CHENG M, KONG X T R, et al. Private parking slot sharing[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2016, 93: 596-617. DOI: 10.1016/j.trb.2016.08.017.
[6] 牟振华. “紧凑城市”下的城市中心区共享停车策略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7] 李菲. 住区停车资源共享的策略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12.
[8] 肖飞, 张利学, 晏克非. 基于泊位共享的停车需求预测[J]. 城市交通, 2009, 7(3): 73-79. DOI: 10.13813/j.cn11-5141/u.2009.03.010.
[9] 薛行健, 欧心泉, 晏克非. 基于泊位共享的新城区停车需求预测[J]. 城市交通, 2010, 8(5): 52-56. DOI: 10.13813/j.cn11-5141/u.2010.05.010.
[10] 苏靖, 关宏志, 秦焕美. 基于泊位共享效用的混合用地停车需求比例研究[J]. 城市交通, 2013, 11(3): 42-46. DOI: 10.13813/j.cn11-5141/u.2009.03.010.
[11] 段满珍. 基于博弈论的居住区停车共享理论与方法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7.
[12] 郑竞恒. 基于停车共享的城市中心居住区停车行为特性及泊位调控优化方法[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7.
[13] 吴圆圆. 城市中心区宾馆饭店配建泊位共享时间窗口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6.
[14] 刘志广. 城市中心区典型商场配建停车泊位共享时间窗口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6.
[15] 何鹏. 面向泊位共享的医院配建停车时间窗口优化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6.
[16] 陈恺. 城市中心区典型行政办公配建泊位共享时间窗口划分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6.
[17] 陈峻, 谢凯. 中心城区高校停车泊位共享的动态分配模型及效果评价[J]. 中国公路学报, 2015, 28(11): 104-111. DOI: 10.19721/j.cnki.1001-7372.2015.11.015.
[18] 路扬, 何胜学, 王冬冬. 共享停车泊位供需匹配优化模型[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9(6): 986-990. DOI: 10.3969/j.issn.1000-2324.2018.06.016.
[19] 姚恩建, 张正超, 张嘉霖, 等. 居住区共享泊位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算法[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7, 17(2): 160-167. DOI: 10.16097/j.cnki.1009-6744.2017.02.024.
[20] 陈峻, 王斌, 张楚. 基于时空容量的配建停车资源共享匹配方法[J]. 中国公路学报, 2018, 31(3): 96-104, 115. DOI: 10.19721/j.cnki.1001-7372.2018.03.011.
[21] 王庆刚. 允许泊位共享的城市综合体停车需求分析方法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8.
[22] THOMPSON R G, YOUNG W. Determining the parking need and traffic generation of shopping facilities[J]. Tetrahedron Asymmetry, 1989, 5(10): 1899. DOI: 10.1016/S0957-4166(00)86261-8.
[23] WONG S C, TONG C O, LAM W C H, et al. Development of parking demand models in Hong Kong[J].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00, 126(2): 55. DOI: 10.1061/(ASCE)0733-9488(2000)126:2(55).
[24] TONG C O, WONG S C, LEUNG B S Y. Estimation of parking accumulation profiles from survey data[J]. Transportation, 2004, 31(2): 183. DOI: 10.1023/b:port.0000016579.36253.a9.
(编辑 贾裙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51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