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肺炎疫情环境下关于社会关爱老年人的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涌,老年人作为易受感染群体,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文章首先梳理老年人在肺炎疫情环境下的精神心理典型状态,并探讨当前老年群体社会关爱现状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特殊环境下的关爱实施策略,积极推动社会关爱服务体系构建,以期为老年人的社会关爱工作提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肺炎疫情;老年人;社会关爱;应对策略
  2020年初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疾病在中国和国外部分国家传播蔓延,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当前阶段,由于新冠肺炎传播力较强,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陆续累增的确诊病例数量引发了更多人的恐慌。在重症患者以及死亡患者中,老年人的占比较高,一方面是老年人多患有基础疾病,对抗病毒的功能衰减,另一方面则在于即便是健康的老年人,其自身免疫力也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疫情防控与疾病救治。因此,不少老年人开始出现精神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老年人积极的关心和爱护,以期帮助老年人群体度过难关。
  一、老年人在肺炎疫情环境下的精神心理典型状态
  (一)焦虑
  在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国人民均发起并自觉执行最经济、最具操作性的隔离防护方案:“宅在家,不出门,不拜年,不聚堆”。这样的号召看似简单,让很多忙于工作、疲于维护人际往来关系的人们找到了放下一切的理由,轻松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他们本就处于身体机能退化减弱阶段,心理也显得敏感,对于疫情引发这样的生活变故,让很多老年人变得焦虑,常常去惊慌是否会被病毒感染,是否会被查出疑似而被隔离,他们对于生活琐事也会变得极为敏感和焦躁。
  (二)抑郁
  抑郁,强调人类个体精神和心理严重失常,缺乏与外界沟通的有效路径。一些老年人通过手机、电视等媒介了解到了疫情的严重性,在纷乱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常常关注到了很多危言耸听的内容,或是随意收藏转发所谓的“疫情秘密”,这本是不良用心的人在无端造谣、传谣,但却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心态,这样就会直接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而且由于长时间不能走动,很多老年人显得精神不振或日愈低落,内心抑郁且听闻相关报道显得高度警觉,患得患失,严重时甚至会心生绝望之感。
  (三)孤独
  孤独是老年人最为典型的精神心理状态。一些老年人可能遭遇丧偶、离退休等状态,他们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及人际交往圈都在发生变化,本就容易产生寂寞冷清感。在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由于全国提倡不外出、不探访亲戚,导致今年很多老年人在春节期间没有子女的陪伴。而老年人作为免疫力不强的群体,更是被强调要呆在家中,不能外出活动,不能见可以聊天的老朋友;即便是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老年人,也往往与子女有一定的沟通代沟,很多子女在手机、电视上花费的时间可能要比互相聊天的时间还多。种种原因,造成独居的老年人更有一种疫情之下的孤独感。
  (四)急躁
  急躁精神状态的出现,还是与肺炎疫情环境下老年人心理波动较大、心态情绪无法稳定有关,很多老年人对于疫情尚且无法完全救治感到不安,甚至是心生恐惧或绝望。尤其是对于身有疾病的老年人,他们对疫情的危害过度恐慌,心中时常心生对身体健康的期盼和担忧,也包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他们很容易对某些生活场景中不如意的地方批評指责,急于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又希望旁人可以快速准确了解自己的意图,表现出一种急躁的心理状态。
  二、老年群体社会关爱现状的问题与原因
  在肺炎疫情全民防控的特殊时期,老年人作为容易出现不良精神心理问题的群体,应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爱。然而现阶段看,老年群体希望得到的关爱还无法完全满足,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第一,社会关爱老人的共识还不够清晰浓厚,全面服务体系的建设理念还不够明确,家庭成员所应发挥赡养扶助作用的扶持性政策较少,社区的养老服务等关爱性质的定位还不够准确,各种载体功能不健全,养老服务等特殊机构的服务难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
  第二,社会关爱老年人的倡议之下,相关的资源供给并不到位,便于老年人解决和排除精神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活动场地、设备等并未完全发挥功能,资源可能存在闲置、浪费、效益不高的情况。
  第三,老年群体受社会关爱的民众参与度不高,家庭自我照顾和关爱成为多数老年人渡过肺炎疫情的首选,社区服务无法遵从市场运作机制,关爱服务老年人的资源可利用度不高,而且动员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也不高,社会机构的关爱服务也没有完全得到政府扶持,存在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的情况,在特殊疫情环境下,老年人接触社会机构也存在不现实的情况,不利于发挥自主作用。
  分析以上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关爱老年人的制度建设不到位,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不仅是不同法律内容之间存在衔接不畅的情况,而且立法工作与老年群体的社会关爱迫切性相比仍有延迟。
  (2)社会关爱的老年群体可以接受的服务范围不清晰,以社区为社会关爱活动主体的代表看,在肺炎疫情防控阶段,所能提供的关爱服务十分有限,相关服务的规范程度和安全性并没有专业的解释说明,简单的医护配置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护理调节等服务需求。社区与专业医院的对接渠道也不多,沟通联系没有实现常态化,对于疫情环境下,社区内紧急出现的老年人患病不适情况,只能按部就班求助医院等待医院来人处理。
  (2)政府对社会关爱的主导作用不强烈,对家庭、社区、机构三重关爱组织框架的组建没有提出更科学的要求,对关爱机制的良性运作的监督管理或是相关工作的引导培育,还没有完全尽到职责。
  (4)社会关爱服务队伍培育壮大机制不完善,除家庭关爱之外,社区、机构的老年群体关爱都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但护理人才缺口较大,主要源于护理人员的培养过程较长,系统培养的成本也相应较高,且护理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存在偏见,机构和社区并没有更多条件招揽高质量服务人才。   三、肺炎疫情环境下社会关爱老年人的实施策略
  面对肺炎疫情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其在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下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坚持以关爱为导向的老年群体社会服务体系十分必要。该体系要以完善的制度建设作为基础保障,增进必要的架构设计与职能定位,强化体系中不同要素之间的配合协作。
  第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领域相关的法律规制顶层设计。现阶段,国内与老年人社会关爱相关的法律已有《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基础法律依据。在特殊疫情环境下,法律制度建设中应进一步考虑增加并完善应急帮扶等方面的内容,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层面应发挥的职能,规范和强调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主体应发挥的社会关爱作用,并具体体现在可操作性行动中。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的配套制度,对于如何更好防控疫情、降低传染风险的同时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质量等问题,要形成更有效的标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完善法律制度应强调科学性,要基于必要的社会调研去了解实施可行性,做好可研性分析,以便能真正推动特殊疫情环境下的老年群体社会关爱行动。
  第二,要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关爱服务体系中的架构职能。为保障肺炎疫情环境下更多老年人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社会关爱,降低自身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解除因行动不便利、话语权不突出等导致的其他生活限制,老年群体的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应明确架构设计,其主体应是涉及更多范围,应包括亲属、社区、机构、社会人士、市场等不同主体。对于不同的社会关爱主体,应明确不同的职能。
  (1)亲属方面,子女对老年人应坚持付出真情,在疫情防控環境中,尽可能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与心理健康表现,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手段疏导,严重时或是出现其他不适身体症状要及时送医。
  (2)社区方面,应建立老年人情况登记台账,记录基本信息,与社区医院配合掌握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2019年4月,国家卫健委曾面向全国提出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社区要继续积极响应这项活动,对本社区内常住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在确保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前提下,既要加强疫情环境下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还要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实施干预和转诊推荐。评估形成的量化结果,若显示老年人心理健康正常、心态乐观、生活态度积极,则要鼓励其继续保持,并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这样的态度传递给其他老年人,增强对抗疫情的积极生活态度。若心理健康评估结果显示老年人出现了焦虑、抑郁、孤独、急躁等负面情绪或异常心理,则社区要安排其接受心理咨询,或是由居委会、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完成心理干预治疗,社区要做好登记,在社会疫情封闭管理期间定期随访。若心理健康评估结果显示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出现较严重问题,则应当地医院保持联系,及时接受正规检查,以便尽早治疗,尤其是疑似存在早期老年痴呆症、中度及以上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老年人。社区还应掌握老年人在肺炎疫情环境下的活动规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出行或与人接触的机会,要利用社区张贴栏、横幅、广播、小区业主微信群、物业服务点通知等形式向老年人宣传正确的疫情防控手段;若了解老年人无法购买口罩等必需品,应想办法帮忙借调物资,以备应急。社区要组建好必要的隔离工作队伍,加强日常巡逻,对于独自在外的老年人要询问其身体情况,监督其带好口罩,做好防护。
  (3)机构方面,养老机构要对已经服务的老年群体尽责尽职加强疫情防控。强化日常消毒工作,不仅要清理公共服务区域的消毒,更要负责监督和管理老年群体的个人防护,对饮食、休息、活动等场所增添警示公告,时时提醒老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怀,发现有异常精神状态的,要及时干预,提供健康可持续的休闲放松活动,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机构要善于掌握化解老年人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对于群居老年人出现的矛盾,工作人员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协调解决办法,确保矛盾不升级,顾及所有人的权益,为群居的老年人提供舒适环境,共同对抗疫情。
  (4)市场方面,应掌握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老年人在肺炎疫情环境中所需要的口罩、酒精等等物资,还需要市场能够合理扩大向老年关爱服务领域的倾斜性。从市场运作角度,提高社会关爱资源的输入与输出平衡。输入端强调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持续科学供给。所需要的人才应具有较高服务水平,应经过必要的教育培训获得专业技能后才可为老年人服务,要在全社会创造正确舆论环境,改变人们对老年护理专业的看法,不轻视不曲解这一职业的特殊作用。向老年群体提供多样化关爱服务技术,需要从历史实践的积累中归纳总结,如可将在“非典”疫情时期关爱老年人的经验拿来借鉴,梳理出较为科学的关爱技术,市场中不同活动主体要研究好关爱服务技术的可更新、可扩展性,积极在科学评估效益影响的基础上完成技术改进。老年关爱服务市场要正视在各环节所需的资金投入,摸索良性资金循环机制,提倡生活物资生产厂商不在肺炎疫情环境下随意抬高物价,随意拆变市场调节杠杆。只有保障好市场输入端的有序,才能确保最终向老年人提供的关爱产品与服务健康安全。
  四、结语
  全国肺炎疫情的环境下容易激发老年人更多的精神心理疾病,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参与开展老年人的关爱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社会关爱老年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结构与内容,是可行的基础性关爱工作,要加强不同主体的协作参与,才能更好地营造适宜老年人轻松健康渡过疫情的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 韩露.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的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3.
  [2] 王晓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重点问题研究[J].理论界,2018(01):62-68.
  [3] 华炜.社区老龄服务中的精神关爱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8(07):12-19.
  作者简介:刘杰(1990.08- ),男,汉族,山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老年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7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