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争论背后的标签化行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通过对果壳网关于“转基因”的争论进行定性分析,探究“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中不容易出现标签化行为”这一论断是否贴合实际,并从中探索当前网络争论后标签化行为的具体表象及其作用。
  关键词:标签化;逆标签化;网络争论
  随着网络速度的飞速提升,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工具之一,并在社会舆情传播中呈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媒体的时代,BBS模式在诸网站并不少见,即大众可以按自身意愿发表观点,同时由于微博、微信等媒介的不断发展,大众的意见渠道日丰。
  目前的网络舆情中,“标签化”现象层出不穷,如“富二代”、“高富帅”、“五毛”等网络词汇营造了不同的群体鲜明特点,“医生”、“教师”、“公务员”等职业名称,也成为一类标签,描画出公众对该类群体的刻板印象,如医生不负责、无医德等。网络标签化认知指的是在互联网活动中,大众用一种简化思维把某人(某事、某现象)归入具有刻板印象的某群体(划归为某种类),因此标签化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认知方式。故而学界有人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不易出现标签化行为。为探究这一论断是否有理有据,笔者选择果壳网网友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受教育程度与标签化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果壳网由2010年创立,旨在科普事业的发展,果壳网民中的主力是科技爱好者、知识分子,多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群体。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文章采用目标式或判断式(purposive or judgmental sampling)的抽样方法,在果壳科学人版块首先抽取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之前的关注度较高(评论数在150条以上)的文章。抽样数据中出现了以前相对集中在2015年的现象,这可能与2016年果壳网逐步淡化群体的参与互动空间,提升了发文频率(由日均一篇增长至日均三篇)以及网站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分流了部分网页流量等三个举动相关。
  在初步选择出的文章中发现以转基因为主题的文章频繁出现,甚至在评论数为300以上的14篇文章中,转基因占到了28.6%;在对初步样本中的文章的初步编码中也发现以转基因为话题的文章中出现了诸多标签化的现象,故而以“转基因”为关键词对样本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倾斜,并将文章的讨论主题缩小至果壳网中的基因热帖。抽样情况详见表1。
  (注:果壳网科学人栏目第一篇以转基因为题的文章发表于2010年10月,而第一次出现大规模争论的文章出现与2011年11月,即编号18文。)
  (二)方法
  文章采用了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进行数据的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非介入性的定性研究方法,是对被记载下来的人类传播媒介的研究。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对主题帖和回帖进行显性和隐形两方面的内容分析,提取其中涉及“标签化”的内容进行梳理和编码。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研究针对科学人版块热帖的正文内容及评论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编码。
  首先,整体阅读抽样文章及评论,标记其中隐形内容及标签化情况,同时梳理文章下属回复,整理出记录清单;其后,着眼于文章和评论的隐形内容,结合显性的“标签化”行为,整合并借助“谁说的、对谁说的、为什么说、什么时候说、起了什么作用”的传播学过程建构出“标签化”行为在争论中的作用,并在多次的理解循环中,对意义结构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综合所有样本,提取出所有文本经验中的共同主题。
  二、编码结果
  (一)文章内容的发展
  在样本抽取过程中,发现果壳网以转基因为题的文章数逐年递增。而在文章态度上,则出现了由明显支持转基因——辩驳反转基因论点的发展,而文章行文中出现的标签逐步增加。
  (二)标题中的标签
  因为意识到“转基因”可能已经成为果壳网友极关注的标签,研究以“转基因”为标签对作为数据的补充,笔者再度统计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之间以转基因为关键词搜索出的文章,这些文章平均回复数为213,远超果壳所有文章回复的平均值(80%的果壳文章的评论数小于100);其中回复数超过300的则占到18.2%,说明转基因在果壳网友中是相当热门的话题。
  “转基因”是果壳网上长期争执不休的主题,各派均已经形成前置观点。此时,一旦文章提前被打上“转基因”的标签,哪怕文章内容并非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也依然会引起以“转基因”为主题的争论。换言之,文章主题中出现的“标签”确实影响到了果壳网友对文章内容的判断和正确的了解。例如在《天然“转基因”,比你想得更普遍》一文中,文章实际谈论的是生物的演化过程,但由于标题被套上了“转基因”这一标签,争论双方一开始就抛开了文章的主题,开始针对“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即使有人点明文章的主题并非争论双方讨论的问题,也无法缓和争论的态势。
  (三)标签化他人
  在转基因的相关话题里,果壳网友存在不同立场:支持转基因(挺转)、反对转基因(反转)、反对反转基因(反反转)以及中立。
  爭论中存有明显的标签化行为,即争论双方按照自身拟定的标准划分对手类群,并借由负面标签不断塑造对手形象。如在反反转派对于转基因的态度不置可否,只单纯不认可反转派的行为,其使用“无脑黑”、“小学生”、“文科生”等缺乏相应知识、愚昧、造谣的形象标签,出现描述如“你们这些反转基因派只会胡口瞎咧咧”、“黑某种东西之前先做个调查好吧,不要一开口就暴露了智商”、“反转阵营啥时能出点靠谱的干货呢,除了谣言就是阴谋论”等。同样,反转派在描述对手时使用了“五毛”、“砖家”、“水军”等建构出一群为利益驱使、高高在上、言而不实的对手形象,出现描述如“果壳有没有收过与转基因利益相关方的好处呢?果壳敢说下不?”、“很多挺转人士喜欢用高高在上的态度来看民众”、“站在道德和科学的制高点对普通民众喊话”等。   争论中为对手设置的标签恰好也是驳其观点的依据。如反反转派认为反转派无理,恰恰是因其一贯以谣言或空口无凭的说法立论,反转派认为挺转派不可信是因其为利益驱使说假话。
  上述标签化的行为首先出现是反转派在评论中将文章作者贴上“水军”等类似标签。同时因挺转派在文章发表上有明显优势,反转派即以“果壳”定义挺转派,这一标签则将认同自身“果壳”标签的反反转派拉入论战中。而随着争论升级,原无标签的文章行文中也逐步出现标签化现象,评论中的标签也演化为双方共有。
  (四)果壳网友的自标签
  在标签化对方的同时,果壳网友也存在给自己设置标签的现象。果壳网友大部分的自标签带着调侃自身的意味,常出现的标签诸如“化学狗”、“理性宅”等,这类自标签往往是带着点自贬的语气,但实质确在强调自己掌握相关知识、思维理性的优势。但这类标签一旦被用于与自身看法相左的人身上时,却立即带上了强烈的蔑视。
  “果壳”是一个广泛地存在于果壳网友中的自标签。在定义这一标签时,果壳网友以百度、天涯、网易等网友作为负面参照,认为自身与上述网友不同。常见的说法如“别以为这里是天涯,瞎嚷嚷两句似是而非的话就有人信你”、“一股网易评论区的风格扑面而来,请还我果壳”、“理性的人不会这样阐述,这里不是天涯和百度”等。这一自标签表现出网友对于该网站的认同。在转基因争论升级后,网友逐步对“果壳”这一自标签或增强或减少认同感,例如反转派“再也不相信果壳”;反反转派攻击对手为“黑子”,否定其“果壳”属性,从而强化自身“果壳”标签。
  三、理论架构
  标签理论认为群体通过制定规范使越轨行为出现,越轨行为实际上就是违规行为,这些人也被制定规范的群体标签为局外人。换言之,标签化与地位优劣、势力强弱密切相关,主要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的定义。但在网络化时代,由于准入门槛近乎于无,只需要注册即可发表评论,标签化的行为逐步出现变化。
  首先,标签成为建立身份认同的手段。在果壳争论中,由对话题有相似认知或价值取向的网民借自标签自发迅速地组团。自标签鲜明点出阵营特性,帮助双方迅速分立阵营,以团体形式参战。王建明定义弱势群体以标签化行为参与讨论的行为为“逆标签化行为” 。这一行为使得弱势群体迅速组团,获得并增强其表达诉求的能力。
  其次,标签成为弱势方反击的利器。掌握优势话语权的文章的撰写者最初并无标签化行为,最初的极具攻击色彩的标签是由的弱势方借由评论最先发声的。
  最后,标签成为争论的攻守武器。“守”的层面,表现为利用标签为己方笼络更多的支持者;“攻”的层面,一是作为瓦解对方群体的手段,即可以通过部分令人不悦的标签使部分争论对象退出争论,二是可以通过标签化,实现对对手的打包攻击。
  四、结语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同样存有非理性的标签化行为,在对果壳网转基因话题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在研究中发现标签化成为网络争论中一种作用于群体划分的一种手段,具有如下规律:第一,网络化时代中标签化行为渐成争论双方划分群体的方式;第二,网络争论的标签化并非存在与掌握话语权的强势方,而往往又弱势方先行提出,并存在与双方之中;第三,标签成为双方辩论手段,具有攻守两面性。
  参考文献
  [1] 肖中华,陈嫡,段志明.浅析标签理论的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0(14):291-291.
  [2] 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M].华夏出版社,2009.
  [3] 貝克尔.张默雪译.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4] 薛深. 网络场域中的群体标签化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12):69-73.
  [5] 王建民.“逆向标签化”背后的社会心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4):1-5.
  作者简介:刘芳楠(1990.12- ),女,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社会矛盾预防及化解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8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