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实践探索的几个层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应面向社会大众和基层,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混合主体。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文化建设
  沈阳市沈河区于2013年11月,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经过两年创建,构建了“覆盖全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了“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服务均等化、活动品牌化、机制长效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于2016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总结出一系列具有重要创新意义的建设经验。其中在整合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鼓励社会力量和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下面,就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实践探索的几个层面做以阐述。
  建构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的典型做法与实践分析研究,有五个主要层面:其一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盘活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其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现文化设施的共建和文化服务的共享;其三是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牵线搭桥;其四是树立典型、建立标杆,率先促成一批有典型性的共建共享示范项目;其五是出台相关政策,凸显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
  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盘活整合公共文化资源
  公共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很大层面上依托于区域的文化资源实际,丰富的文化如能有效盘活、将闲置的资源充分整合利用,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利用好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化广场、历史文化遗产、帅府、北陵等丰富的资源,将闲置的资源充分整合利用是打造沈河区典型样板做法的必由之路。首先,积极发掘和激活现有文化资源的源头活水,先让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活”起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规划了“两区两带八街”。以大帅府、长安寺和中心庙等历史文化资源为抓手,启动了文化产业项目和城建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大力激活现有历史文化资源与老百姓生活的关联;此外,以伊斯兰文化街为核心的清真餐饮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大南佛教文化街以及滨河天主教文化街、太清宫周易文化、风雨坛民俗文化街等也集中资源整合利用。其次,与现代商业文化资源的融合对接,盘活公共文化资源。在“两区两带八街”文化资源分布框架下,以沈阳金融商贸区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产业聚集区等与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增长点,从而为沈河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模式构筑提供了重要基础与保障。再有,整合现有文化设施,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街道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开展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与利用进程中的必备动作。沈河区在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的路径指引下,已经形成了“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整体运行特点,一种覆盖广泛、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公共文化服体系。街道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关键环节,它真正代表着或者说彰显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已成为整个体系框架下的重头戏。实践证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还要对这些需求进行引导和提升。
  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现文化设施的共建与文化服务的共享
  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享”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是手段,共享是目的,同时是双赢,双方都获利。实践证明,社会力量的参与是我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共建共享”的一个核心,我们已经明确:社会力量参与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又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在参与中提升自身形象、宣传自身产品、担负自身社会责任等等,是一个双赢的结合。这里的“共建”是基本的技术手段,而“共享”则是建设的最终目标,更是双方的共赢和互利。沈河区目前已经逐步探索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经验与实施路径,政府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活动实施办法》,详细、明确地阐明了相关路径与对策,其根本目的就是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主要是指企业、民间组织或者个人通过活动申请、活动审批、组织实施和监督审计等一系列规范的程序,在沈河区域内举办符合区域发展要求、群众普遍享受、具有一定影响面和良好社会效益、免费或者低收费运作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活动。典型做法就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包括重要的节庆文化活动、群众性的广场文化活动、省级以上高雅艺术下基层活动、省级以上规模的书法、美术、摄影、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等等。目前已经形成了标准的管理程序与机制,主要包括“活动申请”“活动审批”“签订承诺”“活动实施”“活动监督”“活动结项”等环节;而在更深层次上,还专门就进一步引導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出台了若干意见,明确了由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等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与企业共建共享过程中,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资源优势,以建设民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大剧院、音乐厅、文体活动中心等为抓手,以冠名、合作经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等形式参与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在与事业单位共建共享层面,重点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投资的文化设施运作,主要以竞标等方式市场化运作政府投资的大型文体设施,涵盖了事业单位领域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以及音乐厅、美术馆等等。目前已经呈现出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的特色发展思路,这就是以政策倾斜、资金补助、精神激励、品牌提升为突破口的激励举措,以及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并且配备相对应的保障措施,这其中就包括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规范管理等等,其根本的目标还是实现文化设施的共建和文化服务的共享。   三、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牵线搭桥
  示范区的整体创建工作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有效开展,也是我们在探索“共建共享”进程中的主要经验成果之一。在具体开展“共建共享”的进程之中,沈河区的做法就是沈河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区宣传、文化、发改、财政、国土、建设、规划、税务以及民政和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值得肯定的是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工作列入街道、部门年度考核目标,切实推进民办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此外,沈河区还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为依托,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一方面主要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来鼓励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这其中包括将公共文化建设项目纳入到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公共文化项目在土地使用、规划建设和税费减免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其根本的着眼点就是最终促成资源整合的目标达成。再有,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下,理清相关职能部门在业务、政策配套等环节的思路,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为核心积极协调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起到了积极引导和牵线搭桥的媒介作用。事实证明,从文化队伍建设的视角入手,集中打造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主人翁角色与作用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亮点,这是确保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的根本保障。为推动文化繁荣和公共文化建设发展提升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四、树典型、立标杆,率先促成一批共建共享典型示范项目
  在公共文化的基础建设中,可以采取试点方式与其他方式并行的方针。具体执行时,可以考虑政府率先培育一批典型项目,如建设打造“百家优秀共建共享单位”的品牌工程等,这些共建共享单位之间都有着明确的共建共享合同,机制完善,运行顺畅,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在确立典型,引领带动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能够率先促成一批有典型性的共建共享示范项目,相比较以往的工作做法,更明确和集中地树立典型,建立标杆是积极引导和鼓励更多共建共享项目集体出现的具体路径。有别于以往的工作思路,在与这些共建共享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的过程中,做到了共建观念明确、创建机制完善,共建双方都是在促成良好效果基础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类似此种工程建设的最大益处在于以先进和典型带动为抓手,不流于形式和简单口号,而是能够从实际出发,从现有的资源整合出发,按照具体而同一的建设思路展开,各单位之间群策群力,能够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以“共建共享”合作协议书和正式合同为规约,在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在允许的合作框架下有序、规范、健康、有效地展开各项工作。沈河区现有开展的“公共文化特色创建工程”也是促成更多共建共享项目大量涌现的根本驱动因子。该创新工程以“创建”“初审”“验收”等为主要制度保障,作为实施“特色文化”强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能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成为了在整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亮点。以“创新理念、加强法治、促进发展”“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为主要实施原则,采取重点突破和面上的推开相结合的方式,把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新的水平。
  五、出台相关政策,凸显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
  在具體建设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政策文件有的放矢,凸显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也是政府主导能力的体现。在共建共享活动开展进程中,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和整体发展态势,相继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有效促成共建共享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对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示范区建设是大有裨益的。包括有《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意见》《关于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全面增创沈河文化发展新优势的方案》《关于沈河区民办博物馆发展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文体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等共计40多个。这些政策制度文件,不仅做到了能够及时应对新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实时监控共建共享进程中的新动态、新动向,而且政策文件、制度设计调整能够立足于沈河区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紧扣打造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建议,为沈河区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一步深化创新政策体系,不断扩大区域内典型示范角色找到了具体的实践指导和发展原动力。无论是在专项经费资金管理领域,还是在中央拨付的专项资金管理层面以及相关政策性的考核办法、奖励办法,都明确彰显出政府职能部门在此建设进程中的努力与坚守,此外相继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保障管理办法等等,也在政策制度的本原层面为整体创建工程的开展确立了根本的监督和保护。
  作者简介:蔡彤洁(1969.04-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大学,沈阳市沈河区文化馆馆长,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9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