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历史论文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为重视,强调的是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下,高职学生思政政治理论课程学习要创新改革,深化内容,构建自主的学习模式。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对策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对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就是基于儿童认知发展为主要理论,其与学生个体认知与发展与学习过程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基于人类学习过程形成的认知规律。在建构主义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中的各种学习以及理解都是基于经验的相互作用之下通过个人决定的。
  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实践中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内在素养。整体上来说,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其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上几个方面,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主动性不足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而在整体上来说,现阶段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还是存在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出现此种问题主要就是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没有基于学生实际状况设计课程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佳,学习缺乏主动性等问题的出现。
  (二)生生互动缺乏实效性
  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共同探讨、交流问题。生生互动直接关系到各项教学任务的落实以及教学效果与质量。整体上来说现阶段在教学中思政教学中还是存在学生互动不足的问题,没有对学生成员优缺点进行系统分析,盲目的分配任务,导致学生沟通效果不佳等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下,强调的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知识,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分析事物。这样不仅仅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彰显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本观点与教学模式
  人们通过自己的个人经验以及认知经验的不同,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基于建构主义强化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就是在教师的作用之下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掌握,内化知识技能,进而提升认知能力与活动。学习者并不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要对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改造与重组,而不同学生的对于事物理解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知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中,要强化学生的引力教育,彰显认知心理学上在教育与教学领域中的引导地位。就要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建构主义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之下创新课程改革,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强化实证研究,真正的做到因人制宜,构建一个积极的、社会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要全面衡量知識客观与相对性、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性,个体构建以及社会性交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辨证的角度分析建构主义,基于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学。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构建要基于学生为中心有序开展,要充分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与价值,根据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现状,合理的构建教学模式,要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增强实效性,才可以真正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支持之下,衡量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现状,整合教学资源与模式,优化教学模式,在辨证的角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
  (一)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基于生活时间形成的经验背景,通过个体在整体环境中的自我认知与感受,通过自己主动选择、加工以及建构信息的过程。学生通过联系、利用原有知识获得个概念,通过对知识进行连续的积累与整合,内化、吸收。另一个方面,原有的知识会随着新的知识加入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以及改组,有利于实现知识的拓展与丰富。
  高职学生对于客观信息传递认知不全面,缺乏主观认知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无法全面的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基本政策以及路线,呈现多元化的倾向。
  为了充分的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知识进行充分的调整以及发展,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分析,充分的协调各方因素,综合学生差异性、实践性,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合理的进行教学环境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探究、发现以及评估的平台,为学生修正提供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解、思考以及感受分析,通过学生的实际感受,形成马列主义、毛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理论,充分的了解社会,加深对党的路线以及方针政策,理解各项纲领,在实践中充分的锻炼意志,不断提升社会竞争能力,增强责任感、历责任感与使命感,充分凸显构建主义的价值与意义。
  (二)实践教学需要交流与合作
  在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今后社会要基于合作基础之上开展教学。高职院校思想课程主要的任务就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其肩负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着,在学习中要为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提供平台与机会。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认为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不同对于问题的看法与认知也是不同的。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共享。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在完成时间任务的同时交流意见、分享知识,传递知识,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进而在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通过自己的交流、争议以及综合分析,可以构建起对事物以及现象的全新的、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呈现明确化以及外显华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可以实现监督管理,做好调整优化,进而便于学生的知识迁移。   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个体以及物力环境之间的互动,也要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互动开展。在学习小组合作设计中,要保障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教师要适当的给学生一定的权利,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以及互动沟通,在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沟通的环境中可以充分的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化高职思政教育要分析理论本质特征,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念,通过探究性学习、支架式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集中方式有序的开展教学,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在教学大纲以及要求之下合理的创新活动内容,优化教学模式,这样才可以切实提升思政教育质量,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1)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要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此种方式学习与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也就是说,探索学习就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主动体验,在参与体验中形成自己知识理解的一种学习方式与过程。
  (2)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基于建构主义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外部支持,引导学生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活动,在任务的开展中逐步的减少各种外部支持,让学生进行独立活动,最后完全撤出支架。
  (3)情境教学
  是一种基于具有一定感染力的真实情景或者问题形成的教学情景。在思政教育中通过情景的方式联合知识、学习以及情景化的活动,引導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就是基于情景开展学习教学。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以及解决能力。
  在建构主义背景之下设置不同的情景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将抽象的理论与情景有效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社会现象,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情景设置不仅仅要合理的设置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内化知识,进而达到渗透思政理念的目的。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体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红色氛围中充分的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在无形之中可以充分的感悟爱国精神。
  (4)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争论观点,通过互相补充以及修改的方式,共享集体的成果,对学习知识进行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要灵活的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组织开展学习活动,通过此种方式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中,要分析自身的局限性,通过利用积极因素强调学生在建构主义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情景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的凸显其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时效性的目的。在整体上来说,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此在建构知识学习中,教师要基于建构主义为基础,融合思政教育,凸显引领价值,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的实现为伟大的复兴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周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2):194-195.
  [2] 田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4,37(05):133-137.
  [3] 胡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3,25(02):113-116.
  [4] 郭翠翠.双主体互动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建构主义与接受主义学习理论比较的视角[J]. 高教学刊, 2017(13).
  [5] 谢振平,金晨,刘渊.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个性化知识推荐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8,55(01):125-138.
  基金项目:文章为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项目: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以滁州市高职院校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zcj148;文章为2019年度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ZX03。
  作者简介:邵雅黎(1990.04-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9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