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修复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于保障人民饮水安全非常重要。利用植物为主的生态修复设计方法可有效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创造良好安全的饮用水环境。以重庆江津区涧槽沟水库为例,通过分析污染源,有针对性的采用库滨植被带、自然湿地、生态隔篱、农村院落防治工程等方式对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可以为水源地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源地;生态修复设计;植物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饮用水的安全性直接受到水源地水资源状况的影响。我国各级政府和部门非常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将水源地保护提到重要工作日程。有效管理和科学保护水源地,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具有规模相对较小,对外界影响敏感、易于受到污染等特点,环境管理能力和应急相应能力低下,饮用水安全隐患日益突出。针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污染现状,采用以植物为主的生态修复方法,对水源地进行保护、筑起一道水资源保护的防线,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概况。涧槽沟水库是江津区油溪镇丹凤社区境内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国管小(一)型水库。水库主坝位于江津区油溪镇丹凤社区,距江津城区31千米,公路直通大坝,有电力、通讯设施。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6.36km2,主要供水对象为吴滩场镇、郎家村、邢家村、金子村和花厅村共3.6万人。
  2.污染源分析。涧槽沟水库流域内地形属丘陵地形,土地利用率较高,农耕较发达,耕地集中,水库集雨范围内有农田、村落。经现场调查,主要污染源有养殖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田面源污染等五类,其中养殖污染为水库水质最大的污染源。
  二、设计目标
  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发展、健康和福利的基本需求,也是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人权。按照“截污、治污、涵养、绿化”的原则进行涧槽沟水库的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改善涧槽沟水库水源地水质,发挥水库环境功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设计原则
  1.强调水生态自修。统筹考虑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流域经济发展需求,合理选择水库水源地保护措施,充分利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改善水体水质和水环境,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2.防污与治污兼顾。针对涧槽沟水库水污染类型及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水源地污染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等各项工程措施,提升水源地监管能力,实现防污与治污兼顾。
  四、水生态修复设计
  通过对水库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结合地形、地貌、地质以及水库污染源现状,确定涧槽沟水库采用库滨植被带、自然湿地、生态隔篱、农村院落防治等措施进行水源地生态修复设计。
  1.库滨植被带。在地表汇入水库前设置带状植被,拦截径流中的固体颗粒、吸收营养盐。库滨植被带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隔离和绿化景观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库滨植被带模拟当地自然植物群落,使受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破坏的植被能快速恢复其生态功能。涧槽沟水库植被带设计在水库周边原有裸地、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采用乔-灌-草和陆生-湿生-水生的种植模式。植物主要采用补种的方式充实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主要选择花椒和蔷薇,草本层选择芭茅和灯芯草。
  2.自然湿地。湿地作为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客体,兼有水、陆特征,是自然界中最富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之一,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价值。自然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庞大的根系系统可以达到对污染物进行吸收。水库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及农田面源污染较为严重,通过在库尾处种植湿生植物,模拟自然湿地,污染物经自然湿地处理后再进入水库,以达到保护水库水质的目的。涧槽沟水库自然湿地设置在库尾废弃水池和库湾废弃鱼塘,综合考虑去污能力、适应性、经济性和景观性,种植芦竹、美人蕉、旱伞草、千屈菜等植物改善水质。
  3.生态隔篱。生态隔篱是指采用在乔木下面种植带刺灌木或者高大草本进行密植,形成纯植物隔篱。涧槽沟水库生态隔篱主要用于水库大坝道路旁当地居民钓鱼、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可阻止居民进入水库垂钓、洗涤,还可防止动物进入水源地对环境造成破坏。植物选择灌木花椒、蔷薇、马甲子等,高大草本选用芭茅、皇竹草等乡土植物的运用。
  4.农家院落防治工程。农家院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小规模家庭式畜禽饲养产生的污染物具有量小、分散、易被雨水冲刷等特点,在水库周围零星分布的民居和村落,产生的污染物及不能全部集中收集,更无法将其雨污分流,污染物遇到降水冲刷便会随径流进入水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农家院落防治工程主要是在涧槽沟水库集雨范围以内,位置较为敏感的农村院落房前屋后选择对污染物一定的吸收和吸附作用的植物,进一步从污染源头削弱进入水库的污染负荷,同时对院落周边的景观形成点缀,绿化、美化库周环境。
  农家院落防治工程选择的植物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耐粗放管理、抗性强,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污染物有一定的吸附、吸收、拦截作用的植物。草本植物如美人蕉、扁竹根、麦冬、八角金盘等,灌木如万年青、法国冬青、蔷薇等,乔木如刺槐树、香樟、女贞等。
  五、结束语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以植物为主、强调水生态自修、防污与治污兼顾的方式对于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对于水源地进行保护,保障人民群众的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小芬.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5):37.
  [2]侯新,龙训建.重庆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29-34.
  [3]卑志钢,胡铁松,刘镜婧,等.农村区域水环境污染模式及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2):15-18.
  [4]张立新.原生态湿地景观的营造——天津市光合谷湿地建设项目[J].江西建材,2014,(16):182.
  [5]舒乔生,谢立亚,侯新,等.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水库植被生态修复模式[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248-250.
  作者简介:孙华(1983-11),女,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园林、水生态修复方向研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2019年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KJQN201903808);
  重慶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水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专项研究课题项目(SWH2018008);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项目(K2016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5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