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适用规则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适用规则
  摘 要:文章在介绍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传播特点的基础上,从作品转化、作品上传、作品展示、公开获取等角度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流程,并从著作权、传播权、版权服务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适用规则,最后总结了推进数字图书馆适用规则普及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3-0094-03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对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搜集、获取、挖掘、分析,可以为人们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数字图书馆作为为用户提供数字信息服务的知识机构,在大数据技术的引领下具备了更强的服务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在提升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能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作者知识产权侵害、作品盗用等问题,给信息网络传播服务带来了不利影响[1]。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信息传播角度探讨适用于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适用规则,加强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使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能适应广大用户的数字知识服务需求,获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1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播特点
  1.1 即时性
   大数据分析机制不仅能准确分析用户的数据需求,而且可以预测用户未来可能产生的数据需求,进而从数字图书馆的海量馆藏中及时提取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并即时提供给用户,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2]。数字图书馆只有准确把握用户的动态需求,才能及时预测用户的需求变化,为用户提供即时性的数据。
  1.2 交互性
   基于数字图书馆海量的馆藏资源与完善的服务体系,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时不仅可以获取各种数字文献,还可以获取影音图像资源和更佳的学习体验[3]。借助大数据分析机制,数字图书馆不仅能挖掘与分析数字文献等资源,还能对馆藏的影音图像等数字资源进行分析与挖掘,之后再借助数据可视化技术提供给用户,使用户具有良好的交互体验。
  1.3 多样性
   传统的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比较单一,以数字文献资源为主,缺少音频、视频及能满足用户视觉体验的虚拟成像资源。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可以将多种互联网资源存储到馆藏数据库中,供用户及时获取。同时,为了满足专家学者的需求,数字图书馆可以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科学决策、科学参考服务,帮助专家学者解决学术研究领域中的问题。
  2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傳播流程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要先将作者发布的作品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然后将作品上传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之后再进行作品展示,这样用户就可以借助数字服务平台直接获取资源(见图1)。
  2.1 作品转化
   数字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大部分由作者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或是通过其他途径发布并上传到网络空间。数字图书馆获得作者发布的资源后,要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将其转化为可供计算机自动识别、自动获取、自动存储的语言,这个过程涉及自然语言交互、深度学习等技术[4]。
  2.2 作品上传
   作品上传是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中心环节,即将作者创作的作品转化为可供计算机识别的机器语言后,将其上传到数字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从数字图书馆数据资源获取角度来看,作者可以自己将作品上传到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前提是需要先将作品转化为机器语言,也可以由数字图书馆馆员全权负责。
  2.3 作品展示
   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数字资源的前提是将作者上传的数字作品展示在数字服务平台上,包括作品的名称、内容概述、目录及索引细则等。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仅进行作品展示是不够的,还需要图书馆员对作品进行补充说明。
  2.4 公开获取
   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以高校教师、在校学生为主,也有专业领域的学者,他们有不同的资源需求,所以在浏览数字图书馆数字服务空间中作者展示的作品时会形成不同的使用意愿[5]。数字图书馆在为不同用户提供资源时,不仅要考虑作者的使用意愿,也必须做好版权保护工作,必须建立科学公开的作品获取渠道,采用付费或公开共享的方式使不同用户都能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同时还要把握好作者版权保护与作品获取之间的平衡,既要防止作品被盗用,又要防止作者的版权受到损害。
  3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适用规则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应制定更为科学严密的适用规则体系,从著作权保护、传播权保护、版权服务等方面加强信息网络传播的适用规则研究,加强作者的著作权保护,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3.1 著作权保护规则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极易因用户获取作品及作品的多次重复使用造成作者的著作权遭受侵害。数字图书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加强作者著作权的保护,设置著作权保护方面的规则。例如,一些传统作品会被现代学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加工或是全方位解读,为用户阅读提供便利[6],如果数字图书馆缺乏著作权保护方面的规则,就会造成现代学者不愿意深入研究传统作品,导致文化资源流失。著作权保护规则设置要以法律体系为依托,一方面可以制定具体标准对作者的原创性内容予以保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出台著作权保护法对原创作品的转化和发布流程进行明确,保障作者的著作权不受侵害。
  3.2 传播权保护规则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作品借助网络得到了快速传播,然而作品在传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由网络信息环境变化引发的各种问题,如作品盗用、作品流失等。因此,数字图书馆要制定适用网络传播的规则,即传播权保护规则,以加强作品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的安全管理。首先,数字图书馆应明确传播权保护的具体内容,针对数字文献作品、电子作品、网络音像制品制定相应的规则;其次,数字图书馆要征求作者的意见,确定作者是否同意在网络中传播作品,若作者不同意,数字图书馆可将其作品归类到非开放类资源,设置专门的下载平台供用户获取;再次,数字图书馆可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作品在信息网络中的传播特点,找到传播规律,并根据传播规律设置具体规则,保障作者的传播权。   3.3 版权服务规则
   对于发布在数字图书馆平台上的作品,作者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数字图书馆需明确版权服务的内涵,要对作品提供全方位的版权保护,不仅要避免因作品的网络化传播造成作品的盗用,也要为作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版权界定、版权保护、技术服务、共享付费等。
  4 大数据时代加强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适用规则的普及策略
  4.1 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
   促进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适用规则的普及,关键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网络传播环境,而用户及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良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构建的基础。如果用户与作者具备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能将知识产权保护上升为高度的自觉行为,那么在传播中也就不会出现作品盗用、流失等问题。首先,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向用户及作者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知识;其次,图书馆要加强图书馆员、学科馆员的培训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方式,使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向读者、作者积极推广宣传;再次,图书馆可借助多种媒体如QQ、微信、微博等向用户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使用户能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深化于心,形成高度的自觉行为。
  4.2 深入推进立法工作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图书馆与传统的数字图书馆存在本质的不同,不仅数据整合分析能力更强,而且能在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快速分析用户的资源获取动态,依靠大数据的海量资源优势即时为用户提供资源。笔者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我国需要积极推进网络传播立法工作的开展,由专业的立法机构针对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特点、规律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方面的法规政策。目前虽然已经出台的《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可供数字图书馆借鉴,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信息传播保护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只是解决了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有无的问题,在作者版权界定、数字传播过程中版权明确等方面依旧存在局限性。因此,立法机关应结合数字产品的类型、特点开展立法工作,保障作者的信息传播权。
  4.3 设置著作权与网络传播权研究机构
   作者的著作权与网络传播权保护是数字图书馆信息在网络传播中需要重视的内容,也是普及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适用规则的重点。因此,数字圖书馆有必要结合自身的信息网络传播特点设置著作权与传播权研究机构,对信息传播过程中作者的著作权、传播权保护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到其规律与特点。同时,数字图书馆也要研究不同网络情景中不同行为引发的著作权与传播权问题,避免因使用不当引发的侵权风险。
  5 结语
   对海量数据资源进行分析与挖掘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版权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只有研究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适用规则,明确数字资源作品在网络传播中的特点、规律,才能做好著作权、传播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丽霞,赵建平,海军.数字图书馆在信息网络传播中的价值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5(6):104-105.
  [2]吉宇宽.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合理使用的规制、困境与诉求[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7):9-13.
  [3]王艳梅,俞悦.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问题研究[J].情报科学,2015(4):64-68.
  [4]罗然.公众阅读权益视域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路径探索:评《信息网络传播与数字图书馆权利研究》[J].山西档案,2018(6):96-98.
  [5]蒋林森.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权利限制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6]孙伟嘉.我国数字图书馆版权纠纷现状调查与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编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20-02-25
  作者简介:王 伟(1978— ),忻州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22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