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少年网络行为影响因素及其特征研究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网络科技化时代的发展,青少年逐渐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其不良网络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文章通过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尝试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行为;影响因素;行为特征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不知不觉,我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仿佛无处不在。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亦吸引各界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网络发展与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不同影响。目前学界对网络行为的研究主要涉及有网络行为特征、网络行为类型、以及影响网络使用行为的内外部因素与消极网络行为后果与危害等诸多方面,研究内容相对宽泛,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对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教育辅导上提供了理论支持。本论主要针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尝试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及国家等层面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一、青少年网络行为影响因素
  网络行为指个体基于互联网并受思想支配与内外部刺激而表现出来的举止活动,是一种区别于现实行为的内隐举止活动。青少年网络行为包括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两个方面:积极行为主要表现为网络利他行为,体现为个体利用自身优势或感染力在互联网上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人,传递正能量,如近几年明星及大众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帮助无家可归或被拐儿童及弱势群体等行为;消极行为则指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所体现出来的危害他人及社会等负面行为,主要包括有网络攻击行为、网络违规行为、网络侵权行为、网络暴力行为及网络犯罪行为等。
  网络具有虚拟性,其测量与研究都只能借助于相关工具进行,但影响网络使用的因素却大多具有实际性与客观性,比如个体的人口学资料。相关研究表明,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个体在网络沟通交往行为、网络游戏行为与遵守网络道德行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的原因[1]。其次,影响网络行为的因素还包括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等方面。研究发现,网络使用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有重要相关性。过度或依赖性网络使用,与青少年较多的自我否定、自我批评,较低的自我认同、自信心不足以及消极的自我应对有关[2]。而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自我调控缺陷是导致青少年消极网络行为问题的关键因素[3]。最后,心理特征的不同也可能影响人们的网络行为。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不同同伴依恋类型的中学生在社交网站的网络行为存在差异[4]。同时,众多研究还表明:青少年的外显自尊、攻击性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等都与网络行为之间存在顯著相关。此外,网络行为还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造成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使他们沉溺于网络之中无法自拔,从而迷失自我,放弃学业与社交;甚至有可能会造成脾气暴躁,性格孤独。因此,采取相关措施对青少年网络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分析
  由于网络使用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与使用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网络行为既具有共同特征,也存在个体差异性。首先,从性别方面来看,男性与女性网络使用者会呈现出不同特征。研究发现,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行为主要都集中在学习与查找资料、网络聊天交友、下载或播放电影和音乐以及玩网络游戏等几个方面[5]。女性网民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倾向于表现出高休闲人际交流互动与网络购物特征,而男性网民则更倾向于学习、工作处理与娱乐游戏方面。同时,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与虚拟性,人们可以在网络中选择自己更喜欢或认可的性别角色,于是男性“女性化”与女性“男性化”特征现象越来越常见。其次,从年龄方面来看,互联网使用者大多为青少年群体。网络时代的发展与更新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文化与新体验,而青少年群体正是接受与喜爱新鲜事物的最主要存在,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他们会成为网络使用主力军。目前从年龄层面对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所选择的对象也大多都为青少年,但它不能否认或漠视其他年龄阶层的网络使用者所表现出来的网络行为特征。最后,从职业方面来看,不同职业的网络使用者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习惯,便也表现出不同的网络行为特征。大部分学生使用网络不当可能会表现出网络成瘾现象,而网络专业的学生群体或网络职业者则会有益学习、工作与生活。因此,针对网络使用是否会给青少年带来消极后果不可一概而论,但亦应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正确合理使用网络,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控制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导致其自制力较差,容易沉溺于网络,造成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同时,当网络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时,还会造成网络失范行为(即违规行为、侵权行为、暴力行为及犯罪行为等),网络失范行为所造成的危害不亚于现实违规行为,且由于互联网络的便捷性与规界的模糊性,人们对自己的网络失范行为往往认识不清或不以为然,从而导致该行为发展越来越严重,对网络与现实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与后果。因此,对青少年网络行为进行控制与预防,对构建健康的网络空间和良好的网络行为秩序,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控制,可从个人、家长、学校、社会及国家等层面进行。
  首先,个人层面的自我控制。青少年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应自觉做到诚实守信,文明健康,正确运用相关网络知识,不发表虚假信息,不抄袭他人作品。作为青少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应多以学习为主要目的,正确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与实用性,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同时,还应做到不沉溺虚拟网络空间,自觉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
  其次,家长层面的控制。作为家长,应与孩子加强交流沟通,积极主动了解孩子网络使用情况,并教育孩子应正确使用网络,不参与网络违法乱纪行为,告知孩子在网络使用中若遇到不良网络信息时应主动寻求家长帮助。同时,家长应认识到,许多青少年沉溺网络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家长的关爱与陪伴。因此,家长还应做到多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以促进身心健康,预防与矫正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   第三,学校层面的控制。学校应加强设置相关网络安全使用教育课程,或要求老师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加入网络安全使用内容,让学生了解网络不道德行为会造成的后果和不良影响,教育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同时,学校還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提倡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反网络欺负、网络侵权与网络犯罪行为等的校园文化活动与班级文化活动。此外,学校还应多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出谋划策。
  第四,社会层面的控制。总体来说,社会层面的软控制范围与内容都最广泛,呼吁与带动效果也比较好。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营造健康社会网络环境。社会各机构可利用自身优势与学校、社区、家庭进行合作,举办相关网络安全教育宣传与实践活动。同时还可招募学校青少年志愿者,于周末或寒暑假期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宣传,让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切身体会消极网络行为可能会给自身和他人带来的伤害以及正确和适度网络使用的益处。
  最后,国家层面的控制。国家应设置并完善相关网络使用行为的法律法规。如目前我国在网络侵权这一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这也是造成网络抄袭与侵权现象愈发猖獗的原因所在。因此,国家可重点从侵权行为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对现实侵权与网络侵权现象进行严格管理。将网络失范行为与构成青少年犯罪事实间的界限进行明确规制,硬性预防与打击青少年严重网络违法行为。同时,近几年来青少年网络欺负现象也开始在校园恶性蔓延,给学生和老师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使得校园氛围变得愈发紧张,因此,国家也应重视对这一群体的相应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 朱琳,涂薇,叶松庆.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性别、生源地和独生子女的差异[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11):117-128.
  [2] 赵新年,倪晓莉.网络行为与自我意识的相关性分析——以大学生网民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2015,43(03):82-88.
  [3] 姜英杰,王玉,严燕.青少年网络行为自我调控量表的编制及效度验证[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03):345-350.
  [4] 颜晓敏,吉阳,熊朋迪,祝卓宏.中学生的同伴依恋类型与社交网络行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06):466-471.
  [5] 王海明,任娟娟,黄少华.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及其与网络认知的相关性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5,33(04):102-111.
  作者简介:杨勤(1996- ),女,汉族,贵州凤冈人,硕士在读,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24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