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颖

  兴趣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的力量源泉。杨振宁博士在总结一些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事实上,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数学家华罗庚是这样,阿波莱顿发现电离层也是这样,就连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也是因为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那么,在低年级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尝试和思考:
  一、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大都还没有养成比较稳固的学习兴趣,他们天真浪漫、活泼爱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约束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在课堂上普遍表现是:不能够主动地听讲,学习起来还要以玩相伴。在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把上述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特征视为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其实,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利用好学生的上述特征,那将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因为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本就应该是轻松、愉悦的,学生对某一数学问题感兴趣,就应该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表现。为此,我们要寓教于乐,利用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做数学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尽情地“玩”起来。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首先出示谜语:“小骏马不停蹄儿,滴滴答答不停息,提醒我们按时起,告诉人们争朝夕。”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吗?这样,不但在上课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暗示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和是6、7的加法”时,我通过故事导入:“一天,数字兄弟‘6’和‘7’见面了,‘6’说:‘和是我的加法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还是和是我的加法算式多。’说着说着,两兄弟就吵了起来。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这兄弟俩评评理吗?你们知道和是‘6’的加法算式多还是和是‘7’的加法算式多吗?”由于学生同样看法不一,因此引起了他们的争论。这样,就促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他们写出了全部和是“6”加法算式与全部和是“7”的加法算式,从而解决了故事中的纠纷。
  三、巧设练习,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精心组织练习,可以请学生担当小老师到讲台上来讲解,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或者比赛活动等等。如:在教学“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时,针对学生计算容易产生错误的现象,我设计了“数学医院”的游戏,让学生都来当“大夫”,把错误的算式当成“病号”,请大夫”寻找“病因”并开“处方”治疗,使学生练得津津有味,课结束趣犹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营造“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7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