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灾区民众心理障碍的叙事治疗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菊

  [摘要]叙事治疗是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它能充分尊重咨询者的主观能动性,并把心理问题进行外化处理,把个人心理问题进行社会化处理,在全世界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叙事疗法应用于灾区民众的心理疏导也应该是能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叙事治疗;灾区;民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2)04-0083-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藏彝走廊’民间文学的教育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09YJC751073)结题论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凉山彝族文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BMZ056)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菊(1971- ),女,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彝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彝族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文学。四川 成都 610041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2010年4月14日发生了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6月24日,云南丽江市宁蒗和四川凉山盐源县又发生了5.7级地震。当地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十分大,其实对于当地人而言,这些物质的损失是短暂的、可以弥补的,而遭遇并经历了地震带给人们的精神恐慌和失去亲人的情感痛苦却是更长久的且难以弥补的。面对这种现实状况,国内外众多的志愿者深入灾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同时国家也陆续给灾区配备了许多心理治疗的老师和仪器设备。这些方法和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大多是一种外部干预的方式,通过外力来帮助灾区民众走出心理的阴霾。而本文试图提出应用叙事的治疗方式来引导灾区民众从内心中正视现实,从想象中征服困难,从行动中笑对人生。
  “叙事治疗”,是由澳大利亚的米歇尔?怀特(Micheal White)和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森(David Epston)合著的《从叙事方法到治疗的终点》提出并运用到心理治疗和社会工作领域的。从2003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家庭问题、婚姻问题、社会问题、青少年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等尝试着运用叙事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对策性研究,已经发表了相关文章近二十余篇。这种叙事治疗对于经历地震而来的各类人群通过一系列的外化对话、重塑对话和听众参与式治疗等等,把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地震造成的恐慌等心理问题逐渐外化,把消极的自我认同转变为积极的自我认同,帮助地震遭遇者从地震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从而能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一、心理问题外向对象化——将人与问题分离
  经历了强大地震而劫后余生的人们不时沉浸在对地震的恐慌、地震造成的惨烈现状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中,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这种遭遇是别人无法理解和感受的,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甚至睡梦中都不时会出现发生地震的幻觉、亲人死亡惨状的再现、地震改天换地的面貌……他们把自己人生中遭遇的突如其来的变化紧紧锁闭在自己的心里,痛苦地忍受着、煎熬着。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地修复心灵的这种创伤。但是,只要是有过重大变故的人们在自己将来的人生中难免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更有甚者会一直在地震的梦魇中过活。他们内在的心理问题要是不及时进行疏导的话,特别是对于将来还有漫长人生之路要走的孩子们来说,在他们的性格和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正式形成以前,不及时进行心理抚慰必将影响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
  政府在地震灾区每个乡镇和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义务地为灾民包括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叙事疗法的外化对话,“外化对话能让人们体验到自己不是问题。问题成为了问题本身,并不是这个人。”[1](P.1)这样把贴有所谓心理问题标签的人的问题逐渐外化了,将问题与人分开,问题是问题,而人是人,这样能将前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能被自信地认可为正常人,从而能给予他去解决外化的心理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呈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可以引导来访者从经历地震而产生的绝望、痛苦、失落、悲伤、沮丧的心境中走出来,把自己的问题叙述出来并能对之进行描述和命名,并鼓励他们在轻松点的对话中,对外在化的问题计划出解决的办法和步骤。通过这种方式,首先消除了来访者将心理问题内化的顾虑,其次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当做客体来对待,最后还能鼓励来访者作为改造客体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敢而且机智地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逐渐解除对自己的消极认同思想。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由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决定的。
  在将心理问题外化处理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的态度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心理治疗师不应该是先入为主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将来访者定位成他与问题是混为一体的、他是有问题的,这样会传递给来访者“我是病人,我是有心理问题的人,我跟其他人不一样……”的感觉,就会影响将心理问题外化处理的外化对话的进行。治疗师应该采用记者似的问询方式,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才能有助于来访者体验到自己与问题是可以分开的,从而协助他们发现、揭露、描述问题的特征、表现和打算应对的方式等等。心理治疗师还可以采用一定的对话技巧,如:1)引导来访者将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拟人化处理或打比方,把问题描述为可以征服和改造的对象,或者说给这个问题下一个定义,这样心理问题就变成了更明确的对象,能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是非常能干的,自己是有能力最后征服对象,或者说能与之分道扬镳的。2)引导来访者对问题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描述,在听取来访者的宣泄叙述中,发现一些细节并从积极的方面来进行强调和引导,这样能帮助来访者树立信心,让来访者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3)引导来访者对问题的影响进行评价,这样能让来访者充分对自己的生活和问题进行反思,审视自己生活的经历,并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自己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邀请来访者的家庭成员或关系密切的人员参与到整个对话过程中,通过平等对话来评估自己的问题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让来访者更能客观地面对这个对象化的问题。4)引导来访者对自己对问题想象评估的原因进行思考,这样有助于来访者形成较为积极的自我认同的结论,这其实是对以往生活中的问题的一种否定。在否定的基础上,会自然流露出来访者对肯定生活方式的认可和趋同。总之,通过将心理问题外化的方式,可以帮助来访者重拾信心、重建自尊,以回到健康的生活轨道上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288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