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分析“谁是案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瑶

  【摘 要】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的助人自助工作,社会工作者遵循专业伦理价值,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对案主进行救助、解难等活动。社会工作不仅坚守社会道德,同时十分强调伦理原则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助人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伦理困境。服务对象作为社会工作的核心要素,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关键,因此如何确定谁是案主成为许多社会工作者难以解决的伦理问题之一。文章试图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出发,通过对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寻找问题的聚焦点,从而确定服务对象。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伦理困境;案主;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专业助人活动,秉承助人自助的专业精神,以利他主义为核心,帮助案主解决困难、恢复社会功能、激发案主潜能。社会工作者在运用专业技巧帮助案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社会工作的伦理要求、坚持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在强调社会道德和专业伦理价值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常常会面对许多伦理困境,在进行助人活动的过程中伦理两难也成为社会工作者难以抉择的最大障碍。对社会工作者而言,服务对象是助人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方案的决定都需要社工与案主共同决定,一切资源的获得同样以案主利益为先。那么,“谁是当事人”则是社会工作者展开活动的首要基础,确定案主身份是社会工作者必须要十分明确的内容。本文将以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为背景,通过分析电影中女主角所涉及的各个环境,试图从生态系统理论这一视角澄清案主与其所处环境中其他个体的关系与区别,从而更好的确定服务对象的身份。
  影片讲述的是2004年发生在香港天水围天恒村的一起真实事件,在这起灭门惨案中,丈夫残忍地杀害了妻子和双胞胎女儿之后自杀。案发后,天水围的女人们纷纷在电视里看到,死者竟然曾是跟自己一同生活的晓玲,她是来自四川的打工妹,曾在酒楼做服务生,她的丈夫是中年离异靠综援救济的无业游民李森。李森平日里总担心妻子红杏出墙,因此时常虐待她,两人情感早已破裂。当初,李森也是在嫖妓时认识了晓玲,两人因性生爱,而后晓玲怀了他的小孩。为此,李森同前妻离婚,陪同晓玲回到四川老家。最初李森表现的十分能干,帮助岳父家修了房子,还正式办了婚事。但是,心术不正的李森在此期间不仅强奸了晓玲的妹妹,还暴露了其凶狠的一面。晓玲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后与李森又回到了香港,搬进天水围的晓玲开始了噩梦一般的生活。丈夫不愿出去工作,又经常怀疑自己红杏出墙,家庭暴力、性虐待时常发生,李森的折磨和威胁终于让晓玲决定离开他重新生活,可悲剧也在下一秒便发生了。终于,李森将冰冷的刀插进了妻子的胸口,挥向亲生女儿,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影片中,晓玲也曾得到过社工机构的帮助,负责帮助晓玲的社工倾向家庭和睦,李森也在社工和晓玲面前保证不会再施暴。跳出影片我们来想一想,晓玲是由区议员介绍去的,案件主要涉及到晓玲的丈夫和他们的女儿,那么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究竟应该以谁为服务对象?是受虐的晓玲还是施暴的李森?还是由夫妻二人共同组成的一个家庭?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面对的伦理难题由此产生。接下来我们从布朗分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中试图寻找可以解决的办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这一概念。他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即D=f(PE),其中,D是指Development,P是指People,E则指Environment。在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模式中,“生态”是指有机体或个人正经历着的,或者与个体有着直接联系的环境,他强调研究“环境中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确个人经历的问题其实是“生活中的问题”。其次,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找到不同层次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要在环境中寻找发展、实现发展。该理论注重强调人、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三者间的关系,即在人和环境之间的适当上或许有相对的和谐或不和谐。从以上观点出发,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收集核心人物的相关资料,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性,首先确定主要案主,同时将其他可能涉及到的与案主有关的个体归纳到不同的生态系统中,与案主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环境。这样,既能解决社会工作者在确定服务对象时的伦理困难,又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收集到与案主有关的尽可能全面的资料,从各个系统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换言之,社会工作者之所以对“谁是当事人”会产生伦理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工作者把问题建立在过于简单的、并非完全准确的专业关系模式上。每个个体都处在直接或间接的环境系统中,在确定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将其他个体视为与案主有关的生态系统,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服务对象的不明确,服务范围的不具体。
  布朗芬布伦纳将生态系统分为了四个层次,由小到大分别是: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系统。微系统是最里层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该系统是案主所处时间最久、与之最密切的环境。对于影片而言,我们将主人公晓玲视为直接服务对象,那么家庭环境就是案主最重要的微系统。对于晓玲而言,家庭环境可以包括两个,一个是与丈夫女儿组成的家庭环境,另一个则是与父母妹妹形成的家庭系统。这两个微系统是造成晓玲悲惨结局的直接原因。丈夫李森的家庭暴力,父母对女儿处境的隐忍退让,这些因素都将晓玲一步步推向绝望。作为社会工作者,面对晓玲的境况夫妻关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尊重案主自决,只有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才能与案主协商共同决定解决办法。除了家庭环境外,妇女庇护中心也是案主直接参与的一个重要微系统。晓玲曾两次去到妇女庇护中心,在那里遇到了同样来自大陆的受暴姐妹,虽然大家萍水相逢,但都对晓玲表示关怀,并劝说晓玲寻找社工帮助离开丈夫。
  中间系统是指案主直接参与的各个微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例如晓玲的夫妻关系与工作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支持性关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微系统间非积极的联系会产生消极后果。李森对妻子忠诚度的怀疑是晓玲无法正常工作的最大障碍,夫妻之间不能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晓玲不能出去工作,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也使案主渐渐失去对家庭对丈夫的回归。
  外层系统是指那些案主虽然未能参与,但却对他们的生活有影响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对于案主晓玲而言,邻里关系是其重要的外层系统,邻居黄太多次对晓玲提供帮助,却也因李森的恐吓没能及时阻止悲剧的发生。案主在社区中没有同邻里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没有对社区产生归属感,社区系统也没有为案主提供可能的资源帮助,所以良好的邻里关系会对案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宏系统是指案主所处社会的文化价值、信念和历史事件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的生态系统。宏系统涵盖了上述的三个系统,包括了个体所处的整个社会文化、亚文化的大背景。影片故事发生在21世纪初的香港,许多大陆妹怀揣着梦想来到香港,但港人对北姑的歧视、香港就业压力的增大都使大陆妹的生活雪上加霜。在生活的压迫下,晓玲不能申请独立综援,只能在丈夫的家庭暴力下痛苦的生活。
  通过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的看到,作为案主的晓玲与众多环境系统相联系:家庭系统、工作系统、邻里系统、机构系统等;同时每个系统中都有与案主相关联的个体:丈夫、女儿、父母、妹妹、邻居、妇女壁虎中心的姐妹、警察等。社会工作者在明确谁是服务对象后,根据分析各个系统中个体与案主的关系,收集与案主一切有关的信息,为服务对象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体系,这样可以帮助案主清晰的分析其处境,对案主问题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理清案主和工作者的思路,共同制定目标和方案。生态系统理论是从环境出发,帮助社会工作者整理出一个有条理有层次的系统模式,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集中点,更好的明确服务对象。不论运用何种方法通过何种视角,社会工作者都要遵循基本的伦理价值原则,把案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尽可能全面的收集与案主有关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伦理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杨文婧.从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看青少年人家交往障碍形成的原因――以人际交往障碍者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第9期.
  [2] 多戈夫等.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第七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瑶(1990- ),女,兰州大学13级社会工作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6167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