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娜

   音乐欣赏是音乐艺术教育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是一种以音响、聆听、审美为教学手段,融文学、历史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让学生从中获得美育的艺术教育形式。通过音乐欣赏课进行音乐文化传承,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在常规的音乐欣赏课上,通常的教学流程是首先介绍作者、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其次听作品,先有整体印象;然后进行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最后再欣赏音乐……这种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与思考。
   如何将教学设计最优化,找到合理化的教学方案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既容易接受,又能感兴趣的环境氛围。如果学生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可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如只是听),能更全面、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有资料证明,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比率为81.7%,使用听觉媒体为54.6%。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清晰地展示教学主题,对难点和重点内容可以反复予以再现,比单纯的视觉或听觉感受更清晰、更生动,能更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欣赏交响乐,可以先利用音乐课件介绍各类每种乐器在乐队中的具体位置,让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形状、特点到在乐队中的位置和作用都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结合这种感性认识,再讲解各主题音乐,最后再播放、欣赏乐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去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情绪等。教师可将难度大的节奏或节奏型等难点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将这些难点进行讲解、范读、听辨,可以达到教与学双佳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及教学难点的解决,就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由于一些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视唱水平较低,因此,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对旋律的把握能力不强。学生在听完音乐之后能真正留在脑海中的东西微乎其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增加音乐素养的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名曲的视唱,教唱具有特点、主题性的旋律片段。要考虑在每节课都安排视唱,难度由浅入深,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欣赏内容掌握的程度都将获得较大的提升。教学中,选择音乐欣赏的作品,应从他们喜爱的作品开始。以学生熟悉的艺术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类别的歌曲;由富于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的器乐曲;由中国的作品扩展到外国的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认识规律。为什么音乐欣赏教学时应先从艺术歌曲开始呢?因为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欣赏时教师稍加讲解,学生便可理解领会。而器乐作品由于没有语言文字等能帮助理解的感知材料,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学生初次欣赏这类音乐作品时,可先从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的《彼得与狼》等浅显、易于理解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故事情节带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此外,还可欣赏某些模仿了客观世界中自然声响的音乐作品,直观性听觉形象的刻画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钢琴鸟鸣集》。梅西安花费了大量时间用音高和节奏准确的记录鸟的鸣叫声,为77种欧洲的鸟类绘出肖像,更难得的是梅西安做了相应的观察笔记并附有各种鸟类的图鉴,为生态环境、鸟类的研究都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些都可作为欣赏课讲授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把握作品。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学生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了。对于一些无标题音乐作品,需要对音乐反复倾听,凭借内心直觉准确地去体验乐曲的情感表现,也需要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等更广阔的方面进行研究和了解,才能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另外,在涉及到相似曲名或相同题材、内容的中外音乐作品时,应注意作品间横向的比较,使学生对所学的音乐作品能够理解的更透彻、掌握的更牢固。如在讲解《钢琴鸟鸣集》的同时,可结合我国民间音乐《百鸟朝凤》来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首先告诉学生这首曲子是流行于山东、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音乐情绪热情欢快;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也代表着幸福、吉祥,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此曲经常用于结婚仪式等喜庆场合等等。然后再从音乐上将两者进行深入的对比剖析,这样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实施理论讲授与音乐欣赏并重的原则,要把音乐基础知识、理论贯穿在整个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对音乐知识进行较全面的介绍、讲解。欣赏曲目中出现的典型节奏型及旋律主题,要让学生去唱、去记,做好音乐素材的积累、储备,也为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此外,在教学中应当利用与音乐内容、主题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材料,如摄影、美术作品等,为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主体,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把握,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是体现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也不例外。大多数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多以介绍西方专业音乐为主。而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应强调多元音乐文化的渗透。不同时期、内容和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都应纳入音乐欣赏课。授课内容要广泛而多彩:从中古调式到爵士音乐;从古典传统音乐到流行;从民族民间音乐到爵士、蓝调;从一般节奏组合到非洲节奏。从文化意义上讲,还应使大学生了解艺术作品对时代文化所起的积极意义,艺术家思想及创作受当时哪些思潮的影响,在学术上又有哪些交叉,包括政治、文学、历史等的影响。对于高校的音乐教学,我们还应在教学方法上借鉴民族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经验,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欣赏音乐。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集中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考虑在有计划的前提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推荐音乐作品,并由推荐者进行讲解,然后教师进行讲评。这种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启发。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格局,鼓励学生在音乐中尽情畅想,用写、画等形式来升华作品;在组织教材上走出大纲的要求,巧妙结合教材以外的内容重新组合设计系列专题课;建立音乐邮箱,解答学生欣赏音乐遇到的问题;定期要求学生写音乐感想、随笔等,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此外,教师应根据所讲内容请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在讲授民族音乐时,根据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点,让学生演唱各地方的民歌,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热情,而且了解了各民族音乐的特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不应该是绝对的。每位学生对音乐都可能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见解。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评价的机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这种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上的共鸣,使欣赏教学成为交流、探究的生动过程。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校园文化活动,课堂内外紧密结合,在艺术实践中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培养锻炼他们的编创能力与合作能力。此外,要适当举办音乐专题讲座,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总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音乐专业水平,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精学透,充分吸收音乐宝库的丰富营养。
  
   (作者简介:杨娜,河北科技大学动画系讲师,音乐学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64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