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难得瘦西湖一个“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伯素

  瘦西湖,因早有无数高手对她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故而我以前数次前往游览,均未能写出半个字的游记。此次“双城记”笔会再次泛舟瘦西湖上,导游小姐绘声绘色讲解,像是播送散文巨著,我不仅被吸引,且引发出一些追思和联想,终觉有点话可以说说了。
  画舫沿着如烟柳岸悠悠穿行至小金山时,导游小姐说:杭州有个西湖,这里就叫瘦西湖;镇江有个金山,这里就叫小金山。原来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几句导游词,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这处胜景的特色。不与杭州西湖和镇江金山比大小,而是扬长避短,只夸自己的“瘦”,又不羞于说自己的“小”,还说是从人家那里“借取”来的。殊不知,瘦与小,正是一种清新雅致的美丽。这种借,既为我所用,又宣扬了别人,真令我们这些来自镇江的人从内心泛起了一丝丝甜甜的滋味。一个“借”字,不仅令游人从心底隐隐涌出了对扬州人的好感,也更昭示了“尊者有谦”这个重要的人间处世原则。
  小金山是瘦西湖上最大的岛,它由一系列小而美的景物、景色组成。因而导游接着又未免即景解说,讲到钓鱼台三面各开圆洞门,以门借景,因而才有“三星拱照”之称,以及左岸那座精致白塔是对北京北海喇嘛塔的拷贝等。并且指出,这些,都是我国造园技艺中运用借景的杰出范例。好一个借字!正是这个借,借取了其他的景,造成了自己的景;正是这个借,瘦西湖就瘦得非常苗条,小金山小得十分精致。瘦西湖之名声大振,以致誉满全球,这令人启发多多,特别是启发人们多多仔细思考瘦西湖的造景经验,进而思考扬州人的智慧。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船儿在熠熠微波中轻轻荡漾,景色在视野里慢慢移动。清丽而形象的解说,更引得人的思绪不断朝深远扩展,便联想到:北京颐和园得益于附近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的景致,不也求助了一个“借”?进而理解:我国古典园林所以别具一格,的确离不开这个“借”呢。再回到眼前诸多小景,更发现它们当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通过互相“因借”,以园外之景,衬托、扩大、丰富园内之景这种因地制宜的互相衬托、互相协调、互相统一,便使一条早先护城河性质的“保障河”,成就了今天眼前的这个令人不忍离去的优美风景区。
  在思忖“借”字的神来之力时,眼前步换景移,导游出口有诗,便又认定瘦西湖的这个“借”,又何止是用于实体的自然风景,还在于他们把借的眼光无限扩大至文学、历史等诸多领域:
  借诗就是重要一借:这里步步有诗,处处有联。关于瘦西湖的佳诗,出自伟大诗人之手的有,出自本地平民之手的有,皇帝即景生情写的有,过路游客随感而发的更多。我们从扬州人谈起瘦西湖,常常要兴致勃勃地吟诗几句,以及广陵书社今年成本成本地出版了关于瘦西湖的名诗名联,便可以知道,对于有关名诗名联,瘦西湖都恰到好处地“借”用了。借了诗,借了联,园林就有了文化氛围,增添了风景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七绝:“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景区内已经于二十世纪末因此诗兴建了景点“二十四桥”,且一举扬名天下。
  借皇帝也不失一借吧:隋炀帝开挖运河,亲手在此栽柳一株,并赐垂柳姓杨,因而柳又名曰杨柳;康乾二帝六下江南均从此路过,乾隆每次都登临四桥烟雨楼,熙春台是当年乾隆祝寿的地方,御笔“趣园”二字更赫然犹在,这些,瘦西湖人是津津乐道的,而且每天都要向络绎不绝的游人介绍……这种“借”皇帝之力的做法令人想到,既然陕西人今日可以因秦始皇发财(指外地人前去参观兵马俑),为何扬州人不能因隋炀皇帝、康乾皇帝发财呢?借皇帝,就是借历史,更是开发本地资源啊!
  因为瘦西湖的一个“借”,这里的大自然就更加富有生趣,这里就更加多了些文化意趣,增添了些历史厚度。因此我要说,泛舟湖上,便更加贴近了大自然,更多地感受了文化和历史,更加贴近了文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04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