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合唱的“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 烨

  合唱是声乐艺术中一种集体歌唱形式,它已被许多国家运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孩子情操的培育和智力发展,它大大丰富了学主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较好的相互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合唱艺术中得到情感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一个好的合唱队伍,在演唱作品时,声音听起来亮而不尖,暗而不淡,高音强而不噪,低音弱而不虚,和声表现丰富,使得声部完整地成为一个统一体,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合唱中的几个“合”。
  首先是节拍、节奏的合,特别是单位拍速度的竖向统一是绝对要害。“万物之始,先有节奏”’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更是喊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作为组成音乐的两种基本要素,节拍、节奏以音的长短、强弱,以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缺少固定性和准确性这种特征,合唱的组织性就不强。节奏是将整个合唱垒在一起的钢筋骨架,如同一座华丽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骨架坚挺而错落有致是必须的,故单位拍速度的竖向统一必须有机地合在一起才能将合唱曲目的总体结构、不同风格、不同地域表现出来。在合唱训练中,可以采用“声势训练法”即运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能带有声响的人体动作,让队员去理解节奏,表现节奏。这种方法能让队员们都毫无困难地参与其中,并能以整个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投入节奏、节拍的训练,以便养成队员们良好的节奏感。
  其次是音准的合。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音准刘・于歌唱者来说是最起码应具有的素质,没有好的音准,不仅单旋律难听,多声部更是无法合作,只有精确的音准才能带来合唱的谐合。关:于音准,合唱中较多谈音的倾向性。如:小[音程单向收缩,大音程单向扩张,减音程双宿,增音程双向扩张,纯音程两音平稳进行。和弦是由音程叠置而成,各音的倾向基本以构成的音程和在调式中所处的地位为准,各声部相结合的和声性强时,着重注意音的竖向的立体的倾向,各声部旋律性强时,虽然着重音的横向运动倾向,但也必须兼顾竖的倾向,这种横横竖竖的倾向纺织成一张网,将各种愉悦人们感官、激荡人们情感的美妙之声呈现出来。音准在合唱训练中是个重点,同时也是训练的难点。音准感要靠视唱练耳来培养,而视唱练耳训练时练习曲的难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队员们练习时的情绪。故在选视唱练习时,可以先选用简单的单声部练习,再逐步加入二声部乃至更多声部的视唱练习,进行听音练习时,先听单音,再听音程、和弦,从横到竖,循序渐进,逐步养成队员们较为精确的音准概念。
  再次是声音的合,区分一个合唱队质量的高低往往是辨其音色如何。合唱队的各个声部必须音色统一,好的音色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能够更充分地解释表达作品的情感,故统一的声音就至关重要,如果各声部都在同一力度区和音色区上,音色容易协调和统一。如女高、女低、男高均在各自的高音区,而男低在略低声区,此时演唱辉煌的、热烈的音响,其音色非常协调统一,但如果有些声部在同一力度和音色区上,而其它声部都在另一力度和音色区上,就需要人为地进行调节,如需要暗的则突出低声区,并把高声区的发声位置略微调后再降低些音量,这样整个合唱音响就会暗淡一些。如需要明亮些,则突出高声区并把低声区的发声位置靠前些,使之尽量和高声区的明亮接近些,这样整个合唱音响也会明亮些。再者音色是有层次感的,音色不能是孤立的、静止的,应该是有联系的、变化的、起伏的。就像一幅画,画蓝天,不能从头到尾只画一种蓝,而应有浅蓝、深蓝,还有白云等等,这样的蓝天才是立体的、生动的、引人人胜的。合唱音色的调节也是如此,有时浓烈,有时浅淡,有时明亮,有时暗淡,并且其间有过渡,有层次,不能忽冷忽热,忽动忽静。对于音色的层次,我们只有根据作品内容和曲式结构而定,我们必须从分析句子来安排音色,根据作品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词意的升华而升华,这样才能将声音有机地“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最佳的合唱效果。
  还有是人的合,以上所谈是合唱声音上的“合”,事实上声音上的“合”必须依赖于人的“合”,参与合唱的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合唱的认识、兴趣、技艺水平等等决定了声音的“合”,无论是校内或是校外的合唱队,因为平时训练总在一起,特别是校内的合唱队员平时在一起的机会就更多,他们之间相互了解,相互间较信任,情感较谐和、凝聚力强,所以,他们之间的配合就要默契、自然些,这样就有利于对合唱作品的表现和处理。合唱不同于独唱,合唱讲究的是团队精神,讲究的是人际间的协调,讲究的是合唱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是一个群体行为,是众人合力的艺术,合唱训练,使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合作精神所带来的巨大魅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协调力、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总之,合唱的“合”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能让合唱者在合唱训练中既能培养个性和综合素质,又能让美丽的声音丰富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05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