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低段合唱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童声合唱被世人誉为“天籁之音”,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那么,如何从小学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对中高年级的合唱教学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合唱的学习焕发学生的生命价值,让他们在演唱中学会合作,在表演展示中激发热情,在情感体验中促进价值生长。
  【关键词】小学低段  合唱  教学  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06-02
  很多小学音乐老师总是认为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积累少,无法接受合唱教学,因此都是在中、高年级才开始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和训练。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畏难情绪,最终放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唱基本技能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足”合唱教学“启蒙”功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合唱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合唱,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走進合唱、学习合唱。
  1.在倾听中激活和声细胞
  低段学生年龄小,但是在形象思维上占有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感受其和声的丰富表现力。如:《两只老虎》是孩子们很熟悉的一首歌曲,教学中,笔者先让孩子们自己唱唱单声部的旋律,然后再听赏合唱的音响,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童声合唱版的《两只老虎》,并告诉学生合唱是怎么一回事,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及时引导,那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在游戏中构建多声听觉
  (1)贴耳朵游戏:课前简单有趣的发声练习是一个很好的渗透和声训练的办法。如:笔者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训练的“贴耳朵游戏”,即老师唱出一个长音do,送给一组学生,学生轻唱此长音。然后,老师再送出第二个长音mi给另一组学生,学生轻唱此音。美妙的和声就会在教室里回响。
  (2)多声部节奏声势律动:节奏是旋律的骨架,它包含着时间感、空间感和一定的韵律。如:在教第一册《火车开啦》,笔者通过声势制造出火车出站时的情景,将学生分成三组,火车汽笛声:wu—|wu—;大车轮的声音:hong long | hong long;小车轮的声音:ka cha  ka cha| ka cha  ka cha。先进行单组的声势模拟,过渡到两组、三组同时进行声势模拟。在这错落有致的多声部节奏声中,既有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多声思维和多声听觉。
  二、做“实”合唱教学“强化”功课
  1.整体赏析、感受合唱魅力
  在学唱每一首合唱歌曲前,教师都要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浓浓的情感,去细心的聆听数遍,听旋律、听声部、听出歌曲的结构,使学生对作品有个整体轮廓的音乐形象。
  2.深挖和声素材、渗透合唱教学
  (1)二度创作,让合唱启蒙锦上添花。
  低年级的歌曲结构相对简单,留给我们老师很大的创作空间,我们可以从“二度创作”歌曲着手,带学生走进多声部。如第五册的歌曲《美丽的黄昏》,因为乐曲的本身就是一个二声部的歌曲,那么笔者就在第一乐句的上面编配高声部再加入衬字,用衬字模仿歌曲的情境或声音给歌曲旋律伴唱,让歌曲的演唱生动形象而富情趣化,有效渗透合唱教学。
  (2)打击乐伴奏,让多声合奏轻松实现。
  低年级教材中的打击乐伴奏谱,其实就是生动的多声音响素材。如:第一册第8课《龙咚锵》的打击乐伴奏谱,就是用锣、鼓、镲制造了形象的三声部音响伴奏效果。打击乐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他们能从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不同节奏型中亲身体会和声的协调与美。在学生掌握好歌曲之后,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乐器的和声编配,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和谐美妙的和声效果。
  3.听唱结合、解决音准问题
  唱准主旋律后,二声部声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学生最难把握的,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心倾听乐曲中二声部的旋律,然后再用钢琴的形式演奏出二声部旋律,形成人声与钢琴的声音,这样做很快就会降低演唱的难度。
  4.借助乐器、辅助歌曲演唱
  乐器弹奏也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轻巧便于携带的乐器进入音乐课堂,如竖笛、口风琴。可以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借助乐器进行和声编配,在初步学习之前,教师可做一下简单的合奏练习,在奏、听熟练的基础上再唱也能帮助建立稳固的音高概念。
  总之,有效的合唱教学需要一个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的音乐课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素养和基本技能,在音乐教学中采用丰富趣味的方法对合唱教学做有效渗透,让学生由浅入深,不断地接触、体验、感受合唱的魅力,从而让更多的天籁童声绽放于我们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马革顺.《合唱指挥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11月
  [2]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3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