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苗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教学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器乐教学,从教学对象、培养方案到社会需求、人才输出都呈现出非常强的地域性特点。在人才市场日益扩大、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地方高校的器乐专业教学需要走一条高效率、特色化的道路,才能使自己的培养对象学有所用,学有所成。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才能在看似普遍的高校器乐教学中彰显特色呢?
  
  一、将每一个学生视为人才
  
  地方高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于高校所在地、周边地区和邻近城市,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基础相对薄弱,专业化程度不太高。在生源条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教育的实施者更应该充分发挥能动性,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看做人才,做好教育目标定位,即充分分析教学对象的水平、层次和素质,将其分类、定位,拟定好培养方向,因材施教,促使其尽快成长成才。
  在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中,器乐课一般被设置为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进行二至四个学期的器乐课学习。面对众多的学生,其类型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器乐演奏基础好、音乐素质强的学生,应该定位为“拔尖人才”,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实施精英教育,采用高度专业化的培养方案,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器乐演奏领域的专业人才;第二类是器乐演奏零基础或具有较薄弱的演奏基础,但音乐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应将其培养为“普及型人才”,即具备一定演奏和示范能力,日后可以为推进器乐普及化工作发挥作用的人才;第三类是器乐演奏基础差,音乐素质也不强的学生,应将其定位为“趣味型人才”,对其实施以启发和引导为主要特点的培养方案,让其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培养热爱、建立自信,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让器乐演奏成为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善待学生,面对演奏水平和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准确树立目标,积极筹划未来,建立融合的师生关系,让器乐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扎实的基础。
  
  二、优化人才培养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途径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根据上一板块对学生的分类,地方高校的器乐教学通常设置一对一、一对二和一对三的教学模式,即一名教师每节课教授一个、两个或三个学生。很显然,这几种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都有着很强的倾向性,但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仅凭课堂上教师努力的教、学生努力的学,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是需要多渠道的,除教学以外,人才形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践,对学生来讲“学”与“用”是同等重要的,在成长成才的路上“实践”应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良师益友。
  器乐演奏须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熟,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把实践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其打造活学活用、实地演练的平台。艺术实践的常见形式一般有综合性音乐会、专场音乐会、群众文艺活动等,对于器乐演奏的拔尖人才可以在任何演出中担任独奏,教师着重引导他们根据演出活动的定位选好曲目,把握好音乐风格,提高舞台表演水平;对于普及型人才,虽然没有高超的演奏技术,但通过实践与训练,也是可以担任独奏和重奏节目的,为其选择曲目时,可侧重难度不大但舞台效果好的传统经典或时代流行乐曲;对于趣味型人才,因其在器乐演奏方面起步晚、起点低,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选择或编排适合的演奏形式,比较常见的形式有曲目联奏和地方乐曲改编等,重要的是为其舞台表演做好指导性工作,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尽快成熟起来。
  实习与艺术表演是同等重要的实践途径。学生集体到实习基地进行的实习是狭义的实习,而广义的实习是渗透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随时随地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大学三、四年级专业突出的学生完全可以做老师的助教,在需要的时候为低年级或水平低的同学示范曲目,甚至可以提出自己在技术和音乐等方面的见解和看法。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对学生而言,更多的时间是课下练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结成对子,打破年级界限,指定高水平的同学做低水平同学的课下陪练和指导教师,这样既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也是促使每一类学生尽快成长成才的有力措施。
  
  三、做学生的“撑杆”
  
  成为艺术家是所有学习艺术的大学生共同的梦想,但由于天赋、基础、悟性等多方面的原因,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潜力、获得的进步是不尽相同的。艺术本身是抽象的,在艺术领域取得成功的标准也因人而异,面对每一类学生,教师不仅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更要以导师的身份为每一类学生做好策划。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充分释放自我的能量,借助导师这个“撑杆”发力,象撑杆跳的运动员那样越过目标,超越自我,这便是成功。
  做学生的“撑杆”,这是一个诙谐、形象的比喻,而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撑杆”绝非易事,它意味着非凡的能力、高超的水平和强烈的职业道德。器乐演奏有它枯燥的一面,日复一日的基本功练习和基础性演奏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倦,那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耐心陪伴他们度过浮躁期,保持他们对音乐最初的那份执着。每一阶段为他们设立一个目标,帮助其找准落脚点,以“撑杆”的身份助其成功翻越横杆,以自信、积极的态度一路前行。
  在就业压力过重的今天,对社会现实,迷茫、彷徨和踌躇的情绪是挡在大学生面前的一堵墙。有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学生在大一就开始感叹现实,辨不明现在,看不清未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树立信心、把握现在,发挥“撑杆”的作用帮助他们越过围墙。可采取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公益活动并一展特长,鼓励其学好业务开展家教、抓住机会参与比赛、创造机会开展挑战赛等做法,多渠道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转移对现实困扰的注意力,让其充分体验付出的快乐和收获的欣慰,久而久之便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务实、扎实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紧扣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题,立足现实,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培养模式等方面共同努力,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教学一定会获得现状的突破和教学水平的大发展。
  
   (作者简介:陈苗,潍坊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15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