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生活:新态度,真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热点聚焦】
2011年11月,作家廖一梅的新作《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横空出世,在网络世界引发强烈共振,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因该书而流行起来的“笨拙生活”的口号,更是成为社会热点,获得了无数关注。许多媒体因此启发公众思考:在如今这个处处要聪明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笨拙地生活?热点・模拟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新京报》曾有评论:笨拙地生活,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态度,
摄影家黛安一阿勃丝说,“我以一种笨拙的方式拍照,我不安排对象,我站在他们面前,我不安排他们,我安排我自己。”
笨拙生活,其内涵极为丰富,它意味着人生虽愚钝却自知:虽平凡却精彩:虽淡然却自有香醇精华的提炼……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笨拙精神”为话题作文。
热点立意・选择题
从上面的模拟考题中的材料出发,你理解的“笨拙”是什么含义?(
)
A.不聪明,不灵巧
B.不争不抢,淡然生活
C.大巧若拙
D.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
连线・热点素材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道出“真自由”
笨精神1:她质疑人生,不以常规俗理为准则。但如此对抗修炼千年、包罗万象、盘根错节的庸俗社会,不免颇受羁绊,让自己觉得自己“笨拙”。
廖一梅在新作《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中说道“我的笨不是脑袋不够用、不好使,而是在竖着‘容易’和‘艰难’两个路牌的十字路口,我永远选择‘艰难’的那边。”这种艰难,用她的话讲,就是“有创造力的、有激情的、不囿于成见的自由生活”,是对“伪善、媚俗、狭隘、平庸、装腔作势”敌视的生活,是“不相信任何人制定的生活准则和幸福模式”的生活。
笨精神・运用 她认为自己选择“艰难”之路是笨拙的,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并常常受到他人的侧目和缠绊。但笨拙未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这种笨拙中,透着不随波逐流的凛然个性,以及听从内心召唤和执著于自由的品质,极为可贵。
运用招法 可以将此素材中的人物语录作为文章开头引子,塑造“笨”与“聪明”的对立关系,从而凸显“笨拙精神”的价值。
《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之“笨”
笨精神2:要得到真实中的真实,就需要笨拙中的笨拙。
2011年10月末,由冯小刚执导、刘震云编剧的电影《温故一九四二》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了电影筹备展览,观者无不为之感动。
1993年,刘震云的《温故九四二》发表,讲述的是1942年中原大旱,几百万灾民因饥饿而逃亡的故事。书中和刘震云对话的那位老人,就是这几百万灾民中的一个。十多年前,刘震云遇见她的时候,老人已经90岁,她的名字叫刘和平。
老人跟刘震云说了很多触目惊心的事。“她说在逃荒的路上,父亲给她的亲妹妹寻了个买主。她母亲知道之后,急了,举起扁担就抡,人贩子以为要打他,就跑,就躲,实际上万万没有想到,她的母亲抡起扁担是想拍死自己要被卖出去的孩子。她宁可把这个孩子拍死,也不能把她卖了。”刘震云说,这段往事让他沉默了好长时间,后来他把这件事写到《温故一九四二》里。
这些故事,刘震云是通过“笨方法”得来的,包括把《温故一九四二》改编成剧本。“我们就是沿着灾民走过的路途,重新走一遍。比如作品中涉及到开罗会议,我们就去了埃及。”
笨精神・运用 写作《温故一九四二》,作家刘震云采用的是“调查体”,这样的作品,在如今实为罕见,因为这种体裁的作品只能通过事件的真实、人物的真实、细节的真实来达到内心的真实,作家要得到真实,就需要具有极笨拙的精神。
运用招法 本段素材,可以用在文章中间作为主要事例参与论证,最好是将刘震云的“笨”用细节表现出来,务必点出事例的背景,一两句话即可起到打动阅卷者的作用。
乔布斯金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笨精神3 用倔强、笨拙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不要怕被人家当傻瓜。这句话,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要联系乔布斯的人生,顺着他的思路摸石头,方能看到,天才的脑瓜里,处处有精彩。
一个天才的逝世,让不少贴着他标签的词句走红网络。
如果说“Stay hungry”指的是保持“好奇心”和对世界的“饥饿感”;那么“Stay fool-ish”呢?许多人认为,“Stayfoolish”是乔布斯实践梦想的方式――倔强、笨拙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思考,中国能够“Stay foolish”吗?
话题 做事还是做人“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是乔布斯的处世哲学。在欧美,“Stay foolish”可能不会被理解为贬义:而在中国,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往往被视为不灵活、不知变通。近乎愚蠢、固执、笨拙地去做事,相信没有几个中国人会照做,这与我们的国情格格不入。“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比做事重要”,我们的社会流行这样的格言。“Stay foolish”是做事的哲学,注定会遭遇现实的壁垒。所以,中国难出乔布斯。
话题 环境
中国人缺乏“Stay foolish”的环境。近乎走火入魔、一根筋地去做一件事,必然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眼下国人都追求速度,成绩出得早就会受重视,就会很快得到丰厚的回报。成绩迟迟没出来,也许还没等到熬出头,自己就已经被边缘化了。国际上有种说法比较偏颇,但也多少有些道理,那就是中国人善于模仿,没有什么东西克隆不出来,没有什么山寨货会找不到市场。别的不说,看看我们每天看的电视节目。东方卫视推出《中国达人秀》,很快许多电视台都推出了类似的达人秀;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火了,某一时段,电视上满眼都是相亲节目……人人都在学聪明、学抄袭,唯独没有人学习“Stay foolish”。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65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