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控制视角的大学教师素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燕平
摘要: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育目标所必备的各种素养和能力,可分为人文素养、专业素质、情感智力、符号表达能力、教学方式运用能力。教师主要通过自身素质化育学生来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
关键词:教师素质课堂控制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育目标所必备的各种素养和能力,按照内容可分为人文素养、专业素质、情感智力、符号表达能力、教学方式运用能力。由于大学生是具有判断能力的理性人和接受教育的自然人的双重特点,因此大学教师的情感智力、符号表达能力以及教学方法运用能力成为课堂控制的重要素质。本文基于课堂控制的视角,从人文素养、专业素质等几个方面对大学教师素质进行分析。
一、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
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指教师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综合,即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善和美。具体而言,指教师体现出来的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理想而奋斗的自强精神、对众生的同情心、诚实守信等传统道德观念、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脱俗的审美情趣,以及不断创新、保持独立人格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大学教师在课堂上是育人而非制器。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是在塑造灵魂。教师深厚的人文素养就好比花朵的香,使学生接受知识时同时受到教师思想、思维、道德、品格的濡染。其具体表现为大学教师对某个问题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以及独到的见解,这些认识和判断鼓励学生向科学的更高峰攀登,或者激发学生内心更大的善和美。教师的言行,向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指教师进行教学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不断钻研、创造知识的精神。总体上说,大学教师要具备四类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真切的体悟。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乔治・霍曼斯认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这种交换包括情感、报酬、资源、公正性等等。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到课堂上就是为了获得这几类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教给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和一种思维方式;他所拥有的广博文化知识则开阔学生视野,扩展课堂信息。通过教师这扇窗口,学生获得关于其他学科的启发性知识;教师本人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专业知识生动化和具体化,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经验,更快掌握知识要领。教师的体悟,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加深理解和认识。如果课堂交换失败,学生的问题行为实质上是对教师专业素质不足的无声反抗,也是学生的自我补偿。
三、教师的情感智力
教师的情感素质集中体现为教师的情商。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EQ)又叫情感智力,与智商(1Q)相对。情感智力包括认知自身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五个要素。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情感智力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关键性品质要素。教师的情感智力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洞察和驾驭学生情绪的能力、快速应变的能力、与学生良性互动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发怒、厌烦,忽视学生情绪的变化,对突发问题不能及时反应等,都属于情商不足的表现。提升情商智力,需要大学教师常自我反省,主动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愿望,采纳其合理建议,坚持原则,对学生的错误从正面批评。
四、教师的符号表达能力
教师的符号表达能力包括言谈举止以及仪表修饰。教师讲课,其目的就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大量信息。信息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语言是用一定的声音和文字形式去标记事物和思想,只要一定的语言符号标记或指代了某种事物或思想,它就可以被分解为语音形式、文字形式和语义内容三个方面。非语言符号指伴随着语言符号表达时而出现的动作、表情、服饰、发型、姿态等符号。
传播学把信息传递过程分为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信息接收者、噪音、反馈和传播效果等七个要素,其中噪音指干扰信息接收的其他信息。信息传递是否清晰,在于信息传递者能否消除噪音,恰当使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准确而完整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教师的课堂噪音有:第一,语言符号中的噪音,包括语音不标准、语义繁复与偏题、语言过于抽象和空洞不具体、语言逻辑性差等。第二,非语言符号中的噪音,包括教师表情过分严肃或冷漠、衣着邋遢等。教师的课堂噪音会干扰学生接受信息,对教学效果有负面影响。长期的噪音积累,会诱发学生的不良情绪,如心烦意乱、恼怒等。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师素质学[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
[2]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履祥.基础心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4]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和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苏燕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