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学发展新支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邢国福
摘要: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也是文化盛宴。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是内生性和外生性的统一,既需要发扬光大本民族的体育文化,又要勇于吸纳全球先进文化。奥运文化作为源起西方的先进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文学发展新的支流和学科增长点。本文从体育文学和奥运文化的概念出发,对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奥运文化的汇聚与交融空间、趋势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我国体育文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体育文学 奥运文化 交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奥运会开幕式气势宏大,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对奥运文化精神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是奥运文化和中国体育文化最精彩的结合。因此,探讨体育文学与奥运文化的汇聚与交融空间、趋势,不断促进体育文学创作题材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文学与奥运文化概述
1.体育文学的界定
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文化现象。体育在远古时代,大多与生产劳动、军事训练及祭祀娱乐活动等多元的社会生活交织在一起。在历代的文学创作中都有描写体育活动的作品,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古代文学经典著作《诗经》中记载的“泳之游之”,“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候。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等就是具有“体育文学”意义的文字。我国商周时期最早的文字古籍――甲骨文及青铜器的铭文也有一些关于中华民族先祖击、斗、射、骑、跑、游等运动形式的记载碎片,开创了我国体育文学创作开了先河,而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巨著《荷马史诗》第二十三章“葬礼和竞技”专注而完整地描写了竞技盛况,每一竞技项目比赛都有发起、进展、高潮、结果,都充满激烈的竞争和拼搏,场面浩大,情节完整,气氛热烈,自始至终都能扣人心弦。[1]
进入现代社会,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指人类为增强自身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的身体运动和社会活动。体育与文学作为人类社会两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都是源自于生活,造就人的崇高精神,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起到教育人的目的。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体育文学是以体育为题材的文学样式,维妙维肖地反映出多姿的体育现象。体育与文学两种社会现象之间是互相驱动的关系,共存共荣,互相促进。[2]p180基于此,我们认为体育文学是指以各种体育活动为题材,融生命、健康和审美、艺术于一体,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从而体现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的文学。一部好的体育文学作品,它不仅需要作者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还在作品中蕴涵着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蕴,正是这两方面的有机整合才会使体育文学作品本身获得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2. 奥运文化的界定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3]它主要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
古代奥运会起源于希腊, 是古希腊文化发展的产物。从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3年罗马皇帝下令禁止,共举办了293届,历时1000多年。现代奥运会则是14世纪以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巨大影响的产物。竞技运动迅速发展,由单项体育国际组织如1881年成立的国际体操联合会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协调各单项组织活动的国际体育组织,1894年在法国巴黎索邦神学院召开了会议,通过《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并成立了国际奥委会,宣告人类体育活动进入新时代。
奥运会是融体育运动和文化活动与一体的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十分强调文化的作用。奥运文化是指奥运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财富主要指奥运对人体技能的改造、发展,以及所采用的各类体育设施和由此产生的文化形态,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精神财富主要指奥运对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如奥林匹克主义、精神、教育等。
古希腊文化中对人的价值的赞美和追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张都在奥运会中得到传承。法国皮埃尔・德・顾拜旦作为现代奥运的创始人,在其著作《体育颂》中指出“健康、正义、和平、勇敢、进步”等是奥运的基本原则,并且提出体育“是培育人类的沃地”的思想。1992年,《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Philosophy of life)”,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4],这些极大的丰富了奥运文化的内涵。
二、汇聚与交融:奥运文化的引入与我国体育文学的新发展
1. 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现状
了解我国体育文学发展现状,对于如何建立与奥运文化的互动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业。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78-1984年,一大批新时代歌颂冠军型文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78年,作家理由的《扬眉剑出鞘》一文发表后经《人民日报》转载,影响极大。作品把小说的细节描写和典型化手法运用到报告文学的创作之中,对主人公为国争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顽强拼搏的性格进行了充分的描述,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个时期是1985-1989年,体育报告文学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小说、诗歌也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体育文学转入问题文学。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近年来,‘体育文学’的创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体育报》和一些著名文学期刊的大力推动下,‘体育文学’逐渐地活跃于文坛”[5]。 “体育文学”的兴起,终成事实。
第三个时期是90年代以后,纯体育文学不断边缘化,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不同于文本文学的体育网络文学脱颖而出,体育文学进入了“网络文学”的新阶段。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互联网逐渐发展为“第四媒体”, 网络也与体育文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6]这也为体育文学提供了新的形式和载体,表现形式是散文、随笔和评论等。体育网络文学的选择更加多元,呈现出一种轻松、调侃甚至戏谑色彩的风格,休闲娱乐性更强。新浪体育、网易体育、TOM体育、南方体育、球迷一家等都记录着体育语言的幽默,粗放,可谓雅俗共赏,使人耳目一新。
2. 我国体育文学与奥运文化的汇聚与交融
(1)二者汇聚与交融的条件分析
首先,价值契合。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以人为本不仅我国古代思想传统的重要价值,也是当代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而奥运文化中,举办奥林匹克运动的的宗旨就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种以人为本、共创和谐的价值与我国体育文学的价值是契合的,此外,广泛参与、公平竞争、结果公正等价值也高度契合。
其次,理念相通。理念一般是指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奥运会是全球人民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的聚会,它已成为超越国界、种族、肤色、地域、空间以及文化差异的体育盛会、文化交流盛会和维护人类尊严平等、和平友谊的盛会。人体形态的美、力的美、韵律的美、运动的美也是奥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为了友谊而努力奋斗这些理念与我国体育文学中爱好和平、追求自然美等理念是相通的。
最后,差异互补。奥运文化具有多元性,西方文化中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等要素构成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与核心,这使奥运拥有了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但是,随着奥运会在全开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奥运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集萃、对话与交往的论坛,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的平台。“各种文化形式和艺术手段都在奥运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天地。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互相补充,构成了奥运多姿多彩的整体景观,展现出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7]奥运文化现在仍然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但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融,奥运文化将成为全球化的超国家、超地域的泛文化,实现差异互补。
(2)前景与展望
奥运是一种起源于西方且一直受控于西方的社会运动,它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西方文化。目前国际奥委会的主要职位由西方人控制,而奥运会在举办形式、经营模式、比赛项目设置等方面无不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在奥林匹克文化的旗号下进行大肆的扩张与征服,这为非西方国家的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可以说,奥运本身蕴含有世界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因素,它是一种较为含蓄的强制,不易引起民族抵抗情绪,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渗透。奥运是推行西方价值概念的一个极为有效的载体,它与可口可乐、麦当劳等一样,其背后是西方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8]应当说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因为自19世纪末奥运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就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而从一开始,两者就表现为激烈的冲突和对抗。”[9]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奥运文化对体育文学影响的逐渐深入,两者从逐渐走向了融合,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会带来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为体育文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我们也期待奥运能成为我国体育文学创作中最有生命力、发展最快的题材,奥运文化成为我国体育文学中的新支流。
参考文献:
[1]陈学新. 体育文学探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
[2]毛秀珠.体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3]易益典.社会学教程(第二版)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邢国福,男,1965年生,河南焦作市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民族体育与体育教育教学研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