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竞争,教师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建设人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好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养成阅读习惯,要靠教师的指导和启迪,更主要的是靠学生自己的实践。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理,自治,使他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这个实践过程就是自学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要给出学生创造自己学习的条件,提供自学时间,取消对学生的束缚,培养自学习惯,当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养成了自学习惯之后,他能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按照良好的习惯去阅读,从而获取知识,这种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是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得先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掌握了工具,懂得课前预习自学读书的重要方法,并通过亲自实践体会到自学(预习)与不自学效果大不一样,增强学生自学的自学性,使学生在运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对于文字浅,图文对应的课文,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自学课文。先抽生读,其余学生听并看图,使学生对图画内容有先入为主的鲜明印象;再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而且给一定时间读,目的是通过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采用不同形式读,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我就采用了此种教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利用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
  2.对于人物语言、动作多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
  3.借助学生课前搜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让学生利用它自学课文。
  4.利用简介和图画,让学生自学古诗,初步了解大意,从而体会思想感情。
  三、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1.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大胆创新。①指导阅读,进行训练。②指导写作,进行训练。
  2.通过提出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例如上《变色龙》一文教师提问:“血淋淋的指头”的细节描写是否多余。有的学生认为,其描写是赫留金被狗咬伤的见证,也是要求狗主人赔偿的有力证据,并不多余。有的则认为这样的描写会成为赫留金冒犯名狗的充分罪证,这是不该写的。学生在这种矛盾的争论中,思维大大激活,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给他们以肯定和赞许,激发更多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如此提问,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并且有深度,有灵活感,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更应鼓励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思考,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甚至代替解答,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营造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各种知识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将其他知识切入进来,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嫁接,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知识的迁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
  4.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过程是事物间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分辨时,或温故知新,新旧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扩展思维空间,把语文教材中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逐步构建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顺利发展。
  总之,培养适应新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营造创新氛围,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创新兴趣,多措并举,不断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和语文能力,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的祖国的建设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2714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