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护生是护理人员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其护理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其专业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护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缺失、教学方法单一、护理实践教育作用不明显等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运用课程优化、更新教学方法、改善护理实践教育等措施,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以期为护理职业院校护理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护理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2
  前言:护理教育是将护生培养成符合临床护理要求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临床护理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护理教育作为临床护理的衔接环节,其也需要将强化护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分析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目前护理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护理教育中的不足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人文精神教育缺失或不足。从当前我国护理教育的内容来看,其以各类护理技能方法为主,多秉承传统生理医学模式的要求。但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对临床护理要求的不断变化,当前医学模式已经发展为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并重的综合性模式。护理教育中心理、社会因素的缺失充分反映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及不足。上述问题具体体现为:护生课程体系中,人文精神课程的科目数量、课时数量均严重不足。调查显示,护生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课程课时占医学课程总课时的比例处于0-3%水平[1]。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为护生护理理念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方法单一。护理教育中,护理职业院校的教育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护理职业院校对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导致教师在科目为数不多的人文精神教育中,未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而是以照本宣科、说教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护生而言,单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容易导致其对人文精神教育产生排斥、抗拒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习主动性,干扰人文精神教育效果。此外,既往护理教育中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包含:教师不重视课堂互动的作用,导致人文精神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严重不足,这一问题的存在可进一步影响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护理实践教育作用不明显。实践教育是护理教育的基本构成。医学院校的实践教育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护理理念的形成及对各类护理技能的掌握水平与应用熟练程度。结合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现状来看,护理实践教育的作用并未得到良好发挥。因此,优化护理实践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人文精神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渗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课程设置优化方面。既往护理教育中涉及的人文精神教育相对较少。由于人文精神教育与护生护理理念的形成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息息相关,因此,强化护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此,可在原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基础上,优化人文精神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即于课程体系中新增护理社会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引入新增人文精神教育课程的目的为:强化护生的人文精神,使其能够利用良好的人文精神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人文精神教育护理课程的内容以人际沟通技巧(护患沟通)、护理礼仪等为主。
  例如,某医学院校为了提高人文精神教育质量,将护生课程体系中有关人文精神教育的部分课程设置调整为:由公共人文课程、基础护理人文课程、综合护理人文课程3部分构成。其中,公共人文课程包含文学艺术、社会关系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基础护理人文课程则包含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及护理美学等;综合護理人文课程涵盖护理社会学、护患沟通等。与既往课程设置模式相比,完善的人文精神教育课程体系为护生人文精神的强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措施的应用有助于促使护生形成人性化护理理念。
  (二)更新教学方法方面。结合我国当前护理教育现状可知,一些护理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法方面普遍存在不足。为了改善护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效果,除了调整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外,还需加强对教学方法的优势。具体优化方法如下:第一,将传统教学方法替换为渗透式教学方法。各课程教师在向护生传授疾病知识、典型病例的护理方法等专业内容时,适时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以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为例,采用模拟教学法引导两名护生分别扮演高血压患者及护士,由扮演护士的护生自主制定护理方案,并实施护理。教师在点评扮演护士护生的表现时,注重对护生沟通技巧的应用、患者舒适度等的评价,引导护生形成良好的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护理理念。第二,以护生意见为标准,适时更新教学方法。护理职业院校护理教育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提高护生的人性化意识,使其更加关注患者的需求,进而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改善。基于上述目的,在更新人文精神教育方法时,可将护生的意见作为重要参照,结合其需求合理更新教学方法。
  (三)改善实践教育方面。护理教育主要由理论教育、实践教育2部分构成。实践教育是检验护生人文精神教育效果的重要阶段。在实践教育环节,依据人文精神教育要求,建立细化、量化的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为了强化护生对人文精神重要性的认知,可于护理实践教育中新增人文精神考核标准,通过量化的考核,评估护生的护理操作是否遵循人性化理念及以患者为中心原则。
  例如,某院校为评估高年级护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效果,于实践教育完成后,将其送至当地三甲级医院内科接受临床教学,并以护生实习期间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估指标。结果显示:42名护生出科时,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5.24%水平。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了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结合人文精神教育的特征、渗透目的等,选择适宜的渗透方法,逐渐强化人文精神教育,进而强化护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其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惠驿晴.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J].管理观察,2018,16(26):122-123.
  卢玉珍.人文精神在中等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渗透[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19(06):1038-10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9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