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探究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选择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癌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甲状腺恶性肿瘤疾病,通过组织学研究结果分析,甲状腺癌主要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两种。当前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大多以外科手术这一方式为主,并且对于分化型甲状腺来说,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甲状腺全切术,在降低疾病复发率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全切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喉返神经损伤或者甲状旁腺功能受损等,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这种情况下,相关学者提出采用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将其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可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探究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展开以下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选择46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其中对照组包括15例男性患者和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2~65岁之间,平均(42.36±3.36)岁;患病类型为滤泡状癌2例和乳头状癌21例。观察组包括14例男性患者和9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5~66岁之间,平均(42.18±3.42)岁;患病类型为滤泡状癌3例和乳头状癌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静吸复合麻醉,手术过程中均呈仰卧位,同时垫高肩部,于胸骨切迹做出一道弧形切口,长度控制在7cm左右即可,逐层切开皮肤组织,一直到颈部括约肌为止。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方案,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真假被膜通过钝性分离,使患者双侧腺叶可以充分暴露出来,然后严格遵循上、中、下极的顺序游离腺叶。
(2)在靠近患者甲状腺上极处,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并将甲状腺下极动静脉下在甲状腺下极远端位置处结扎,并标记辨别出甲状旁腺组织。
(3)对包膜外组织进行结扎,对腺叶实施切除。并通过同样的方式对腺叶进行切除,同时全面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组织。如果检查之后没有明显出血现象,可以采取常规放置引流管,并对切口实施逐层缝合。
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治疗方案,操作如下:
(1)在真假包膜内锐性分离,并在环甲间隙位置处使甲状腺上级显露出来,在详细辨别甲状腺上动脉前支和后支的基础上,贴近真被膜将血管终末分支进行切断。
(2)按照规定操作方式对进出甲状腺的三级血管分支实施结扎。剥离周围组织和上甲状旁腺,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包甲状旁腺。
(3)将甲状腺腺体展开,与环状软骨角下方位置,使喉返神经充分露出,并将其向下分离。贴近真被膜将其切断,并将下级动脉进行借助,于后内侧位置将腺叶分离出来,一直到韧带处,为了避免对喉返神经造成损伤,需要避开喉返神经入喉位置,并完全切除腺叶。
(4)手术结束后,需要将病理组织送去活检,从而明确是否存在甲状旁腺误切,并以相同的方式对侧腺叶进行切除,无明显出血情况下,常规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和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手术指标主要涉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几个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需要借助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22.0来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在P<0.05的情况下,认为组间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
通过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
通过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发现治疗前期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对比,其差异不明显。而治疗干预后的各个时期中,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同时有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中出现3例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和1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6.0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受到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影响,使得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威胁。从现阶段甲状腺癌的治疗方式来看,一般以外科手术方式为主,但是受到甲状腺解剖位置特殊这一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血供障碍或者甲状腺误切等问题,进而引发术后四肢麻木、抽搐、声带活动障碍以及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对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的甲状腺癌全切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上近下远”的操作原则,虽然可以有效去除病灶组织,但是手术过程中往往会对甲状旁腺血供造成损伤,从而导致术后甲状旁腺组织缺血性坏死,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并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2]。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接受甲状腺被膜解剖技術治疗方案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远远小于对照组(P<0.05),并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通过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综合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阶段的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26.09%(P<0.05)。这一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究其原因,与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本身具有的较高安全性、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手术过程中,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可以紧贴甲状腺真被膜解剖上级,同时对进出腺体的血管实施结扎,这样可以通过保留甲状腺血供这一方式,有效控制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另一方面,将结扎之后的血管与结缔组织与甲状腺分离,可以在直视情况下预防术中误切问题的出现[3]。
综上所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可以在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在加深对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认识的基础上,将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广泛的应用与临床实践中,实现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作用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青军.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07):777-779.
[2]贺成平.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07):980-982.
[3]于鹏飞,黄杰,马隽.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30(02):139+141.
作者简介
邓王孝(1987-),男,海南省陵水县人。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海南医学院。现有职称:助理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体解剖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08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