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坐在家中也能看名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如果说,大数据与农业结合,能让北京人吃上贵阳乡间的猕猴桃,那么,大数据和医疗的碰撞,则能让贵阳的农村居民的疾病,得到北京名医的诊疗。
  医生资源供给不足、医疗成本高、医疗误诊率较高……在贵阳,这些存在于传统医疗行业里的弊端,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正逐渐被解决。在大数据医疗中率先尝试将基础医学常识和专家共识运用于数据中,形成知识驱动的临床决策支持,指导患者用药,对医生形成临床辅助诊疗支持,让村民也能“坐在家中”看京医。 故事偏远山区里的“专家坐诊”
  生活在距离贵阳市80多公里的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一辈子都在务农的罗友芬老人,又来到了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卫生室,她是来看病的。
  今年85岁的罗友芬身体还算硬朗,但这几天胃部的老毛病又犯了,让她晚上睡不好。想着距离开阳县人民医院有13公里的路程,一来一回耽搁时间,罗友芬便来到离家500米的村卫生室,希望村卫生室的村医谢本会给她开药或输液缓解病情,但谢本会却建议她找专家好好看一看。
  “找專家?好多钱嘛?算咯,现在专家都忙得很,起码要提前好多天预约。”在罗友芬的印象中,没有3、5天,专家是预约不到的。没想到,谢本会却拉着她坐在村卫生室的电脑面前,还给她戴上耳机,并告诉老人,不用预约费,也不用等,专家就在网上。
  看着电脑屏幕里的医生对自己病情的各种询问,罗友芬既好奇又新鲜。听完罗友芬的叙述,擅长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的、贵州(贵阳)互联网医院的主治医师邓勇,结合系统里大数据辅助诊断系统认为老人胃部灼热、冒酸水是慢性胃炎所导致。
  随后,邓勇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谢本会根据治疗方案,给罗友芬开了40多元钱的胃药,罗友芬拎着药笑呵呵地回家了。
  与此同时,正在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老罗,则于3月13日晚上体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专家会诊一一以视频的方式,北京积水潭的专家为其进行远程会诊。
  今年41岁的老罗在工作中受伤,致全身多处骨折,其中最严重的是右手臂臂丛神经损伤。由于病情复杂,该病例在贵州较少见,且手术难度大,市第六人民医院通过39互联网医院,请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臂丛神经方面的专家栗鹏程为其会诊,并制定下一步手术安排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康复计划。
  2017年,贵阳市“互联网医疗精准扶贫”项目正式启动,将贵阳市20个极贫村纳入贵州(贵阳)互联网医院服务体系,当地居民和村医可以“足不出村”享受“贵州(贵阳)互联网医院”和“39互联网医院”提供的远程医疗服务。至今,仅贵州(贵阳)互联网医院服务体系,已实现日问诊量突破6000人次,累计完成200万余例远程视频问诊。 背后大数据为临床诊断支招
  在贵阳市云岩区水东社区服务中心,医师曾祥昱正在通过贵州腾迈智医大数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一爱达医生助手为病人做诊断。
  在这套系统的背后,有国内许多知名的医疗专家在为曾祥昱服务,并对患者的病症提供数据分析,以及相关病症的概率统计。
  “坐诊时,根据病人的口述,在系统里输入发烧、咳嗽等症状,系统就会自动提示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相应疾病的名称为医生作参考,方便诊断,不容易出现误诊。”曾祥昱说道。
  在基层门诊医生问诊过程中,系统提供相关症状建议和诊断建议,协助基层门诊医生更好地完成问诊和诊断过程,弥补基层医生经验不足,提升医疗质量,降低误诊率,提高医生医疗技术水平。
  除了人工智能的医疗辅助,爱达还能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一个患者想要从社区医院转诊到上级医院,通过这个系统也相当方便。
  “转诊就是由社区医院把相关资料填好,比如患者的大体病因、转诊原因,然后通过系统的‘一键转诊’,就转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基本上就可以很快了解这边患者的病情以及转诊的原因。”曾祥昱说,院间、院内、科室内医生可以随时调阅患者档案,查看患者历史诊疗记录。
  结合互联网平台和手机客户端,爱达人工智能对于看病的百姓来说也是一个福音,现在在云岩区人民医院看病的患者,在挂号、获知治疗结果、付费等环节,只要通过手机就能轻松完成。患者取药这个环节也可以由专业的快递公司负责取送,真正实现立体化的智慧医疗服务。
  在这个智慧医疗云平台上,除了能够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行业内、行业间数据的互联互通,还能通过爱达人工智能实现实时的医疗质量控制、人群健康监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等,为各级医疗管理人员提供决策辅助。
  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及其下属的社区医院(水东社区医院等)、贵阳市贵钢医院、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采用云服务模式上线运行。目前,这里平均每天可为350人左右的门诊患者,及250人左右的住院患者提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同时为全院300多名职工提供即时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12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