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训练系统在不同年龄段弱视儿童中的治疗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多媒体训练系统在不同年龄段弱视儿童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32例屈光不正型弱视患儿,按年龄将患儿分为三个年龄层,各层内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综合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媒体训练治疗,比较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及各层有效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而在观察组中,学龄前患儿有效率为100%,高于低年学龄期患儿(90.9%)及高年学龄期患儿(86.9%)。结论:在传统综合训练基础上给予多媒体训练系统,可提高对屈光不正型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学龄前期(4-6岁)患儿疗效显著。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弱视;屈光不正;不同年龄;多媒体训练系统
  【中图分类号】R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2
  弱视是造成儿童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由于在视觉发育期内患儿的单眼斜视、屈光参差未矫正等原因,导致患儿视力较低眼比视力较好眼的视力相差≥2行,或者患者的最佳矯正视力低于其年龄阶段的正常视力[1]。目前,临床上屈光不正型弱视患儿对传统方法治疗的反应不尽如人意[2],本文采用多媒体训练系统对此类患儿进行治疗,并根据患儿的年龄进行分层观察各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32例屈光不正型弱视的患儿。按年龄将患儿分为三个年龄层,即学龄前(4-6岁)、低年学龄期(7-9岁)、高年学龄期(10-12岁)。在各年龄层内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学龄前观察组21人,男:女=10:11,平均5.3±0.4岁;对照组22人,男:女=11:11,平均5.5±0.6岁。低年学龄期观察组22人,男:女=11:11,平均8.2±0.5岁;对照组21人,男:女=11:10,平均8.0±0.4岁。高年学龄期观察组23人,男:女=11:12,平均11.1±0.5岁;对照组23人,男:女=12:11,平均11.3±0.4岁。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综合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媒体训练治疗,90天后比较临床治疗有效率,即治疗后矫正视力>0.9或视力提高≥2行占总人数的百分率。
  1.2.1 传统综合训练治疗 所有患儿均给予光学矫正,若患儿双眼矫正视力差异≥3行,则给予间断遮盖治疗,锻炼弱视眼进行注视。
  1.2.2 多媒体训练治疗 正确使用seein4D JCSX-01弱视斜视矫治系统对患儿进行视觉训练,包括:精细训练、融合训练、同时视和立体视训练等内容,30分钟/次,1次/日,90日/疗程。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对比 各层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观察组及对照组总体均有66人,男女均33例,平均年龄分别为9.6±3.2岁、9.4±3.5岁,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总体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2.7%,Χ2=11.2,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年龄层内有效率比较 见表1。
  2.4 年龄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观察组中,学龄前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低年学龄期(Χ2=9.4,P=0.002)和高年学龄期(Χ2=13.9,P=0.000),而低年学龄期与高年学龄期患儿比较,Χ2=0.817,P=0.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r=0.208,患儿年龄与治疗效果呈弱相关。
  3 讨论
  弱视是造成儿童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而屈光不正型弱视则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弱视类型之一[3]。若患儿屈光不正长期未矫正,则会导致视网膜成像模糊,影响视觉发育[4]。屈光不正型弱视的治疗方法较多,如:光学矫正、遮盖治疗等,但疗效不尽如人意[5]。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训练系统在儿童弱视治疗的广泛应用,其对不同年龄患儿的治疗效果评价逐渐得到重视。本研究按照年龄将患儿进行了分层,各层内患儿随机给予传统综合训练治疗,及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媒体训练治疗,90天后比较临床治疗有效率。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均高于对应组别的对照组。且学龄前患儿观察组的有效率最高,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在传统综合训练基础上给予多媒体训练系统,可提高对屈光不正型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学龄前期(4-6岁)患儿疗效显著。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赵堪兴,麦光焕,牛兰俊,等.弱视诊断专家共识 (2011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8):768.DOI: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1.08.027.
  付晶,成娟娟,卢炜.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J].眼科,2004,13(5):280-283.
  陈媛媛,安思维,高金保,等.多媒体训练治疗不同年龄段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937-1939.DOI: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46.
  王英,傅桂芬,肖信.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及患儿依从性研究[J].广西医学,2016,38(4):593-595.
  Lonngi M,Velez FG,Tsui I,et al.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n Children With Amblyopia[J].JAMA Ophthalmol, 2017,21(4):1086-1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3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