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就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128例住院患儿为对照组,另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124住院患儿,为实验组。进行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之后,对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进行比较观察,并统计两组所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质量(91.4±5.23)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6±5.0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5.5±3.41)优于对照组(85.7±4.56)。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效果显著。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因儿科所接待的患者人数比较多,且疾病类型较为复杂。这使得护理人员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容易出现护理风险,进而导致各种护理纠纷情况的出现。为此,需医护人员在儿科工作中注重对风险因素防范措施的应用[1]。而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就对针对儿科患者的护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重点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128例住院患儿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选取124例患儿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患儿有85例,女患儿43例。年龄在4个月-10岁,平均为(5.2±1.02)岁。实验组中男患儿和女患儿分别有96例,28例;年龄在2个月-8岁,且平均为(4.9±0.89)岁。对两组患儿各项资料比较后,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按照要求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并对此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具体如下:(1)护理风险因素:结合儿科护理整体情况,可将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归纳为四点,分别是护理记录方面,主要表现在护理记录不够及时且不全面等;服务质量:就是指护理人员态度较差,对技术的掌握明显不够熟练等;意外事件:表现在患儿坠床、碰伤等;护理出现差错。指用药出现问题以及输液等问题。(2)防范措施:一是,需要护理人员加强与患儿家属的交流和沟通。期间,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进行病房查询时,要多关心和接触患儿;二是,注重对职业的培训,需定期组织护士对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此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三是,对人员配置进行有效优化。结合当前儿科护理情况,以及各个类型疾病对护理的需求,有针对性的优化人力资源资。在具体操作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护士学历、业务能力等情况,安排具体的值班表。全面照顾护士生活、学习和工作等,从而调动护士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表,对患儿护理质量进行评分。以百分制为主,分数越高,则表明护理质量越高。之后,再以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针对患儿家长开展调查。100分为总分。满意度高,则分数也就高。对护理纠纷事件进行全面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录入在EXCEL表格中。期间,计数资料可用(%)予以表示, 行卡方值进行检查;而对于计量资料则以()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由表一得出,实验组护理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護理纠纷事件 对照组128例患儿中,出现纠纷事件为21例,且发生率为16.4%(21/128);实验组患儿中,仅有5例纠纷事件,且发生率为4.0%(5/12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35,p=0.015)。
  3 讨论
  儿科所接收的患儿年龄比较小,且配合度不高,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患儿的护理难度,同时还容易诱发护理纠纷事件[2]。从而影响护理整体质量。为此,在儿科护理中,医护人员需结合儿科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患儿疾病特征,对所面临的分护理风险因素进行重点分析。之后,对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3]。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128例住院患儿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选取124例患儿为实验组。对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进行比较观察,并统计两组所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4]。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质评分(91.4±5.23)和护理满意度(95.5±3.41)均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78.6±5.04)和护理满意度评分(85.7±4.56),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针对所出现的风险因素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不仅更好的保障护理整体质量,还在减少护理纠纷事件和提高护理满意度上起到重要的作用[5]。因而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6]。
  参考文献
  崔纪云.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8(08):65-66.
  刘雨婷.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5):174+177.
  李霞,韩娟,孟庆美.论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8):6-7.
  张慧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3):92-93.
  张璇.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2):85-87.
  高洁,杜建华.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215+2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28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