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某社区2019年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姣 黄跃平 徐海霞 周之晖
摘 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崇明区长兴社区2019年户籍居民死亡基本情况、死因构成、死因顺位等信息,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上海长兴社区户籍人口死亡监测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进行死因编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户籍居民的死亡情况。结果:2019年上海长兴社区户籍居民的总死亡率为7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死因顺位前四位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结论:2019年影响上海长兴社区居民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也占了很大比例,提示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并减少交通意外、溺水、跌倒等伤害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死因;死亡率;死因顺位;社区
中图分类号:R1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0)08-0038-04
Analysis of death causes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a community of Shanghai in 2019
WU Jiao, HUANG Yueping, XU Haixia, ZHOU Zhihui(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Department of Changx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9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 cause composition and sequence of death causes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Changxing Community of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in 2019,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local health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to develop th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The annual death monitoring data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Changxing Community in 2019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cod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 and the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eath situation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Results: In 2019, the total mortality rate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Changxing Community was 733/100 000, and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mal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s; the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with age. The first four sequential causes of death were tumor, circulatory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injury and external causes of poisoning. Conclusion: In 2019, the main causes that influence death of residents in Changxing Community are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injuries and external causes of poisoning also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drowning, falls and other injuries.
KEY WORDS death cause; mortality; the sequence of death causes; community
死因監测工作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辖区内居民的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用以研究人群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死因顺位等,科学评价人群的健康水平,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信息依据[1]。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人群中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死因顺位等是评估人群卫生需求和人群健康状况变化的基础。从公共卫生和临床角度,死亡水平都是一个说明卫生问题严重性的指标。通过死因监测分析,可确定不同时期人群的主要死因及疾病防治的重点。本文旨在分析上海市崇明区长兴社区2019年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疾病防控策略,合理分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人口死亡资料来源于2019年(2019年1月1日0时至2019年12月31日24时)上海市死因登记系统报告的崇明区长兴社区所有户籍人口死亡信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公安部门对死者开具死亡证明书、死亡推断书、死亡确认书。长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每月至长兴镇派出所收集死亡证,并对辖区内户籍人口死亡信息进行录入、审核、编码、统计,死因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进行编码[2]。
人口资料来源于长兴镇派出所。根据长兴镇派出所编制的2019年长兴社区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表计算出2019年户籍人口平均人口数和年龄组人口构成表。
1.2 分析指标
人口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粗死亡率:2019年粗死亡率=(2019年长兴社区死亡人数/2019年长兴社区平均人口数)×1/10万。死因构成:死因构成比=(2019年长兴社区某病、伤死亡人数/2019年长兴社区死亡总人数)×100%。死因顺位:指按各类死因构成比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的位次,说明各类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EC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上海长兴社区人口现状
2019年上海长兴社区平均户籍人口数为41 194人,男性20 181人,女性21 013人,性别比为96.04。65岁及以上人口构成比为19.36%,人口类型属于老龄人口类型[3],且女性的老龄化程度高于男性,见表1。
2.2 上海长兴社区人口死亡情况
2019年上海长兴社区户籍人口的总死亡率为733/10万,男性的死亡率为808/10万,女性的死亡率为661/10万。
2.3 不同性别居民的死因分析
2019年上海长兴社区户籍居民全人群的前四位死因依次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粗死亡率在50.98/10万至271.88/10万之间,占2019年上海长兴社区全死因的81.79%。男性居民的前四位主要死因依次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粗死亡率在54.51/10万至351.82/10万之间,占2019年上海长兴社区男性全死因的85.28%;女性居民的前四位主要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其他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粗死亡率在47.59/10万至223.67/10万之间,占2019年长兴镇女性全死因的79.85%。见表2。
2.4 不同年龄居民的死因分析
0~14岁组人群的死因为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死亡率为30.77/10万,占2019年总死亡的0.33%。15~44岁人群的前三位主要死因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为88.13/10万,占2019年总死亡的4.97%,前三位主要死因占该年龄组死亡的79.99%。45~64岁人群前三位主要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死亡率为256.85/10万,占2019年总死亡的17.88%,前三位主要死因占该年龄组死亡的77.78%。65岁及以上人群前三位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2269.02/10万,占2019年总死亡的76.82%,前三位主要死因占该年龄组死亡的78.01%。见表3。
2.5 部分重点疾病死因分析
上海长兴社区2019年全人群、男性、女性的肿瘤死因专率分别为271.88/10万、351.82/10万、195.12/10万,死亡构成比分别为37.09%、43.56%、29.50%。肿瘤是2019年上海长兴社区男性居民的首位死因,死亡率高于女性。肺癌,胃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是肿瘤中的前三位主要死因,分别占2019年上海长兴社区肿瘤死亡的8.61%,4.97%,4.30%。
上海长兴社区2019年全人群、男性、女性的循环系统疾病死因专率分别为223.33/10万、222.98/10万、223.67/10万,死亡构成比分别为30.46%、27.61%、33.81%。其中,脑血管的死因专率为150.51/10万,占2019年上海长兴社区全人口死亡的20.53%;心血管病(心脏病計)的死因专率为65.54/10万,占2019年上海长兴社区全人口死亡的8.94%。
上海长兴社区2019年全人群、男性、女性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的死因专率分别为50.98/10万、54.51/10万、47.59/10万,构成比分别为6.95%、6.75%、7.19%,男性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的死因专率高于女性。另外,0~14岁年龄组死亡全部由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导致,构成比100%,其中有2例为家庭关系不和导致的自杀。
3 讨论
长兴社区位于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地理上属于上海市市郊,岛上气候适宜,环境好,且远离市区喧闹,适宜居住,又称长寿岛。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现代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增大,导致人口出生减少,人群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4],这给社会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带来了新的挑战[5]。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长兴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影响长兴社区户籍居民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与上海市其他区某些社区监测的结果相似[6-9],也与我国其他部分省市的调查结果一致[10-12]。不同性别的死因前两位都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除了有环境恶化的影响外[13],也与新时代人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联,如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过大等[14],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卫生策略、相关政策和工作规划以及分配卫生资源时应重点考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不同措施,建立健全的慢性病防治网络,积极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讲座和宣教,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群慢性病防治意识和能力,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减少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邢秀雅, 贺琴, 陈叶纪. 安徽省2013-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质量评价[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6, 22(6): 384-427.
[2] 世界卫生组织.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89-918.
[3] 总报告起草组.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 2015, 3(3): 4-38.
[4] 彭希哲, 胡湛.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3: 121-138.
[5] 杨功焕. 中国医改进程中的慢性病预防控制[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 31(1): 13-16.
[6] 夏明. 2011年上海市天平街道户籍人口死亡监测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6, 11(4): 295-299.
[7] 徐荆庶, 顾海雁, 李申生.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人口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流行病学分析[J]. 疾病监测, 2013, 28(2): 144-147.
[8] 张民, 马颖. 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2013年居民期望寿命及死因顺位[J]. 上海预防医学, 2014, 26(10): 561-564.
[9] 李望, 沈渊, 王琛. 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居民死因调查分析[J]. 上海医药, 2015, 36(10): 41-46.
[10] 龚鹤琴, 张茂镕. 2008-2011年昆明市居民主要死因顺位分析[J]. 卫生软科学, 2012, 26(4): 394-397.
[11] 盧志慧, 陈光中, 卢志敏. 2010-2014年东莞市居民主要死因及对寿命损失的影响[J]. 中国卫生统计, 2016, 33(4): 631-635.
[12] 苏露, 胡金诺, 周静. 我国居民死因分析研究现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19): 3011-3014.
[13] 徐艳鸽, 徐卫文. 上海市金山卫镇2013-2015年户籍居民死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16, 28(11): 796-798.
[14] 秦江梅. 中国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面临问题及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1): 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83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