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色古香的甑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崇熹

  陕西关中道上,有一种古色古香的传统早餐食品,这就是甑糕。清晨,在城镇甚或一些乡村的街头巷尾,常见有不计其数的卖甑糕的摊点。城里上班的一些男男女女,骑车路过摊前,买一碗甑糕急急地吃完,便匆匆地骑车离摊而去。乡镇里的老汉们事儿不多,端着一碗甑糕,不慌不忙地细细地品尝那甜香的滋味儿,脸上露出的是心满意足的神态。
  第一次吃甑糕,是在我八岁的时候。那一年过年时,附近的集镇上唱大戏,父亲便带我去看戏。父亲爱看秦腔,搬一块砖,在戏台子下面不吃不喝的一坐就是大半天。他带我去看戏的一个用意,就是要我接受那老戏中所演示的一些古朴的道理。他边看边讲给我听,而我的肚子却早已饿得咕咕地叫了,父亲就掏出布兜里装的过年蒸的金银卷叫我吃,可我的眼睛却直勾勾地瞅着那卖甑糕的摊子。那甑糕太诱人了,锅盖一揭开,香甜的味儿就直扑鼻子。泡泡的红枣,白白的江米,绵绵粘粘,软软甜甜,看得我涎水直流,恨不得一口就将那一碗甑糕吞下肚去。父亲见我的模样,心里早已不忍,他戏也不看了,就带我到卖甑糕的摊子前,买了一小碟甑糕让我吃。我却舍不得大口地吃了,只慢慢地尝味儿。父亲没有给自己买,我知道他口袋里钱不多,是舍不得吃。我便给父亲嘴里喂,他不吃,只喜喜地看着我把那一小碟甑糕一点一点地吃完。他看得很专注,很仔细,似乎比他看戏还更有滋味儿呢!以后,每次父亲带我去镇里,都要满足我的愿望,给我买一碗甑糕吃。我知道父亲的钱来之不易,这钱上印记着父亲走山的艰辛,洒落着父亲流淌的汗水。我把父亲农人坚毅的品格连同这粘甜的甑糕深深地留在了脑海中。在我少年的生活里,香甜的甑糕,无疑是父子亲情的一种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了。
  长大后参加了工作,在我回乡探望年老的父母亲时,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我所领的工资从镇上给老人买回去一大碗甑糕。父亲很高兴地吃着我给他买的甑糕,脸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眼睛也十分的光亮起来。他一边品着那枣香的味儿,一边看着穿着军装,正在边关为国效力的我,显然已经不是戏台子下边那一个流着涎水,瞅着甑糕摊子的小儿了。他似乎感到了一种满足,一种欣慰。他觉得这就是一种责任的回报,一种历史的传承,一种人生的快乐。他的心里又有多么地喜悦呢!而我手里牵着的又是我八岁的小儿子。我就想,我又如何像老父给我讲古戏中的道理那样,将这人生的种种哲理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传授给下一辈人呢? 我后来从制作甑糕的历史中受到了启迪。甑糕是以红枣和糯米为原料,用一种叫“甑”的炊具蒸制而成的甜米糕,顾名思义,就叫甑糕。甑糕的历史悠久,《古史考》记载:“黄帝始作釜甑,火食之道始成。”以后经历了“陶甑”、“铜甑”、“铁甑”三个历史时期。“铁甑”世代沿袭,流传至今。现在人人爱吃的甑糕就是用这种老祖宗传下来的古老的铁甑蒸制而成。我就想,一种好的食具能沿袭几千年不变,那么,一个好的传统的思想美德又怎能随意舍弃呢?于是,我坚持给小儿讲从父辈那里学来的人生的许多好故事好道理。这些道理看似朴素,实则却很深邃。它是一个人一生中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它的生命力就像古老的秦腔和甑糕一样源远流长,世代不衰。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子也渐渐地懂道理了。他和我一样钟情于甑糕这一古色古香的食品。每当我于清晨锻炼后,就围在甑糕摊前,将那米枣交融、红白相间、色泽鲜润、绵粘软甜的甑糕吃上一碗。吃的次数多了,与摊主相熟,就见他额外关照,铲好甑糕后,又往上边多撒一勺白糖,吃起来更带滋味。返回时,不忘给爱吃甑糕的小儿也买上一食塑袋带回,小儿就像当年戏台子下的我一样,亦充满了欢快的心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69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