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第八十一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稻终于试种成功,亩产高达628公斤。然而一个致命的问题出现了,稻种的产量极低,每亩只有5.5公斤。这时,反对杂交稻的人攻击说:“稻种产量低,不可能大面积推广。”一时间,“稻种低产论”满天飞。
助手们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袁隆平却对大家说:“我们现在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前面80难都过了,难道最后一难就过不去吗?只要我们不被自己打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闯过这第81难。”接下来的日子,袁隆平戴着一顶破斗笠,像长在了制种田里,不分昼夜,死盯死守。半年后,袁隆平终于弄清了稻种低产的原因。原来,他们所选取的“父稻”与“母稻”,其扬花期不同,所以授粉率很低。制种田能亩产5.5公斤,已算奇迹了。弄清原因后,大家立即采取了针对措施。开始是把“父稻”与“母稻”分期播种,让其扬花期准时相遇。后来又发现,水稻扬花期分為开花、盛花和谢花三个时间段,他们围绕“母稻”的三个阶段,将“父稻”分三期播种,让“父稻”与“母稻”的盛花期接连不断地相遇,从而大大提高了的授粉率。
1976年,袁隆平的杂交稻种亩产达到了50~100公斤,比常规稻种增产20%以上。随着稻种低产难关的突破,在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正式开启。多年后,回首往事,袁隆平仍感慨地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生,顺利是相对的,不顺是绝对的。只要有承受坎坷、承受不幸的勇气,那么前进路上的风风雨雨,不过是走向成功的前奏和序曲。”
(编辑/北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12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