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与我国的少数民族民歌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更能体现我国多元化文化的包容性,也体现了其自身的创意性。然而在创作过程中,两者除了艺术交流和融合,更是文化的融合。本文对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广西壮族民歌;民歌音乐元素;钢琴作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艺术特色,近年来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所改编的钢琴作品十分之多,其演奏和教学的过程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改编时要有效分析民族音乐和民歌的特点,分析其与钢琴融合的特点,来提高演奏和教学的有效性。
  一、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特点及民歌特点分析
  1.钢琴作品改编特点分析
  钢琴艺术走进我国音乐艺术的殿堂后,一直在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作曲家开始将民歌元素运用到钢琴作品中,例如作曲家王建中根据云南民歌所改编的《云南民歌五首》,储望华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翻身的日子》等。多民族文化和多元化文明的交流,促使艺术迸发出新的活力,交融碰撞出新的火花。
  2.壮族民歌特点分析
  壮族民歌的节奏、歌词和韵律都非常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用词的格律可以分为欢、加、西、比、伦五种形式,而根据题材,则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叙事歌、习俗歌和儿歌等。一般来说,其调式都是三声调式音列、四声调式音列和五声调式音列。旋律特点与自身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会出现四度五度甚至大六度、大七度的跳进,这些都与壮族自身语言有着密切联系。节奏十分自由,但也往往存在一定的重复,主旋律中往往多句节奏都是重复的。这样的特点,使其传唱、发展十分迅速,而这一切也离不开壮族人民活泼自由的天性。同时,由于这些民歌都是口口相传的,相似的节奏和旋律,容易让人记忆和表达,成为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
  总的來说,壮族民歌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特点、社会特点,同时也体现着自身的语言特点等。壮族人民喜欢在谈情说爱时,利用民歌形式抒发、表达自己的爱意。这样一来,民歌就具备了灵活多变、自由浪漫的特点,所以在进行钢琴作品改编时,也充分受到该类音乐元素的影响。
  3.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特点
  壮族民歌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及民族音乐一样,都是我国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宝库及音乐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更是我国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歌音乐文化的重要基础素材之一。民族的文化,最为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民族的艺术,而民族艺术的体现,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就是民族音乐。由此可见,民族音乐要进行普及和融合,这是一种文化方面的多元化融合,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诸多民族文化构成了我国辉煌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画卷,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些艺术和音乐文化,仍需要保护和发扬。从实际角度来说,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所改编的钢琴作品也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创作则有金响的《刘三姐组曲》、樊祖荫的《柚子甜》、海鹏的《壮山渔歌》、蔡世贤的《刘三姐主题幻想曲》等。其自身的少数民族特征十分明显,同时在节奏、旋律和韵味方面,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特殊意义。由此可见,在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音乐元素,也是有着一定的差异,其差异十分明显。例如,有的作品是由民歌原样所移植的改编作品,而有的则是根据民歌音调为动机所改编的作品。
  不同动机、不同元素的应用,在实际作品中也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这样的差异性,更为钢琴作品创作带来了异样的光彩。根据民歌的特点我们可以得知,其自身往往存在着旋律重复、旋律自由等方面的特点,所以在原样移植和音调移植中,我们就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原有的民歌节奏、民歌氛围。由此可见,在实际演奏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抓住民歌特点,抓住音乐元素融合的特点,根据作品的实际特点及创作用意、创作灵感,与演奏者和教学者进行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演奏与教学的质量,提升对于该类音乐的理解和学习。
  二、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分析
  1.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分析
  对于根据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所改编的钢琴作品演奏来说,我们要彰显其显著的民族特点。乐器是音乐的载体,而音乐则是艺术文化和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体现,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就是对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文明、民族艺术等方面的体现。由此可见,该类作品自身演奏特点,也是离不开民族音乐元素方面的支持的。
  壮族民歌音乐往往都普遍存在重复性的特点,另外还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自由性特点,充分与重复性节奏产生鲜明对比。这样的混合出现,为作品赋予了鲜明的生命气息。钢琴作品又是极为注重韵律和节奏的,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必须要首先抓住节奏和旋律方面的特点,抓住这些特点之后,还需要进行感情的发挥,从而达到一个演奏效果和演奏情感提升的目的。除了对于演奏方面的提升之外,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加强在弹奏过程中的流畅性,抓住该类作品的感情、节奏、旋律方面的特点,有效提升该类作品的教学质量,弥补传统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2.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的教学分析
  进行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乐器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因素,了解情感因素,才可以充分流畅地进行弹奏。钢琴音乐灵动性、自由性较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同作品在进行演奏和教学过程中,也是具备着一定特点的,归根结底,是题材、节奏和旋律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正是这样的差异,让音乐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让多元化的文明不断进行交融,碰撞出新的火花来。例如在钢琴组曲《刘三姐》中《对歌》一部分里,充分描写了刘三姐和秀才对歌的情境,这时候一方面充满浪漫的节奏感,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些混乱、散乱和杂乱感,表现出了秀才说话不流畅、紧张的状态。所以在进行演奏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会每一节中的特点,根据情感特点进行有效的发挥。音乐形象对于学生的情感影响十分重要,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画面感,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演奏。另外,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和乐句节拍唱出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还有助于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保持感情充沛。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戴伟.广西壮族民歌元素在舞蹈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与研究——以壮族舞蹈《走在山水间》为例[J].音乐创作,2017(6).
  [2]陈琛.想象力在民歌钢琴改编曲演奏中的价值研究——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10).
  [3]南晓薇.荆楚之声江汉之情——董焰《江汉风》民歌钢琴曲十首的分析与演奏[J].当代音乐,2017(6).
  [4]魏虹.评弹曲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谈王建中钢琴曲《蝶恋花》的演奏[J].钢琴艺术,2018(4).
  此论文参与2017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中关于民族特性表现研究——以壮族特性为例》(2017C4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23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