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对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看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亲切感;教学实践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必须深入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以作引玉之砖。数学教学中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使学生们不再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新奇、有趣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本人对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坚持教学生活化的理念,有益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融入生活化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思考方式;坚持师生同为主体的观念,有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师给学生出几道难题,让学生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来,然后教师让不同的学生依次上讲堂讲解自己的答案和思路。老师和其他同学在下面认真地听讲,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对该同学进行提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答案讲得更详细,也可以更加平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二、创造生活情境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情境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便于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创设生活情境,要求数学教学注重现实性。从客观上讲,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主观上讲,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或教学的指导,借助生活情境,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譬如在进行指数函数学习之前,学生在参观本县的博物馆的课外活动中,有同学就问:“老师,博物馆中的出土文物和古生物恐龙化石都有注明它们所处的年代,考古学家是如何测算它们所处的年代呢?”他这一问,同学们也都随声附和:“对呀,老师,这是怎样推测出来呀?”我笑着说:“这可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回去可以先查查资料,讨论讨论,当一回考古学家。”回来后,我就顺着学生的问题进入指数函数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导下,学生带着好奇与兴奋,顺利进入了新课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修筑数学学习的“跑道”,将文本知识还原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的思想与课本之间有了一个斜坡。这样更能促进课堂对话,形成课堂互动,使学习过程更具有吸引力。
  三、自主学习推动数学教学生活化
  “要培养工程师使之能适应明天的技术,那么主要的力量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为学生将不得不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导数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中,利用教材中设置的大量的探索问题,思考问题作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题材,相互交流学習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变力作功问题中,探究:如果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并且物体沿着与力相同的方向从某一处移动到另一处,那么如何计算变力所做的功呢?像这样的探究问题不难,但可以给学生以启示,即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用数学知识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学习了“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后,笔者听到有学生说:“学无穷等比数列有什么用?生活中又用不到,即便出现了无穷等比数列的情况,一约分就好了。”第二次上课,笔者就举了一个例子:“古印度有位老人在死前留下遗嘱,把家中的17头牛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1/2,二儿子1/3,三儿子1/9,到分牛时三兄弟犯愁了,无法按老父亲的遗嘱分财产,因为牛在印度是神圣的象征,不能宰杀的。同学们,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见学生皱眉思考后仍无答案,笔者就讲:“这就是无穷等比数列的问题,三个分数的和并不是1,之比为9:6:2,加起来正好是17,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学生恍然大悟,没想到看似抽象、不实用的数学在生活中还有这么大本事。想在教学中达到这种效果,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再现生活,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于生活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如在教学“概率”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各种彩票的中奖几率进行计算,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以致用的意义;再如“有关储蓄的计算”“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等内容教学后,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总之,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思明.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
  [2]沈文选.关于中学数学应用研究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06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