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管道升对赵孟頫艺术事业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管道升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女画家之一,她的丈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赵孟。作为艺术上的同行、知音,管赵二人在精神上高度一致,管道升在诗文书画上、佛教思想、渔隐思想等方面对赵孟的艺术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 管道升;赵孟;渔隐思想;艺术事业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浙江德清茅山人,元代著名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作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女畫家之一,管道升被世人所熟知,更多是因其才华出众、官居高位的丈夫赵孟頫。近年来,随着女性美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管道升在艺术上的成就、思想也日益引起学界重视。“纵观历代对女性艺术家管道升成就的评价, 一个综合性的参照值就是她的夫君赵孟頫。这既是现成的参照值, 也是把管道升与男人等量齐观的评价。”[1]22管道升28岁时嫁给36岁的赵孟頫,一生荣华,享年57岁。在近30的夫妻生活中,无法否认的,赵孟頫艺术成就的取得,必然要受到夫人管道升的影响。
  一、管道升诗文书画对赵孟頫的影响
  管道升对赵孟頫的影响,在诗文墨迹中显而易见。管道升自幼聪慧过人,悟性极高,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她能诗善书,并善绘墨竹梅兰。她笃信佛法,亦作观音像、佛像,对山水画也能精通,画意清新,所画之物栩栩如生,不矫揉造作,并无妇人女子之态。《书史会要》载其:“有才略,聪明过人。为词章、作墨竹笔意清绝,亦能书。”赵孟頫是文人画的开启者,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赵孟頫博学多才,他在书法上提倡古意,各种书体无一不精,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元史》对其书法给予极高评价:“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在绘画方面,他使当时的琐碎工艳之气转向自然,返璞归真,摒弃文人画“墨戏”的态度,保留了文人画的格调意境[2]878,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2]896赵孟頫开创了元代新画风。他亦能诗文,风格和婉,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其诗书画印相得益彰,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的审美标准。
  管赵的婚姻在中国古代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世俗层面都是少有的佳话。这对文艺夫妻,经常以书画传情。管道升无论是在言行思想,还是在艺术技艺上,都直接或者间接地给予了赵孟頫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帮助。当时赵孟頫的书画名气大,管道升在艺术上也不负众望。赵孟頫形容她的才华:“不学诗而能诗,不学画而能画,得之与天然者也。”[3]165-166管道升谦虚地回应:“操弄笔墨故非女工,然而无天性好之,自不能已。窃见吾松雪,精此墨竹,为日既久,亦颇会意。”[4]106从具体作品看,她的墨竹不比赵孟頫差,有行家评论她在画竹方面甚至还强过赵孟頫。吴其贞《书画集》写到:“管夫人《竹石图》粉墙一堵,在湖州瞻佛寺殿之东壁,高约丈余,广有一丈五六尺,画土坡上巨石,做飞白勾衬法,只有数笔,画识石之前,前、后、左、右数竿修竹,高有三四尺,是为晴竹,亭亭如生,使人望去,清风徐来,寒气袭骨,抑且用笔熟脱,纵横苍秀,绝无夫人女子之态,伟哉,古今一奇画也,为之神品……”[5]61
  诗书画三绝的管赵夫妇,自然会不可避免地互赠互题书画作品,这些珍贵的作品见证了他们的艺术和爱情,及彼此之间产生的影响。赵孟頫曾在管道升的《梅竹图》上题写七律:“握笔知伊夺化工,消闲游戏墨池中。寒梅缀雪香生月,疏竹凝烟叶依风。小经幽然临石砌,斜蹊清雅护苔封。香炉袅袅茶烟好,逸兴飘然岂俗同。”其间不乏对妻子才华的赞美,他认为管道升即使是游戏涂鸦,也能不随俗流,巧妙自然。除此之外,合作从事书画创作也是他们夫妻间常有的事,更有意思的是夫妻俩还互为代笔。管道升在其作品《墨竹长卷》上所作的《修竹赋》,即为赵孟頫所代笔;还有管道升给婶婶问安、馈赠的家信《秋深帖》[6]56,也是赵孟頫代她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由于丈夫一时兴起,不小心题了自己的名字上去,因不舍得毁弃,便在名字上略作涂改,“道”字由“子”字修改而来,“升”字是由“昂”字修改而来。互为代笔,体现了他们夫妻恩爱的生活情趣,也是他们艺术中互相切磋的写照。
  二、管道升佛教思想对赵孟頫书法艺术的影响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他在书法上的贡献,除了传世的精美绝伦的书法作品,还有他留下的书论。他在书法上的独到见解体现在:“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7]23-27以上种种,给后世莫大启示。赵孟頫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后世学赵氏书法的很多,他的字在朝鲜、日本也非常流行。赵孟頫在书法上的成就除了天分和自身的努力,和其夫人耳濡目染的艺术生活分不开。尤其在题材内容上,受夫人管道升佛教思想的影响颇深。管道升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笃信佛法,抄写佛家经文是她主要的书法作品题材。她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予名山古刹、高僧、善寺,广结“善缘”。[8]62除了抄经,管道升还根据相关记载与民间传说编写了《地藏庵观世音菩萨传略》,后来还出版成书,在民间广为流传。绘画上,她也常以佛教为素材,善画各种观音像、佛像。
  管道升与赵孟頫结婚后,她的佛家思想深深影响了赵孟頫,加之赵孟頫身为前朝遗民的苦闷心理,他和管道升一起皈依了佛门,他们共同拜元代高僧中峰明本和尚为师。禅意给赵孟頫带来的顿悟和愉悦,使他常常以写经为佛事。赵孟頫在所写经后题曰:“奉佛弟子薰沐焚香作。”写经数年中,他作有《妙法莲花经七册》《法华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多种。通过写经,赵孟頫的书法有了更大的飞跃。“尔来子昂小楷与前微有不同,年事笔力日进日益”[9]166,可见赵孟頻在管道升的影响下,通过长期的抄经写经,小楷越发精彩,“用笔解体以杨羲为基调,又融入二王,并且已开始留意李北海” [9]298。赵孟頫的书法可以用“飞云卷舒”和“缜密”来形容,笔法、结字都非常精到,又“欲有飞动的自然之势”。他们夫妇书法有着共性,既温润典雅又秀丽流畅;但又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相较于赵孟頫书法的严谨周正洒脱,管道升的书法则更富有变化,她根据字形字势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处理,使字势平衡完整,天分和悟性极高。赵孟頫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除聪明过人外,直接受管道升的影响也是必然的。正如董其昌所说:“管夫人书牍行楷与欧波公殆不可辩同异,卫夫人后无俦。”   三、管道升“渔隐思想”对赵孟頫绘画艺术的影响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宋元易代之时,面对夷狄入主君临天下的现实,许多士人以遗民自居,隐居守节,不仕异族,他们以隐居不仕表达了对蒙元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10]4473 一直以来,渔、樵、耕、读的生活方式,被传统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人生,在艺术题材上,文人画更多的是表达知识分子的情绪,其中“渔隐”题材的绘画作品是很普遍的。渔父形象作为一种象征,由来已久。赵孟頫的名作《鹊华秋色图》《双松平远图》《洞庭东山图》等经常有渔父的形象,足可见其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元代文人画盛行,典型的题材是“梅、松、竹”,所谓“岁寒三友”。管道升的竹画作品在当时就引起高度赞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赵氏一门三竹图》卷是难得一见的真迹。管道升存世的作品很少,她画的《渔父图》上面有夫妻二人唱和的《渔歌子》。管道升在诗中表达了淡泊名利,希望丈夫早做归隐打算的愿望。诗中描述了赵氏夫妇梦中思念家乡美丽的风景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达了她对官场的厌倦和名利的鄙棄。她劝说丈夫及早归隐,并表达了身居帝王乡、贵极王侯,却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意愿,处处受到牵制,言行须小心谨慎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管道升不同凡俗的胸襟和见识。《元史》说赵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他在诗词书画中多次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不能说不是受到了管道升的影响。1318年,管道升脚疾发作,医治无效,不久管道升死在了归乡的途中。赵孟頫悲痛欲绝,拒绝了皇帝召归的旨意。从此,他对官场完全心灰意冷,度过了人生中痛苦的最后三年,直至去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女子,管道升眷恋家乡故土,作为一个女性知识分子,归隐思想伴随其一生,这显然对赵孟頫政治仕途的抉择也有重要的影响。[11]185
  结 语
  历史上,管道升与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并称“书坛两夫人”,她们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在以男性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画坛中,展现了女子的不俗才情,颠覆了性别的“规定性”,使女性在艺术舞台占有一席之地。管道升这位封建时代的才女,没有被“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所束缚,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一方面以自己崇高的品行、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丈夫。在中国传统性别社会制度下,她挣脱了传统女性的生存模式,与丈夫携手并进,将其艺术事业推向巅峰。赵孟頫在亲自撰写的《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中形容其:“有才略,聪明过人。亦能书,为词章,作墨竹,笔意清绝。夫人天姿开朗,德言容功,靡一不备,翰墨辞章,不学而能。”[12]以上种种,可以看出赵孟頫对爱妻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一个高级的灵魂对另外一位同样高度的灵魂由衷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赵维江.赵孟頫与管道升[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明]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陈云琴.松雪斋主——赵孟頫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4]王瑞来,白路.管道升的世界——个案解析:诗情画意中凸显的社会性别[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04).
  [5]徐虹.女性:美术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6]靳永.明前名人手札赏评[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7]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8]宋如林.松江府志·卷六十二[M].清嘉庆二十四年修.
  [9]张国宏.赵孟頫书法艺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10][明]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1]赵维江.赵孟頫与管道升[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2]赵孟頫.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M].台北:商务印书馆,19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12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