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媒介融合时代的艺术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漫瀚调是民间艺术中娇艳盛开的一朵奇葩,它融汇了蒙、汉两族人民长久以来的历史生活与艺术变迁。其中著名的《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曲调风格改编自蒙古族短調《达庆老爷》,在此基础上填上即兴创作的词,而词又有它独特的意义,在媒介融合时代,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方式。
  【关键词】漫瀚调;黄河;艺术传承
  漫瀚调作为流传久远的中原文化,反映着劳动人民的历史生活与艺术变迁,也显示出蒙、汉两族人民长久以来的密切联系,在历史的长河中,漫瀚调这个称谓是目前相对用的比较多的,得到官方的认证,且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俱以此收录。但也有人仍然称为“蛮汉调”、“蒙汉调”,不过不管哪一种说法,都有其历史文化根据,那么笔者在本文中还是使用“漫瀚调”。
  漫瀚调出现在今内蒙古、陕西、山西地区,漫瀚调在蒙、汉两族人民生活中相互交融、渗透,口传心授,曲调杂糅着蒙古族的短调和汉族民歌,大多填上汉语歌词的流传至今,口口相传,歌词的创作也以即兴创作见长。艺术就是这样在人类的劳动中产生,《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这朵奇葩就来自于黄河两岸人民的劳动号子中,最初为《黄河船夫曲》,歌词和曲调在传唱过程中,逐渐演变,唱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既有蒙古族短调民歌的曲调简洁明了,也有汉族山曲儿地方人民的方言特色。
  一、黄河寻根之旅
  《天下黄河》词曲诞生于陕北佳县20世纪20年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船工李思命在搬船的劳动中即兴唱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在家乡春节的舞台上,李思命扮演艄公演出秧歌《搬水船》,在曲调的基础上即兴填词。《搬水船》为艄公与坐船姑娘对唱的社火形式,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即为《天下黄河》的前身,老艄公词为: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哎?几十几道湾上有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杆哎?几十几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搬?陈姑娘对答内容将“几”换成“九”,在中华文化的语言修辞中,“九”的含义不是具体的数字9,而是很多,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既是与前文对应押韵,更是道出行驶在黄河间的这条船工之路的艰难。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鄂尔多斯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他它的东、西、北三面被黄河所环绕,黄河的“几”字形流向把这块土地套在了黄河以内,而内蒙古地区资源丰富,内蒙古境内与陕北地区有经济贸易商的往来,但“黄河”独特的地形,影响和制约着两地的发展,在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以羊皮筏、木船摆渡的方式构成了发展经济、传达信息的桥梁,高亢悠扬的黄河船夫曲给奔波于险阻河路上的船夫们增添希望的动力。
  二、作为词的传播
  从歌词第一句可以看出李思命创作时,表达山西所在的禹门口到内蒙古包头的路上要跨过黄河,船路的蜿蜒曲折,“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一方面表达黄河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830多公里“几”字形大弯,蜿蜒曲折,另一方面以设问的方式表达黄河的弯总之是有很多,表达出这条路船夫们走的艰辛,有他们挥洒在黄河里的汗水、泪水和苦水,“几十几道弯弯里有几十条船,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杆哎?几十几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搬?”船很多,船上的杆很多,重点是船上的艄公很多,艄公们搬船工作一走就是几个月,此曲以男女对唱的形式。表达艄公们的家人对他们的担心与思念之情。对唱形式女声回答的黄河“九十九”道弯,黄河的弯非常多,本就有“九曲黄河”的说法,在对唱中“九十九”与“几十几”形成很好的押韵。虽然简简单单的几句词儿,但却唱出了黄河船夫们的心声,船夫们家人的心声,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
  这几句对唱的词一直沿唱至今,但无论哪个版本,都保留这几句对唱,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上几句,比如著名的漫瀚调大师奇福林之后唱的几个版本,唱词稍有变化,这就延续了山西、陕西汉族人民的山曲儿、信天游随机作词的风格,比如:
   你知道那个准格尔旗有几十几座山
   几十几座山里头有几十几层炭
   几十几眼煤窑连(呀么)连成串
   几十几个那煤哥哥(哎嗨呦呦)扛(圪)电钻
   我知道准格尔旗有九十九座山
   九十九座山里头有九十九层炭
   九十九眼煤窑连成串
   九十九个那煤哥哥(哎嗨呦呦)扛电钻
   九十九个那煤哥哥(哎嗨呦呦)扛电钻
  这段即兴创作依然离不开黄河两岸,尤其是“漫瀚调之乡”准格尔旗,鄂尔多斯境内的准格尔旗煤炭资源丰富,人们的劳动号子从黄河的船夫生活转向了扛电钻挖煤窑的生活,这首曲表达担心与思念的情感还是不变。还有版本:
   你知道那个黄河它流过几十几座山
   几十几座山下有几十几道关
   几十几道关下有几十几片滩
   几十几个河路汉
   哎嗨呦呦把船来拴
   我知道……
   哎嗨呦呦把船来拴
  在这个版本的词曲传唱中,“河路汉”是鄂尔多斯地方方言的发音,也可以说是迁移到鄂尔多斯的晋、陕人民汉语的方言,逐渐形成漫瀚调独特的唱词风格,民歌本就是劳动人民对话的一种娱乐方式,没有规定的歌词,把想说的话加上本地方特有的曲调唱法,随着地方方言所占有的空间而存在并传播,民歌并不是有了文字才有歌词,而是民歌本身就是人们的口头方言。“因此,各种不同的方言语音,声调,地方俚语,称谓和感叹用语等等,都会自然地带到民歌中来,从而形成民歌的地域性差别,并对民歌的风格色彩予以一定的影响”。
  三、文化融合
  这首《天下黄河》的曲调最初是由蒙古族短调民歌《达庆老爷》而来,早在明清时期,晋、陕一带的汉族人民就为了生存涌入河套地区开禁地耕种,蒙汉两族人民就密切接触,也将两者的民间艺术互相影响,形成蒙汉两族融合的艺术结晶漫瀚调。   内蒙古大草原素有“歌海”之称,传唱在草原上的蒙古族民歌以浩瀚的数量、高雅的品味和高超的藝术水准而卓然于世。从歌曲的艺术特征划分,内蒙古民歌包括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个类型。短调民歌的旋律相对于长调短小简单,易于学习,表现出强盛的生命力,短调民歌产生于汉族农民进入内蒙古地区,流行于内蒙古农业或半农业的地区,漫瀚调的音乐以蒙古族民歌为基础,在传唱过程中,融入汉族的一些风格特征,形成了兼具蒙、汉两族音乐特点的艺术面貌。
  漫瀚调在蒙汉两族人民的交往与发展中,将各自的语言、文化、甚至生活方式相互影响,逐渐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部分属于哪个民族,相处模式成为蒙汉一家亲,在艺术方面更是互相渗透,互相取长补短,形成这种漫瀚调独特的音乐风格是蒙汉两族人民共同发展的产物,这种文化交融同时也是对原有习俗模式的冲击,为再习俗化提供了可能。“再习俗化”包含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在原习俗化基础上的社会性习俗的延伸或补充,是一种继续并扩大习俗养成的活动;另一层是在原习俗化的基础上再接受与以前习得的习俗不同的异质习俗,再吸收与原习俗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漫瀚调既是文化融合的优质产物,更是蒙汉两族人民长久以来友谊的见证。
  四、传承与传播
  陕北民歌《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山曲儿、信天游的曲调与漫瀚调的《天下黄河》还稍有不同,在现在的发展中,这首经典作品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而蒙汉两族融合的漫瀚调依然保留它的原滋原味,不仅这首,其他经典作品也在艺术的发展中结合流行元素,而漫瀚调依然保留着以梅、四胡、扬琴、三弦、马头琴等乐器伴奏。
  漫瀚调的产生最初是为了娱乐和谋生,漫瀚调传承人们努力的将这朵民间艺术传承,但现在人们对这项艺术的欣赏越来越少,学习漫瀚调的人也随之减少,而现在这朵艺术奇葩需要我们蒙汉两族人民共同保护与传承,将漫瀚调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弘扬,承担起保护并延续其血脉与文化基因的历史重任,融入流行文化不外乎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比如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音乐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将我们中国古代的古诗词文化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传承我们中华文化经典,但存在一个问题是漫瀚调与中华文化相比,普及范围较小,早些年《星光大道》节目火爆时,陕西妹子王二妮的演艺成名之路,就足以证明民族文化的魅力,民族艺术还是颇受观众喜爱的。在当下媒介融合时代,人们接触的媒介越来越多样化,媒介普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我们民族的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正是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文化传播,将精髓传承。
  参考文献:
  [1]冯卓慧,陈丹曦.漫瀚调[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
  [2]施咏.九曲万象——《黄河船夫曲》音乐分析——中国民歌音乐分析之五[J].音乐生活,2018(03):60-62.
  [3]曹晔. 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漫瀚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4]蔡申.天下黄河——聆听《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J].名作欣赏,2011(06):165-166.
  [5]李建军. 论漫瀚调的文化交融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6.
  [6]宋薇. 蒙汉调的文化内涵与演唱风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
  [7]冯卓慧. 蒙汉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论草原民歌蒙汉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8]吕军.内蒙古西部区山曲(漫瀚调)浅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Z1):42-45.
  作者简介:白悦(1994—),女(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学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12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