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坦培拉直接画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坦培拉材料质朴亚光的效果吸引许多艺术家进行研究,目前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研究与实践基本停留在古法研究阶段,即多层薄色罩染的间接画法。文章试图从坦培拉直接画法进行现代方式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坦培拉;直接画法;特色研究
  坦培拉是古意大利语的音译,大意为混合。最早通常是鸡蛋与矿物色粉的混合。当代绘画已经很难穿透世俗化的堡垒而探及具有庄严秩序和神圣情感的层面了。写实绘画在图像时代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人们开始回顾东方传统或者对西方早期艺术进行挖掘。这个时期绘画本体的独立性显得格外重要,实际在摄影术没有发明之前,前辈们就已经意识到了绘画与真实客观物象的界限。
  湿壁画早在4000多年前的古王国遗址就出现,或者年代更为久远。而坦培拉材料最早就用在湿壁画中,后来出现了木板、亚麻布等材料,绘画方式趋向于程序更简单的直接画法。
  笔者试图在画面中仅仅呈现最基本的绘画元素,如形体、色彩,通过简约的构成,使画面更加明朗、耐看。
  《葱》这张画就是从抽象绘画中汲取灵感而创作的,创作概念缘起于对马克·罗斯科等人的兴趣。如果画面中仅仅具备几个色块,这几个色块又相互之间不那么界限分明,而是具备某种关联性,这样抽象绘画就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关系,边界变得模糊暧昧。或者说用抽象的思维进行取舍,对事物进行抽丝剥茧的取舍,提炼隐藏于事物中的形式感、抽象构成感等元素,获得一个较为简洁的画面,留给观众相当的想象空间。
  ①形体上,我们采用浮雕式形体塑造,既具备写实绘画的光影暗示,画面具备可读性,又能使色彩最小化受到光影干扰,比较纯粹地展开。画面在写实和抽象之间的“零度”区间,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都是成立的,趣味性在这里产生。
  ②色彩上,尽量尊重客观物象的色彩,在写实的基础上加入主观处理的色彩,如暗部的粉绿色反光,亮部冷色光源的强化,都使画面活跃起来。既有真实的色彩基础,又有印象派的强烈冷暖关系,色彩的处理方式也使得画面超越现实,进入新的绘画性层面。
  ③肌理上,作品本身绘制在颗粒均匀的砂纸上,保证了描绘过程中的手感体验,同时使色彩因为滞涩的画底而变得可控性更强。画面在基本保证均匀磨砂质感的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沧桑脱落感的肌理,产生仿佛穿过久远的时间而产生的质感,使人联想到古代壁画。
  ④形式构成上,画面选择以葱为素材时,首先进行掐头去尾的处理,获得我们想要的意象,逐步导向抽象绘画的色块构成。在画面右侧描绘出部分葱叶以及葱叶分叉的部分,使画面有了明显起伏的形体,具备符号意义,同时也是作为重颜色的存在,是抽象色块与现实物象的连接部分。没有这一部分,画面就显得平面、抽象,信息量比较单一。
  ⑤材料上,坦培拉材料是近几年国内逐渐恢复兴起的绘画材料,坦培拉是Tempera的音译,意为混合,即鸡蛋等胶状物与矿物色粉的混合。文艺复兴时期坦培拉材料主要用于湿壁画,画面呈现哑光效果,具备视觉吸收性,可以承载较为质朴的情感。创作采用坦培拉材质,突出表现了来自生活中的素材泥土般的质朴气息,有别于油画华丽的宫廷式语言。
  这幅作品的绘制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草图阶段。在速写本上勾出创作意象草图,设计画面必备的基本元素,对画面尺幅和长宽比例进行设定。然后对画面的色调经过修图软件般的强弱反复筛选之后,选择最终呈现的方案。根据画面所需要的尺寸进行等比例精确绘图,在草图上打格以便等比例放大。
  ②確定作品的支承体以及画底材质,根据草图阶段计划的画面效果选择均匀或粗糙质感的画底。在画底上根据画面做有色底子,以便控制画面的素描关系和色彩关系,避免底色过亮而影响到整个画面的黑与色调,同时作品底色经过有意识的预留,会与画面表层色彩产生同类色或对比色的呼应关系。
  ③在画底上进行打格,用铅笔将草图绘制到做好的底子上。这张画带给观众视觉上的第一感觉是有渐变的色彩构成,继而看到符号般的形体存在于色块当中,色块与形体共同构成某种简约的形式感,又引导观众联想到具象的事物,可以是葱、蒜、韭菜一类。而创作者的出发点或者灵感来源是葱,观众可以做各种解读,拓展作品含义的边界。
  ④采用岩彩画常用的胶作为媒介,代替鸡蛋或者干酪素。因为鸡蛋会有一些光泽,而且容易霉变;干酪素配比较为复杂,且干酪素与碳酸铵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刺鼻的气味。日本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可以将矿物色粉牢固地粘到画面上,并产生哑光的效果,保证了画面具备湿壁画般的吸收性光泽。
  当今绘画材料探索趋向多元,作为传统材料的坦培拉应该更多地与现代材料及技法结合,拓展材料的外延,更好地与我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结合。在创作中保留传统材料不可替代的某种特性与品质,剔除较为繁琐的程序,与现代颜料和媒介剂结合,部分地继承与材料相应的画面图式与效果,进行材料质感与画面审美的现代化转变,真正做到不拘泥前人,向传统学习的同时,向自然造化学习,倾听内心的声音,思考的积累与启示,与时俱进地进行绘画实践。
  参考文献
  [1]朝戈.油画教学·第一工作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华语.乔托画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3]何政广.乔托——世界名画家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4]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5]阮祖隆.西洋湿壁画艺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50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