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大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内容也有了新要求。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要供给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本文将从我国博物馆建设面临的一些情况和亟待进一步完善的方面进行分析,以满足人民群众追求新时代、新追求、新目标为着眼点,尝试探索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路径。
  关键词:博物馆;软实力;新时代;新目标
  我国博物馆建设起步较晚,受经济建设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观念转变慢等因素影响,我国博物馆在提供公益性、基本性、专业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博物馆的建设方面存在“硬伤”,受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场馆分布不均衡、行业场馆建设单一,尤其是服务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二是服务方向、服务目标上不够明确,服务形式单一、缺乏公共服务的理念,难以满足大众需求;三是专业性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数字化建设进度缓慢,“互联网+”整体发展水平不够高。针对以上不足,结合当前博物馆发展趋势,探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提升有所助益。
  一、以人民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
  要想做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各大博物馆首先应增强服务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理念,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突出社会效益,尊重观众,“以心换心”,从“心”做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美好的精神文化服务,用博物馆人的真诚热情感动和影响观众,让观众“宾至如归”,感受积极的文化服务体验。
  二、以开拓性的视野,加强讲解宣传
  博物馆的绝大多数展品都是有着深刻的历史价值或者难以估量的艺术内涵,专业性较强。如果没有专业的讲解,大多数普通人在博物馆游览的时候,只能是走马观花,并不能准确理解它包含的历史价值或者艺术内涵,会有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不能起到以古观今、提升自身鉴赏能力的作用。那么解说服务就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但我国目前博物馆宣教人才严重缺乏,讲解员招录、培训工作不足,解说工作的专业性、趣味性等方面不够强,讲解人员与参观人员的互动不够,致使宣教活动空洞、宽泛,不能很好的起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博物馆也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探索式的研究,比如大学生志愿者、小小讲解员、虚拟参观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问题,可以作为一个方向进行挖掘。
  另一方面,在我国,博物馆研究人员和宣传讲解人员分属不同的部门管辖,研究成果更多的是侧重于理论研究、文化研究,宣传讲解研究不足,而这些研究成果是否能为大众所熟知,重任则落在了数质量都有限的讲解员身上。纵观近年来全球博物馆建设,以人为本、注重服务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这给我国提供了参考。所以,针对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不同的服务,有针对性的开发一些专业化但又相对通俗化的业务,实现“历史”向“现实”的过渡,由文物向人文靠拢,看能否取得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起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增值。
  三、关注体验效果,加强文化创意
  公众服务能力建设是博物馆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就必须树立服务为本的意识,要了解游客的需求。了解他们为什么来这里?游客在旅游中会碰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游览结束会怎么评价?还会不会介绍别人或者再次来?这就涉及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即关注游客体验效果,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就有了方向。
  (1)游中体验需要从细节入手。比如,免费不免票、提前预约既可以控制人流,又可以避免出现游客空跑一趟的情况;展陳设计时应考虑到节假日等高峰旅游时段的拥堵问题;展品摆放顺序需要精心设计,是否符合审美或者理解逻辑等等。
  (2)各类功能区要完善,建设醒目标识。一般旅游都是节假日长途跋涉而来,赶行程,不免旅途劳顿,所以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各类功能区的健全以及景区标识标牌的设立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仅可以在游客劳累的时候方便休息,体现人文关怀,还可以避免随意乱坐、乱躺,甚至是随地大小便、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
  (3)文创产品是文物和人文的纽带和桥梁,它在游客旅游结束后会有一个正向的反馈,挑选的各类产品其实就是对相关人物、地域或者某种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所代表的精神的一种认可,这会让游客有一种获得感,但要注意的是,文创产品的生产企业、销售人员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等之间产生的矛盾需要进行协调,避免粗制滥造,虚假产品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真正促进文创产业茁壮成长。
  四、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建设想取得转型发展,必须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优化博物馆展陈形式。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信息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速度极快,博物馆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观众需求,积极拥抱“互联网+”成为了迫切需要。学习借鉴浙江省的虚拟参观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陈列等,探索博物馆智慧化建设,运用AR、VR、全息技术等,优化博物馆展陈方式,丰富展陈形式,让大众更加深入了解藏品和博物馆,进而最大程度满足大众需求。
  (2)推进网上博物馆建设。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突破空间限制,将博物馆“搬到”网上,让大家能够通过网上博物馆随时参观展览、鉴赏藏品,感受文物蕴藏的历史价值和魅力。现在还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博物馆也可以通过官微、公众号等媒体手段搞好宣传。
  结束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牢牢把握公共服务这个核心能力,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博物馆丰富的文化底蕴,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新理念,打造新产业、形成新规模。
  参考文献:
  [1]葛佳琪,于炜,王婷.故宫文创产品设计解析及借鉴意义研究[J].设计,2018(05).
  [2]熊雯.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3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