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校大学生轻生自杀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高校中频发的学生轻生自杀事件及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轻生自杀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并浅谈如何通过心理危机干预这种方法措施有效降低高校内学生轻生自杀的可能性。
  关键词:大学生;轻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自杀是主体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根据现有数据统计,自杀是年龄在15-34之间的人群死亡原因的前三位。大学生轻生自杀比例逐年上升,随着越来越多关于大学生轻生自杀的新闻报道,这个问题无可避免地成了时下社会热点话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冉冉初升的大学生们选择自杀这条不归路,结束自己年轻充满希望的生命。
   近年来,校园多发自杀事件,分析原因,主要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不足,抗压抗挫折能力太过底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关注心理健康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具有预防轻生和自杀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理,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一、大学生轻生自杀的成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進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善变。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高校大学生轻生自杀事件会频繁发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内因
  1.心理因素
  大学生大多数处于青年期,这个时期的内心世界逐渐变得复杂,易于激动、不安与烦躁。容易因一点小事振奋、被感动,或因一点挫折消沉。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常有片面性和认知模糊的现象。在自杀的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现象。这些心理特点使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反差和挫折,使他们容易漠视生命存在,走向自杀。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焦虑、抑郁、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的人数逐年增加。
  2.感情因素
  大学生是青年中比较特殊的群体,生活在一个较为特殊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封闭,主要集中在校园。从人际交往方面来看,同学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和学校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大学生处于希望被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具有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的必然要求。一旦某种关系危机或破裂,遇到了拒绝、摩擦或者冲突,就感到万念俱灰,绝望和自卑,无法承受、走上极端。
   3.性格因素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在大学生中间,由于从小各自生活的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当他们面对相同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时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维方式。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更容易给学习生活带来困扰和烦恼,形成自身发展的障碍,比如胆小羞怯、内向多思,敏感多疑或者优柔寡断、依赖性强、抑郁悲观,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容易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丧失生活的勇气,产生自杀的意念。
  (二)综合外因
   1.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暂时的问题,如:人口膨胀、升学失业、人际关系淡薄、文化转型、生活节奏快、竞争加剧等问题。从不同程度给大学生带来困扰和焦虑,加大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缺乏安全感。
   2.学校因素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关键时期。大学学习是非常艰苦的,学习需要消耗大量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当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更容易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心理上的反差和失落,脆弱的心理难以承受这些来自外界的沉重负荷时,便容易走极端。
   此外,当家中有人自杀或媒体上对明星自杀行为的大力宣传,这些都会对学生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他们应对无力时有很大可能会去效仿。
  二、 如何从心理危机干预的角度预防学生轻生自杀
   当发现学生出现轻生自杀的预警信号时,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应正确面对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其中最主要的是父母,应该给孩子们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们及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在学校,辅导员应该多和学生们交流,给他们输送一些正能量的思想,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社会方面,提倡政府和社会对大众的心理健康给予重视。
  (一) 心理危机识别是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的关键
   提前发现并严密关注心理异常现象是正确确定预警对象、识别心理危机的关键环节。从心理危机发生的时间看,辅导员要注意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重要考试结果公布及学生遇到重大变故等时段。从心理危机发现的途径看,宿舍学生是危机发现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应加强和探索学生干部在心理危机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环节。
  (二) 院系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合作是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的保障
  虽然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密切,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容易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但如果没有系统、规范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和实训,辅导员就容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时将思想问题当作心理问题,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二是将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用心理咨询的方式来处理思想问题。因此,辅导员应加强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时,要及时与心理咨询人员沟通,确认心理危机,寻求专业帮助。
  (三)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社会系统支持功能的新途径
   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原则是给予心理危机学生支持和帮助,使其逐渐恢复心理平衡。因此,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系统的联动是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重要保证。社会支持系统越强大,越有利于心理危机学生的身心康复。
   大学生自杀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建立心理健康、心理疏导、预防干预的综合机制,做细做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好大学生自杀问题。
  
  [参考文献]
  [1]朱虹.关于高校大学生轻生现象的思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J].学理论,2012,(8)
  [2] 陈红敏,章群巧.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4(6)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5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