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化人——传统八孔箫在高校传承与实践教学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箫是中国雅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它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及组成部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然而,由于箫乐器本身演奏难度大及传承生态环境的改变,箫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相比于其他音乐学科严重滞后,且未能形成规范的传承发展路径与应有的学科教学体系。本文从八孔箫演奏技艺所面临的现状出发,具体谈谈其传承与发展路径,以此保护本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弥补八孔箫在高校进行音乐课特色教学的专业理论研究空白,给未来致力于传承八孔箫的演奏者、教学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教学思路。
〔关键词〕八孔箫;教学;传承路径
黄翔鹏先生曾说:“传统是一条河。”而传统民族音乐则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延续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命脉,并成为凝聚民族情怀、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精神武器和动力。”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发展的世界,怎样使我们的民族音乐在当今的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中赢得一席之地,是每一个音乐教育者的使命与任务。为了与世界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相协调,并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音乐教育中寻求新的定位,我们应树立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本的观念,深化学校音乐教学改革,从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改变以往的常规教学,将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引入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生态环境等方面真正求得民族音乐文化与人类音乐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与“统一”。
因此,本文以自身在高校音乐课一线教学中口传心授八孔箫演奏技术的实践经验抛砖引玉,谈谈八孔箫演奏技艺所面临的现状及传承与发展路径,以此保护本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弥补八孔箫在高校进行音乐课特色教学的专业理论研究空白,给未来致力于传承八孔箫的演奏者、教学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教学思路。
一、八孔箫在高校传承现状与困境
目前,八孔箫在高校传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教学资源稀缺、课程设置边缘化、乐器本身灵敏度低、授课时间短、作为初学入门乐器不易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学科体系建设与研究严重滞后等,严重制约了八孔箫的传承与发展。
1.八孔箫传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传统八孔箫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代表着生生不息的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人心浮躁、到处都充斥着劲爆、躁动的多元音乐文化交织生态环境影响下,要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与普及八孔箫实则举步维艰。很多学生因长期浸染在经过“音乐人”加工、粉饰后的流行音乐传播环境下,对那些具有“天然气质”的、清新、质朴、纯正的民族民间音乐日趋淡漠,甚至以传播与演唱流行、粗俗、劲爆、口语化的音乐为酷,审美的低俗化让高雅的民族音乐在整个社会及高校校园都越来越找不到生存位置,面临不断走向分崩瓦解的边缘化境地。
同时,八孔箫传承的变异性也是值得让人深思的话题。有些高校教师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应付式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出现演奏风格偏差或乐曲处理不当等各种演奏问题。因此,黄翔鹏先生曾指出:“依赖学院中的教学,我们不能不加以警惕,在全新的傳承关系中,是否已经孕育着某种丢弃本源的危机。”“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我们必须把传统音乐的本来面貌、原始面貌直接教给学生,而不能仅以传授发展后的结果为满足。”故在八孔箫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原谱,不随意添加或滥用演奏技巧,授课中尽量把洞箫演奏中最根本、最原汁原味的演奏技术与乐曲处理方式口传心授给学生,从而使传统乐器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2.八孔箫教学师资短缺、学科体系建设与研究严重滞后
目前,全国各地区八孔箫演奏水平发展极不均衡、还未形成规范的学科体系,且缺乏一大批热心致力于集洞箫教学、演奏与创作于一体的教学者、创作者、演奏者,这主要源于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一般都偏向于西方音乐学科,把钢琴、声乐与合唱指挥等作为学生今后成为一名音乐教师的硬性技能,忽略了传统民族乐器的植入,从而严重影响了洞箫的快速发展与传播,使得这一学科建设相比于其他音乐学科门类严重滞后,甚至影响到民族乐队组建时的乐器配置。而这也成为我国音乐教育的一块短板,导致洞箫这种偏门民族乐器演奏人才在社会传承环境恶化下的断层,使未来真正从事八孔箫专业演奏与教学的老师少。这样长期在民族乐器演奏课程中的教育缺失,要培养出相应的合格人才便难上加难,再加之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漠视与功利性价值取向,使得八孔箫引入高校传承便受到很多外在条件的限制。即便有单个学校愿意开设这样的课程,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演奏水平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教学师资短缺、学科体系建设与研究严重滞后便成为制约八孔箫发展的主要因素。
3.八孔箫灵敏度低,作为入门乐器不易短时间掌握
根据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实施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高校对于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学习民族乐器的课程时数少,很多高校开设一门选修课时间最多半年,课程开设项目也大多以音乐欣赏与唱歌为主,鲜有传统民族乐器课程的引入与普及,即便有个别高校开设传统民族乐器课程也大都倾向于较容易出成果的、学生入门容易上手的葫芦丝、陶笛等发音灵敏的乐器。而在高校开展八孔箫乐器普及教育是业界还未曾涉及的领域,因箫乐器本身灵敏度低、演奏所需肺活量大,对气息与嘴劲控制要求高,增加了其演奏的难度系数,再加之人本身喜易避难的天然性格影响,在高校公选课课程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学生都会倾向于选择考试标准极低、不需要付出努力、容易修满学分的课程,而对于初学者而言,若选择八孔箫演奏课程,平时不勤奋练习,仅靠一学期有限的课堂学习,根本无法吹出像样的曲调。因此,八孔箫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既需要有好的、演奏能力突出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而且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高、愿意倾注练习时间,方能达到教师的预期教学效果。
二、八孔箫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实施的必要性 1.传承与普及传统洞箫是顺应新出台的国家政策及音乐课程标准的时代潮流。
根据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并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同时,《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教学内容中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特别是在西方音乐文化渗透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承担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复兴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紧扣音乐课程标准精神,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通过让学生学习最古老的民族乐器——洞箫,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以此不断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并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下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最大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
2.学校实施传统洞箫普及教育是实现“以乐化人”的迫切需要
在学校实施传统洞箫普及教育来实现“以乐化人”,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途径。将传统的八孔箫演奏技艺引入高校进行普及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演奏技术的快速提升,提高他们参与音乐课程的体验性、互动性与积极性,而且还可让他们从中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并在演奏舒缓、美妙的音乐中实现身心的平和与宁静,从而达到振奋精神、释放压力、升华思想与灵魂的作用。特别是当教师拥有高超的洞箫演奏技术与过硬的教学能力、并能在短时间内教会学生演奏一些成品的曲调使他们融入情感自如的吹奏时,学生们对教师的崇敬感会油然而生,教师的人格与气格更会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田,成为他们效仿与学习的榜样。
3.传统洞箫普及教育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文化审美品位的内在需要
乐器演奏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只有当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手、脑、耳等身体器官相互协调,并在音乐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上下功夫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整独立吹奏一首乐曲。而在洞箫演奏中要达到这些音乐的基本要素要求,则需要学生课下进行音乐素养及基本演奏技巧的反复练习。这个学习的过程本身便是对学生耐性与毅力的考验,特别是当他们演奏技术层面掌握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不自觉地追求怎样使演奏的乐曲更好听,而这便需要学生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及深厚、广博的人文艺术修养做铺垫,方能恰如其分、自如顺畅的表达乐曲的情感与意境。相比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开设较难的洞箫实践技能课无疑对快速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与文化审美品位及培养他们表达、创造音乐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代表中国雅文化的标志性乐器——箫重新在高校校园遍地生根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不仅使他们的音乐素养水平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高并由此掌握一门新的演奏技能,而且可以让他们在亲身演奏高雅的古典音乐中重塑气质,通过对乐曲的反复锤炼与打磨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与审美判断,从而改变人格与气格。
三、八孔箫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路径
当代八孔箫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教学者从传播路径上下功夫,在继承与保留传统演奏技法教学的同时,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实践等,并建立一套程式化的教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丰富八孔箫的教学与表演,拓宽八孔箫的传承受众面,让八孔箫得以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1.初学入门严要求,“静”“沉”“稳”“通”贯始终
八孔箫入门演奏时,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手型、口型与气息规范运用,并把“静”“沉”“稳””“通”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洞箫教学的演奏始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演奏错误,而且有助于学生初学时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静”是八孔箫演奏的前提。初学时演奏者只有静心凝神,全身松弛,气息运转才会流畅、平稳。吹箫前演奏者需要不断调适自己的身体以保持最佳的演奏状态,尽量避免急躁和焦虑。特别是吹奏高音时,当很多学生找不到气息状态时便很容易不自觉地鼓起腮帮、提起肩膀使劲用力吹,殊不知洞箫演奏用的是一股“巧劲”,而不是“蛮劲”,这样不仅吹奏不响高音,容易造成气息上浮,肩膀上提,而且会加重身体的负担与紧张。因此,在初学洞箫时教师若有意识地让学生采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叹着气吹”,并将气、指、舌配合在一个点,方能轻松吹出圆润、饱满、通透、共振的声音。
“稳”是洞箫演奏的高级追求。心态的平稳有助于气息更好地、自如地运转,演奏中对节奏、气息更平稳的控制都可使洞箫的演奏音色更为松通、宁静。因此,当演奏者找不到演奏状态时,应以一颗舒缓、坦然、平和的心境带着演奏要领与聆听式的思考方式来练习,这样才能快速抓住演奏的精髓,并在短期内快速提高。
“通”可以此作为演奏者气息运转及手型、口型配合是否到位的检验要素。同时,也是衡量洞箫演奏者水平高低的试金石。但很多演奏者在初学洞箫时并未树立起“口腔打开”的意识,他们吹出的声音很容易沉闷、僵硬、无共振,而一旦当他们含着气吹,有意识地打开口腔后部(即下颚软骨下移),便能很快获得通透、有共振的音色。因此,演奏者在初学洞箫时严格规范自己的手型、口型与气息,并把握四大演奏原则,便能快速抓住洞箫演奏的精髓,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并实现游刃有余的演奏,吹出沉静、优美、典雅的音色。
2.凝练“口诀”强记忆,实践吹奏来参照
洞箫音色较为低沉,发声灵敏度不高,在八孔箫入门演奏时学生吹嘴位置不容易稳固,很容易出現气息、手型、口型、姿势等方面的演奏错误,当教师在教学中讲一大堆演奏要领时,学生往往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在演奏中顾此失彼,抓不住演奏的核心要领,不经意间犯这样或那样不必要的演奏错误。因此,为了便于学生能快速掌握八孔箫演奏的基本要领,笔者试图结合学生平时演奏易出错的点进行教学归纳、总结,并将初学入门的演奏要求用口诀方式加以凝练,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记忆,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八孔箫姿势、手型、口型及呼吸要领演奏动作,而且很容易让学生抓住演奏重点,有效地纠正演奏错误,从而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练习效果。八孔箫演奏口诀总结如下: 八孔箫姿势、手型、口型要领口诀:
左前右后丁字步,头正身平面微笑。
箫管斜垂前下方,与身略成四十五。
双臂恰似凤凰翅,与箫抬高一样∠。
拇指小指相扶持,左斜右平手成弧。
箫靠下巴找力点,莫使八孔箫柳摇金。
八指贴孔要严密,虎口之间可容蛋。?????????????
高低起落有规格,指在音孔上方抬。
多余动作丢干净,关节舒畅手才灵。
手指随时把力转,放松自然记心间。
注:“柳摇金”指吹奏八孔箫时不让箫身晃动。
八孔箫呼吸要领口诀:
双肩不可上下动,?气沉丹田叹着吹。
吸时小腹往外扩,?呼时小腹往内缩。
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
面带微笑口念呼,?气流成束∠往下。
若用此法易吹响,?下颚下移音更通。
缓吸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
急吸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
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
莫到无气才吸气,?均匀呼气流水长。
通过以上深入浅出、极其精炼的、打油诗式押韵的教学口诀形式将八孔箫所有演奏的姿势、手型、口型与气息要求凝练成诗,有助于学生记住演奏最核心的内容并加以有效记忆与强化,从而避免初学时出现很多不必要的演奏错误。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参与创作这样的教学口诀得以不断凝练自身的教学语言能力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节奏音型亲示范,时值分拍要牢记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的四大要素之一。演奏者只有对节奏有较为精准的把握和控制,才可能对乐曲有更加自如、传神的演绎。若初学者在洞箫入门演奏时未能明确音乐的时值及掌握准确的节奏分拍,则很可能将乐曲演奏得面目全非。特别是对于在校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音乐素养几乎为零,如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以更好地适应乐曲的演奏需要?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是“各种不同节奏音型集中讲解+分拍示范击打”的教学模式,因乐曲的旋律千变万化,但音乐常用的节奏音型就十几种,当学生熟悉了音乐的基本音符与掌握了骨干的节奏音型后,便能实现快速识谱及准确的演奏乐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把所有乐曲常用的节奏音型统一罗列在一起,从最简单的四分音符节奏型开始,教学生分析不同节奏音型与时值,并用×来标记不同的节奏音型,以念“哒”的方式来教学生怎样有效分拍与击打不同节奏音型,当学生认识了音乐的基本音符并明确了各种不同节奏音型的时值与分拍后,通过一学期课堂有效训练节奏音型的击打,学生便都能把所有乐曲常用的节奏音型掌握。
同时,为避免节奏理论教学的枯燥性与生涩性,教师还可将学生生活中不太常见的打击乐器如木鱼或碰铃、色空鼓等融入节奏音型的教学,甚至可采取做游戏的方式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当学生节奏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用木鱼等乐器打乱所有的节奏音型,让学生在聆听中学会击打与听辫。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于不常见打击乐器的认识,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鲜活,并因此改变学生因长时间机械的击打单个节奏而出现课堂沉闷的局面,大大提升了课堂节奏音型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以快速提高。
因此,这种将节奏音型系统集中讲解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节奏音型的时值含义及分拍,并改变以往教师分散节奏音型教学而学生对其时值与分拍模糊不清的弊端,可以节省节奏音型教学的时间,为学生后续乐曲的准确演奏及合伴奏参与活动演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教学新模式,引入“钢伴”来助力
箫属于单旋律乐器,它的一个音可以千柔百转,富于变化。但箫不像西洋乐器钢琴等有丰富的和声伴奏,因此,在八孔箫教学中采用钢琴即兴伴奏,可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聆听”意识,增强音乐的敏感性与听辨能力,并在短期内有效提升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及正确把握乐曲情感的能力。如笔者在八孔箫长音基本功教学时会配上钢琴的柱式和弦,提高学生对洞箫入门演奏时常用节奏音型的掌握,强化他们严格控制节拍与规范音乐时值的习惯。这样学生在教师琴声的带动下,对不同时值的节奏掌握将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在八孔箫乐曲演奏时,教师也可通過钢琴即兴伴奏加强学生的节奏感与乐感,这样在演奏中学生会更容易把握乐曲的情感与韵味。相比于现在的电声音乐用于课堂伴奏,教师的现场钢琴即兴伴奏会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高,其现场性与互动性体验也会让八孔箫演奏的课堂变得更加鲜活。
5.以曲固基练难点,丰富曲目多样性
学生学习一门乐器的所有前期基本功与音乐素养的训练都是为了最终能自如的演奏乐曲。而笔者通过个人的实践教学发现,很多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传统乐器的程序一般都是先长音基本功、练习曲、再到乐曲,而在学生练习时间不足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反其道行之,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程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突破。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选择适合他们演奏的乐曲及相配套的伴奏,通过不断丰富曲目多样性来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与学习兴趣,并将乐曲中的重难点细化分解来实现以曲固基。如学生初学八孔箫时,相比于其他音,中音5是他们演奏的一个难点与学习成品乐曲的最大障碍,但中音5对手指与气息的要求较高,需要演奏者恰到好处的控制手指与气流速度方能吹响,而这对于初学不久的学生来说要达到瞬间很稳定的吹出5音来是不容易的,学生若课下单独反复的练习5音有可能半天都吹不响,不仅消耗了精力与时间,而且容易滋生消极倦怠的厌烦心理。因此,笔者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选用5音较多、节奏简单的经典乐曲《送别》作为5音难吹响的突破口,使学生在如歌的旋律线条中享受练习带来的乐趣,并通过对乐曲的示范演奏及让学生放慢练习、保持气流适中与手指相互配合来达到解决5音吹不响的难题。 这种以曲固基、根据学生八孔箫演奏水平选择与之配套的乐曲巩固演奏难点的练习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课程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以乐曲过渡来更好地分解演奏技术难点,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与练习效率、并在短期内达到快速学会吹奏乐曲及实现舞台演奏的目标。
6.三遍循环速记法,轻松背谱效率高
学习洞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在舞台上自如、随心所欲的演奏。而学生能否快速学会一首乐曲实现舞台演奏的规格要求,背谱是关键,其背谱能力的快慢可直接影响其掌握乐曲的进度。因此,教师在教授一首新曲前,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背谱的习惯,当学生能快速背下来一首乐曲时,学生对乐曲的节奏与音准基本会烂熟于心,这不仅有助于摆脱谱面的限制将注意力集中在聆听与规范自身姿势、手型、口型与气息方面,而且可在演奏中更自如的表达乐曲的情感,其演奏乐感也会因脱离谱面的束缚而更容易将深层的情感融入乐曲的演奏,并在不自觉地哼唱、演奏中将乐曲处理得更好。那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将乐曲背下来呢?教师可采用课堂“三段式循环背谱记忆法”。在教授乐曲时,教师可先教学生乐曲相关的节奏型,念“哒”过一遍乐曲所有的节奏,当出现重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节奏音型,则用分拍箭头标示出来并具体讲解与示范难点的节奏型,当学生都能正确掌握击拍后,教师再教学生带上音符与节奏以乐句为单位视唱。唱第一遍时让学生用手分拍,边唱边打拍子,手脑运用加强记忆,第二遍则让学生闭上眼睛背刚才视唱的那一乐句,第三遍则可让学生再看谱演唱刚背过的乐句以检验是否背错,从而达到快速修正错误、强化记忆的目的。当第一乐句教授完后,教师可用同样的方法教授乐曲的第二乐句,以此类推。这种“三遍循环记忆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指向性更加明确,突破教师在教授视唱练耳时的倦怠感,而且可以使学生保持脑部的紧张度与高效运转,上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当学生发现自己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快速背谱时,更能快速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并从课堂教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7.“以一带多”分组练,优带差来提高快。
在八孔箫大班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一带多”的分组教学策略,通过优生带差生来实现班级学生整体演奏水平的快速提高。以一个班35人为例,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仔细观察与聆听学生的吹奏,挑选出班级吹奏较好的学生至少5名,实行课后分组练习,并将其穿插在演奏水平参差不齐的5组内,但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一组的学员整体演奏水平较差,则一定要配班级吹奏最好的学生当选组长,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上课“只学不练”的弊端,实现组长课后指导与陪练来替代教师课后辅导的职能,而且通过“以一带多”在短期内实现“优生带差生”及“优生更优”的练习效果。同时,通过建立课后分组制,也为学生之间的技艺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样既有效保证了学生们课后的练习时间,而且使得他们从相互观摩与聆听中快速进步。
8.现代技术来助力,多管齐下成效显
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需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当今时代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现代慕课、翻转课堂、手机APP,微博、微信、抖音视频等平台来实现形式多样的箫文化与演奏技术传播,如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普及箫演奏的姿势、手型、口型及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并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录制短小的、寓教于乐的抖音教学小视频,或将上课讲解的视频及要学习的乐曲音频传播到个人微信公众号,帮助学生随时利用课后有效的时间见缝插针、反复理解与聆听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制作清晰、明了的PPT,将八孔箫演奏的教学要点与规范的演奏姿势呈现给学生,特别是在教师做示范演奏时,若没有PPT的演奏提示,仅靠教师单独示范是无法顾及大班教学所有学生的,而PPT的精彩呈示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单个示范演奏的不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比纯粹的讲解来得更为清晰、直观,更适合人数较多的大班八孔箫教学。
以上是笔者教学一线实施八孔箫教学的传承路径经验之谈,虽没有前车之鉴,但判断以上理论是否经得起推敲最好的检验方式便是学习者能否在短期内规范、顺畅的演奏乐曲为依据。通过以上边摸索、边实践、边修正的教学方法实施八孔箫教学后,学生们都能在短短一学期内独立演奏一首成品的乐曲并合伴奏参与舞台实践表演,甚至很多平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还能在教师的授课范围之外自行独立吹奏多首乐曲。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八孔箫的演奏技巧与积累了多首经典乐曲,而且还学到了最宝贵的学习方法,培养了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传统雅乐的浸透与洗礼,历练了心智,改变了浮躁、浮夸的生活态度,并实现整个人由外而内的蜕变与气质散发。特别是当学生们能在短期内学会一首乐曲的演奏并实现登台演出时,他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都会受到极大地鼓舞,对于乐器学习的兴趣也因此与日俱增,甚至将此爱好伴随终身!因此,这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最终意义即“以乐化人”,通过传统八孔箫乐器的演奏,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人文情怀,有仁爱之心,不断追求真善美的,拥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张诗扬.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传播研究——北宋文人词调音乐的审美追求与传承[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02).
[2]孙继南.以德感人 以乐化人——弘一大师的乐教精神[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01).
[3]尹玲.李叔同人格艺术教育理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4]刘基玫. 李叔同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5]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中国音乐学,1987(04).
[6]贺超海.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
[7]姜玲.提高学生竹笛演奏审美意识的三个有效途径[J].艺海,2017(04).
[8]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講[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职业院校专项)立项,编号JZ180916以乐化人——非遗活态传承下的泉州南箫引入高校音乐课特色教学与创新实践研究合同编码:QYZ-KYZX-19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8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