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高校精准资助实施路径分析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更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脱贫。但是就事实来看,在精准度方面,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在于认定困难生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并导致“重资助轻育人”的情况出现。所以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在精准资助的根本、关键、途径、保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析,希望能够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精准资助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17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于学生资助工作给予了更多的重视,逐渐构建起各教育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覆盖,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当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背后,该工作在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不够公平和规范
  就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工作,采用的方式仍为传统的“材料认定法”,也就是需要学生提供由生源地相关部门所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依次为主要依据进行认定。
  但是这一方法存在几个方面的弊端:
  1.标准存在主观性
  为了宣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高校通常会随录取通知书介绍各个类型和级别的资助政策,但是资助条件不够明确,简而言之,就是未能够说明哪一类型的学生符合资助条件。基于此,有部分学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交了相关材料。但是事实上,很多学生属于“主观贫困”,也就是自认为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是其实际情况是“想要获得资助”,而非“需要获得资助”。
  由此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的标准不够明确,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存在一定的障碍。
  2.材料证明缺乏真实性
  学生本人自认为符合条件,就对证明材料进行准备,但是证明材料,大量的内容是学生自己填写的,经过生源地相关部门的审核。
  对于证明材料中的内容,学校相关部门通常不会进行严格的审核,特别是材料中的家庭收入情况以及致贫原因,基本不会进行审核,也就导致证明材料的存在流于形式,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并且,在学生将证明材料提交至学校方面以后,学校同样无法对学生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有效审核,所以,一般只能将其作为对困难学生认定的参考资料之一,极易导致其他学生对认定结果产生质疑。
  3.认定操作缺乏规范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过程如下:首先,班主任或辅导员在班级中选取学生组成评议小组;其次,班主任或辅导员领导评议小组成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进行评审;最后,根据评审结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评定工作通常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左右开展,此时学生之间不具有较高的熟悉程度,进行评审主要以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为依据,一旦出现两名或多名同学材料内容相仿的情况,评审成员极易忽视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导致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失去被资助的资格,或者认定等级不高;即使是在学生之间有较高熟悉度的情况下,评议小组成员选择以及小团体的情况,也无法保持会评定结果的公正。
  (二)资助工作的开展重“资助”而轻“育人”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高校基本能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用助学貸款、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方式给予其较为充足的资助,从而基本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所需。但是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在获得资助的学生当中,鲜有学生对资助心怀感恩,励志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甚至认为自己获得资助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他学生造成刺激,从而采取多种方式使自己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虽然高校会定期开展以“感恩”“励志”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但是形式过于单一,导致教育内容在学生中的渗入度不够,自然也就难以起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使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未得到良好发挥。
  二、高校精准资助实施路径
  (一)扶贫先扶智
  “扶贫先扶智”可谓是进行精准扶贫工作的根本,坚决阻止贫困在代际之间传递,决不允许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高校在对各项资助政策进行落实之前,应该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宣传,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国家以及政府各相关部门开展扶贫工作的良苦用心,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资助项目,且在获得资助以后心怀感恩、自立自强,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从而对国家、对社会进行回报,这是资助育人最终目的。学校方面,可以通过抖音短视频、校园论坛、贴吧、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相应的政策宣传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对资助政策进行宣传。
  (二)信息要准确
  “信息要准确”是进行精准资助工作的关键点之一,在此基础上,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通常采用公式计算的方式确认学生是否符合资助的标准;在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学生资助的信息化进行积极建设,尽快完成覆盖各个学习阶段的、全国各地学生的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并保障该系统能够与低保部门、扶贫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信息对接和信息共享。在实现信息对接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体系,从而推算出适用于我国各地的符合资助标准学生的“认定公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使准确性得到提高。
  (三)数据要全面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在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在新生被录取之后,即采用电话访问以及实地家访的方式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了解;在学生入学以后,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校园卡数据对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挖掘,从而建立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在班级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评定时,则由数据库中的学生作为主要候选人员,经过复核之后,才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最终的评定。
  三、结语
  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和应用,能够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得以减少,有利于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实现,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困难学生家庭稳定、高质量地脱贫。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需深入研究,采用相应的方式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路贝贝,傅琦,浦同超,等.育人导向下国家奖助学金精准资助的实现路径探索——基于河南省十六所高校的典型调研[J].现代商贸工业,2018(25):71-72.
  [2]孙天旭.践行精准资助,推动高校资助工作供给侧改革新模式[J].教育界,2018(21):29-30.
  [3]董亚钊.以"精准资助"理念探索独立学院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新路径——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J].长江丛刊,2018(12):232-234.
  [4]莫光辉.精准扶贫视域下的产业扶贫实践与路径优化——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三[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102-112.
  责任编辑:杨国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1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