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对构式的建构作用及对二语教学的相关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类符频率和形符频率在二语习得领域中是一对很重要的概念,对构式的建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二语学习者和教学者的二语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作用。此外,随着语料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类符和形符比为语料库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借此可用来研究文本中词汇和构式的特点,又反过来对平时的二语教学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促进外语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类符频率 形符频率 构式 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4 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166-02
一、构式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构式语法派别繁多,如以Fillmore,Kay和O’Connor等人为代表的构式语法,以Lakoff和Goldberg为代表的构式语法,以Langacker和Taylor等人为代表的认知语法以及以Croft为代表的激进构式语法。虽然各派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对于构式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Goldberg,1995; Kay&Fillmore,1999)。
构式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语言表达之间存在形式和意义上的相似之处。构式是对具体语言表达进行范畴化的结果,而范畴化的先决条件就是相似性。人们只有感知到两个表达之间的相似性,才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范畴。二是由重复导致的固化。人们对语言表达的感知可看作一个心理事件,该事件的每次发生都会在心智中留下印记,使其再次发生更加容易。
从抽象程度上看,不同的构式形成一个连续体,一端是形式和意义都较为具体的语言表达,如语素、词、词组以及全固定结构;另一端则是形式和意义都较为抽象的全开放的句式以及词类范畴,中间则是半固定的习语。
构式语法认为,词汇和语法无法截然两分。由于频率是构式形成的一个决定因素,因此一个语言表达不管其内部结构如何复杂,只要出现频率足够高,便可作为一个整体在心智中得到表征,并被快速提取。
二、类符频率和形符频率
为了深入了解类符频率和形符频率,我们先区分几对概念。
1.类符和形符
语言单位的重复对认知表征有影响。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必须区分类符和形符频率。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关于类符和形符的基本概念。多门学科领域都有类符和形符这对概念,在语言学中,形符指实际库容,即单个的词素(更多时候是指单词),类符指不重复计算的形符数。比如说,在“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这句话中,总共有10个单词;所以形符数就是10,类符是3个。类符和形符的比叫做形次比(TTR=type-token ratio)。所以Rose句的TTR为:3/10* 100=30。TTR是用来衡量文本中词汇密度和词汇丰富度的常用方法,也可以辅助说明文本的词汇难度。例如,有两篇200字的英语作文,A的TTR是70,B的TTR是90,我们可以认为B篇作文词汇更丰富。如果文本中有大量功能词(如the,a,of等)反复出现,文本每增加一个词,形符就会增加一个,但类符却未必随之增加。这样文本越长,功能詞重复次数越多,TTR会越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TTR衡量词汇密度就不合理。
2.类符频率和形符频率
形符频率统计语言单位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这个语言单位可能是一个辅音[p],一个音节[pa],一个单词dog,一个短语turn down,甚至是一句话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last summer.只有语言模式才有类符频率,因为类符频率统计的是由模式呈现的不同项的数量。类符频率可以运用于统计音位序列的种类,它可以数多少单词是以[sp]辅音组合模式开头的,多少单词是以[sf]开头的。它也可以运用于音素模式,如词干+词缀组合。在英语的一般过去式中,blow,blew的类符频率要比动词后加-ed后缀的规则过去式表达式的类符频率要低。构式也有类符频率,如双宾语构式。双宾语构式只限于一部分动词可用,如give-He give me the book.
三、频率在构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频率对构式的形成具有建构作用,类符频率和形符频率在构式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形符频率是就具体的语言表达而言的,如词、短语或全固定的习语,而类符频率是就具有开放语法槽的结构而言的。但这两种频率都可使相应语言结构的固化程度加深,并作为一个整体在心智中得到表征(张立飞,2010)。
1.形符频率对构式的建构
关于形符频率,Bybee(2008)提出了三个频率效应,即:保持效应、自动效应和减化效应。
保持效应基于这样一个事实:重复可以加强对语言形式的记忆表征,使得它们更容易被提取。在某个实验中,给被试者呈现了系列由字母组合的单词或声音,让被试者辨别哪个单词是他们语言中的单词,被试者对高频单词的辨识明显快于低频单词。在这个实验中,对单词的辨识就是对单词的提取。这个实验也证明了对语言形式的每一次使用都会强化对其的记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即使在于其他形式类比的情况下,也会抵制词素的同类转化(顾名思义,也就是“保持效应”)。例如,对于英语不规则动词,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趋向规则化变化,这种趋势也常见于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然而,高频率不规则动词却抵制这种趋势;因此,在中古英语发展的早期,像keep,sleep,weep,leap,creep这样的动词,接受了不规则变化形式,即把元音缩短——kept,slept,wept,leapt,crept。随着语言的演化与发展,后来这些动词中只有那些较低频率的动词发展成了规则的过去式表达weeped,leaped,creeped(现在这些规则变化形式仍然与不规则变化形式并用)。这类变化趋势背后的机制是:通过提取动词原形再加后缀-ed来创造一个新的过去式形式。但是对于那些高频动词,则不会可能发生这种转化。重复效应可以在二语习得中加以利用:学习者对不规则动词形式接触得越多,产出这些动词时就更准确。不太常见的不规则形式更可能会被学习者当作一个规则形式。 形符频率的第二个效应,自动效应,可被认为是保持效应的一种极端情况。当某个语言单位的序列常见到足以被死记硬背学得并且与构成它们的成分无关时,序列就是自动的。例如,孩子们可能会学着说“gimme”但完全没意识到这是由give和me两个词合成的。
第三个效应,减化效应,指经常被重复使用的词组,如问候语(God be with you>goodbye,how are you>hi)和头衔,一般是发音上的减化。减化同样也出现在常用的语法项上,如助动词,情态动词,否定词和代词等。此外,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音变减化发生于所有频率级别上。随着发音变得更省力,产出似乎也越来越受同化和减化的影响。减化效应对二语习得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论是在产出上还是感知上。例如,表示一个将来概念的词组“going to”发音为[ ],[ ]或连上“I”发音为[ ]。 这种现象也称为语音弱化(phonological reduction)(张立飞,2010)。语音弱化的心理机制是由于频繁使用而导致的固化。高频语言项目比低频项目更容易发生语音弱化,其中一个原因是,常用的高频词倾向于出现在常见的社会交际场景中,对于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要求不高,只要交际能够顺利,这也促使了高频率语言项目发生语音弱化。
2.类符频率对构式的建构
类符频率对构式建构起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它决定着构式的能产性。类符频率指的是在一个语法构式的开放语法槽内出现的、可以互相替代的词汇项目的数量。一个语法构式的某个位置上能够出现的词语越多,该构式就越不容易与特定的词汇项目联系起来,也就越容易扩展到新的词汇项目(Bybee & Thompson,2000)。然而,在决定构式能产度方面,除了类符频率,其他因素也应考虑:与构式一同出現的词项也必属于某个音系或句法范畴。例如,string,strung这类词以一个鼻音或软腭音结尾;能用于[X drives me (or someone) Adj](某事/某物使我或某人+形容词,例如it drives me mad,it drives me crazy)这种构式的形容词必定含有某种程度的疯狂的意义。
为什么类符频率会对构式能产度产生影响?当一个构式中的某个位置可以被不同的词项占据或替换时,可以对构式进行切分。如果学习者先学了“happiness”这个词,并且没有学其他相关的词,那么不会推断出它是有由两个词素构成的。如果学习者也学了“happy”这个词,那么他们可能会假设-ness是一个后缀,如果见到-ness也同样出现在其他形容词后,那么-ness作为一个后缀,这一点就基本成立。
四、频率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1.频率对教学材料选择的启示
在非目的语的二语教学中,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如何选择真实的语料教材是个难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频率效应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基于语料的类符和形符频率研究,为二语教学提供目的构式的真实使用情况(李小华,王立菲 2010)。以真实目的语语料作为教学材料,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二语构式的偏离现象。
2.频率对二语课堂语法学习的启示
类符频率也给了二语课堂很多的启示:如果一个二语学习者创造性地把一个模式应用于以前没接触过的语言形式,那他们一定接触过这个模式,只不过是有许多不同的词项在这个模式里。那么给教师语法教学的启示是:如果要教句式或结构,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们呈现同一个句式或结构,只是词汇项要替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要想让学生习得“give sb. sth”,可以先给出大量的例句,如give me the book,give me the bag;进而再替换宾语,give him the book,give her the bag等。传统上,二语习得跟一语习得的过程是相反的,一语习得是先习得话语和构式,然后才切分成组成成分(如单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习得过程;二语习得是先学习组成成分,然后才学习话语和构式,是一种自下而上式的习得过程。
在教二语学习者具有能产性的构式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分为两步:第一步,聚焦于某个词汇变位表,这个变位表能典型代表具有能产度的规律模式,在对其相当熟悉后,进行第二步:把这个模式用其他不同类的词汇替换举例。不同种类的替换词汇可以促进构式的切分。这其实是学习者自发的一个过程,在二语习得中称之为“深加工”,学习者会学得更深入。
五、结语
类符频率和形符频率在二语习得领域中是一对很重要的概念,对构式的建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二语学习和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此外,随着语料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类符和形符比为语料库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借此可用来研究文本中词汇和构式的特点,又反过来对平时的二语学习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促进二语学习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小华,王立菲.第二语言习得的构式语法视角[J].外语学刊,2010.
[2]张立飞.论频率对语言结构的建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3]Bybee,J. Usage-based Grammar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London: Routledge,2008.
[4]Bybee,J.& S.Thompson. Three frequency effects in syntax[J]. Berkeley Linguistic Society,2000,23:65-85.
[5]Goldberg,A.E.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6]Kay,P.& C.Fillmor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and linguistic generalization: The What's X Doing Y? construction [J]. Language,1999,75(1):1-33.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1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