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对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歌唱能令人心情如歌、舒缓身心、启蒙开智、陶冶品行、休闲娱乐、结朋交友。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引导学生做好歌唱的前期准备;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让他们用歌唱唱出心声,用歌唱诠释理想。
  关键词:中职学校 音乐教学 培养 学生歌唱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223—02
  歌由心生说的是人人都有歌唱的天赋和能力,无论是否接受过音乐教育,只要心中想歌,就会自己编个小曲来唱,也可以鹦鹉学舌地学唱别人唱过的歌。其实,歌唱还是有条件的,有师可承、有课可学、有技巧可悟、有专业可修,自然更会歌唱得法、歌唱曼妙、歌唱更悦己悦人。歌唱是美好的,歌唱可以令人心情如歌、舒缓身心、启蒙开智、陶冶品行、休闲娱乐、结朋交友。演唱者、词作者和曲作者共同合作,通过词与曲的一度创作和歌唱者的二度创作,将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现出来。二度创作是一个让歌曲活起来、动起来、意境丰富起来的加工过程,演唱者的表现力对歌曲的品质和观众的审美感受至关重要,正如同同一首歌曲由不同歌者演唱会收到不同的演唱效果的道理一样。因此,中职学校音乐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放飞学生喜欢歌唱的心理,引导培育他们用歌唱唱出心声,用歌唱诠释理想,用歌唱热爱生活,用歌唱追求幸福,用歌唱走向成年,用歌唱拥抱人生。
  一、引导学生做好歌唱的前期准备
  演唱好一首歌的前提需要相应的音乐修养,还需要对这首歌曲具有充分的了解并谙熟于心,知其音懂其律,才能将其以更充沛的感情、更准确的韵律诠释出来。正如有研究者提出的观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歌唱的听觉记忆力、艺术想象力、歌唱表现力和歌唱再度创造力,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并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1]因此,音乐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体会和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歌唱作品
  每首歌曲都具有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歌词内容以及音乐旋律,在对词曲具有一定了解和心理感应的基础上再试唱练习乃至放声歌唱。首先,必须细细品读歌词。要引导学生反复默读乃至朗读歌词,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歌词里字词句的抑扬顿挫与个中含义。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学生会理解不当。对于理解不当之处教师要给予点拨,学生也不要轻易放过,要乐于询问教师或同学,或者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来弄清楚,不能在发音和表现上含糊其词和模棱两可。正如我国传统音乐理论强调的,“歌一字,有字头、字腹、字尾,以完成一字之音。”其次,唱准旋律。在学生能够默记歌曲并对歌曲已经具有相应的了解程度的基础上,教师方可示唱,再引导学生学唱和放声歌唱。
  2.解析歌唱作品
  首先,歌唱作品都不会是内容空虚的,也都非是与世隔绝而创作出来的,其既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与社会风貌,也能够反映出作品创作者所寄予其中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将解析歌唱作品作为教学歌曲演唱的“前奏曲”,引导学生对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作者思想情感因素等元素进行充分了解,以这样的前提条件为更好地对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做好铺垫和准备;然后,再从声乐作品的曲体和词体的结构着手,带领学生进一步具体了解歌曲作者所采用的创造手法和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要尽量启发学生对歌曲的想象力,让歌曲的形象逐渐丰满,擅于调动自己歌唱的声音,唱出歌曲所需要展现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使得歌唱听起来走心,既动听又感人
  3.准确控制呼吸转换
  在歌曲中,大部分声乐作品的旋律乐句同歌词句子都基本一致,比较容易掌握。但有一部分声乐作品,尤其是外国的声乐作品,有的时候会有旋律乐句和歌词句子的气口不太一致的现象,时常会遇到歌词句子的换气气口在旋律乐句的一个节拍的中间的情况,这给演唱带来了困难,容易造成断句或者来不及换气。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声乐作品的这个特点,使学生明白,“呼吸道是人体制造歌唱嗓音共鸣的生理载体,要实现科学完美地歌唱,就必须通过完整使用呼吸道,在呼吸道空间去获取歌唱嗓音意图共鸣。由于呼吸道结构于人体内,其生理呼吸功能活动频繁,要想在歌唱嗓音制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它的歌唱声学功能作用,制造出具有歌唱意图的共鸣声效。”[2]从而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安排句子的气口,尽管中职学生学习歌唱并非为专业需要,但还是要扎实歌唱基础,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
  4.借鉴音乐作品原唱
  模仿在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歌唱者通过模仿得到启发,体会怎样运用气息,寻找声音共鸣位置,吐字等演唱技术、技巧、歌曲处理的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歌唱家的原唱,让学生认真倾听,从而对歌唱家成功的二度创作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对于有多位歌唱家以不同风格演绎的声乐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歌唱家的演绎风格和方法进行反复认真倾听,仔细分析比较,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借鉴演唱家们的歌唱经验。
  二、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1.注重使用正确的发声技巧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时,应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对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进行艺术处理。在速度处理上,应当做到既有对比、又有变化、且要合理,在同一音乐作品中,应避免使用渐慢的速度或者两个以上无限延长的速度;在力度处理上,应注意声音的强弱与音乐的意境以及思想感情密切相关,必须能够通过力度的变化和对比表达出歌词和音乐所描绘出的意境;在音色处理上,音色的变化和对比对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将音色的虚实与亮暗变化同声音力度的变化结合起来,以丰富对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
  2.注重歌曲高潮部分的激情表现
  歌曲的高潮部分是歌词意境的升华,也是情感表达最炙烈之处和最容易感染观众情绪之处,通常也是歌曲最高主旋律音,时值往往具有一定的长度。要教学生掌握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方法,如采用渐进式、突然切住式两种方法。但也需要对学生讲明,让学生体会,不同歌曲,不同歌唱者对歌曲高潮部分的表现都会有不同,关键是怎样把激情诠释得让观众被最大限度地感动。
  3.注重对音高和音量的把握
  歌唱的音高和音量应运用得恰到好处,但有些中职学生在这方面不谙门道,在歌唱中还有人以为只要自己的音调高、嗓门大,就会比同学们唱得好。很明显,这样的唱法是对歌唱能力的误识。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任何歌曲的音量都要适中,要使音量听起来具有舒适度和感受力;音量因听众的多少、场所空间的大小、唱歌的氛围和内容作以不同区分。
  4.要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在合唱中感受轻声唱法,感受除了听到自己的声音外,倾听到合唱中的其他声音,感受其他声音音量、音高的把控,感受将个人歌唱的声音融入整体声部的和諧程度,进一步明晰音量、音高乃至音色运用,以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俊.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J].新校园(上旬刊),2013(12).
  [2]张耀月.获取呼吸道共鸣的技术途径在声向控制[J].音乐时空,2016(5).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43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