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背景下高师学生研究性学习管理缺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国考背景下,对于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师院校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位,比如:研究性学习指导缺位、研究性学习活动匮乏、投入不足、学习质量较低、学习成果不佳等。针对这样的现象,明确学生研究性学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全面提升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可以轻松地应对国考。
关键词:国考 高师学生 研究性学习 管理缺位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036—03
早在2005年,我国教育部就针对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该文件当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以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为手段,是通过引导学生模拟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所开展的学术性的专题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高师院校学生参加国考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位问题,导致研究性学习活动效果非常的不理想,进而使得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基于此,本文就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管理缺位问題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提升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育质量。
一、国考背景下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管理缺位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少且低效
高师院校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多少以及参与的质量的高低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直接的影响。不过从目前的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及其质量非常不理想。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师院校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较少
高师院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教研以及科研立项活动、读书会等。而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目前只占高师院校学生活动总数量的10%不到,并且在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过程比较完整、完成质量较高的也只有教研及科研立项活动。
2.高师院校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质量不高
实际上,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因此,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学术性、完整性和创新性上都应当存在一定的层次差异。但是,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所开展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却普遍存在系统性不强、创新性不足以及学术水平较低等问题,导致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效不尽如人意,这对于学生研究性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师指导缺位
教师在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学生研究性学生活动项目申报、项目研究、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审核和修正的主要执行人。但是,从实际的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却并未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过于注重形式,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无法达到对学生进行充分指导的程度。[1]另外,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对于学生研究成果的审核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并且应当更加注重研究的过程,确保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完整性和学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但是实际并非如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审核时,往往只是针对学生的失误来对学生的研究逻辑、研究技能、研究能力进行培养,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启发,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只能够低效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而导致研究性学习活动教育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管理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缺乏高效的管理
高效的组织管理是确保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而导致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低效的主要原因正是学校的低效管理。学校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低效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负责承办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机构和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
但是大多数高师院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由学校学生会或者社团的科技部负责承办。科技部主要由一名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教师、一名学生部长和其他部员构成,其中指导教师起着关键的领导作用,主要负责对活动进行组织和实施。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的指导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可能比较擅长,但是却缺乏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研究经验,致使他们在实际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方面的指导。
2.缺乏完善的规范制度
这也是导致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低效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的高师院校都不具备科学的活动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导致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制度指导。
(二)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专业教师的指导。而健全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专业指导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促使他们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高效优质的指导。目前大多数的高师院校能够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起到管理和指导性作用的主要为学生所在导师组的指导教师。[2]但是学校却缺乏对这些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的重视,并没有将教师的指导和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薪资待遇进行挂钩;再加上这些教师还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就更加不会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很难在短期内获得明显的效益,这种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会严重打击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的积极性。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魅力不足
高师院校所组织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最为突出的两个特点就是其学习性和研究性。其中研究性是该活动的魅力所在。研究性能够引导学生对未知进行探寻,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猎奇心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不要求学生对全人类未知进行求索,但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未知世界的奥秘,并且在活动当中每克服一个困难,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进步。但是实际上,高师院校的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还是比较陌生的,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他们不能够很好地从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无法真正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魅力,致使他们不会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四)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是目前高师院校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两种重要方式。其中结果性评价又包括成果结项和答辩结项这两种。成果结项需要学生按照项目要求完成项目预期的科技作品;而答辩结项则需要学生根据教师或者专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教师或专家会根据学生现场回答问题的质量来对学生的研究质量和深度进行评价。由于答辩结项不需要学生呈现出实体化、系统化和完整的研究成果,并且部分学校为了确保学生的通过率,在答辩的过程中,教师或者专家会放低要求,这样一来答辩结项的难度就会相对较低。为此,大多数的高师院校为了方便都会选择采取答辩结项的方式來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三、提升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强化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相关调查发现,师范生从教初期的教学成果往往与他们在校期间是否有机会进行研究性学习有着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对于师范生的入职适应及其专业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师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同时还需要强化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管理。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应当根据学生研究能力发展方面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制定相应难度的研究性学习目标和任务,以此来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另外,高师院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管理职能部门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比如:可以配备更多具有研究经验和能力的专业指导教师或者专家,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学术指导。此外,高师院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制度及其程序,以此来使得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二)不断完善教师投入激励机制
据理性“经济人”假设说,其在实际决策之前,会科学地衡量资源的投资回报率,并且结合最终的结果确定资源投入的方向。而高师院校的教师明显属于理性“经济人”,他们承担着指导学生、教学以及科研等重要任务。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下,高师院校教师必须仔细斟酌和分析自身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要想更好地激发教师的指导热情,仅仅依靠高尚的情操和牺牲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最为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建立和完善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明确要求,学校对于教师应该给予合理的工作量补贴,对于教师的劳动则需要给予一定的回报。除此之外,就激励机制来说,不仅仅需要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同时还得对教师指导本科生所申请的专利和发表的论文等同于硕博研究生相同的对待。
(三)充分彰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魅力
只有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魅力充分彰显出来,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高师院校首先应当加大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宣传力度,采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宣传方式。比如:高师院校可以组织专家开展现身说法的报告会,学生可以和有研究经验的专家现场交流。其次,应当将研究计划作为审核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格的重要标准,同时采取分阶段监督检查的方式,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活动的体验感,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加规范、高效。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研究性成果和实践相结合,对于具有实践价值和可行性的研究成果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将学术研究结果转化为实践,让学生都能够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四)构建完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体系
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来说,评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引导活动资源投入的方向。因此,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非常有必要。除此之外,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过程性评价分解过程中,还应该结合不同性质的研究主题特征和要求,合理地进行分解,确保分解不会影响到研究活动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最后就是客观地确定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学术水平,使得研究性活动既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又能够让学生获得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考背景下,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高师院校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正处于初始阶段,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位问题,致使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效果不佳。针对这样的情况,高师院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管理的研究,对研究性学习管理缺位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管理缺位的原因,并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性学习管理的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管理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虹.试析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管理窘境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5):37—40.
[2]李长辉.影响高师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诸因素分析及对策[J].科学时代月刊,2011(4):253—254.
[3]汪深秋.论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教师的培养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0,32(6):108—111.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43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