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笔者认为,新课改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教育发展而进行的全面改革的活动。作为一线的高中化学教育者,笔者认为,我们面对的问题最多,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需要我们去面对,科学领域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去推动,再有,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问题同样需要教师去解决。这些问题累加起来必然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阻力。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呢?笔者认为,就需要不断地推动新课改,通过改革来解决传统的问题,为学生拓宽学习空间,进而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化学教学
   在落实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改变自己的教学认知,从一次次的教学活动入手,融入自己的个性化认知,落实教学大纲,借助点点滴滴的改革,突破传统问题的局限,让学生拥有更为真实的生活体验,更为丰富的学习认知。而学生在其中也不是被动的学习者,他们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法,教师进行的指导,实现自我改变。而要想实现这样的教育局面,我们就需要推动新课改活动的开展。本文中笔者就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树立全面养成目标
   在我们进行新课改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我们不是漫无目标的随心所欲的开展各种活动。我们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进行积极地设计,进而落实核心素养养成目标,进而促使教育大环境实现优化发展。那么,在进行新课改活动时,我们该以什么为主要目标呢?笔者认为,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就是“全面养成目标”。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钻研教学大纲
   教师接受过最专业化的培训,拥有构建教育活动的能力,但是,毕竟我们处于一个动态化的学习环境,教育背景是动态的,教育资源是动态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自然也应是动态的。那么,一线的教育者如何才能快速把握教育方向呢?笔者认为,单凭教师自己“盲打乱撞”显然会耗时耗力,显然会多走歧路。我们快速把握教学方向的方法,应该是钻研教学大纲。如新的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实验课时比例增大,实验内容增多,实验类型增加,尤其化学必修Ⅱ还提高了对定量实验的要求,教师应深刻领会大纲精神,挖掘实验内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再引导他们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方法来认识实质,掌握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一些实验设计和解答实验习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为创新意识铺路架桥。
   三、打造电教化课堂
   其实我们已经身处一个智能化社会,我们搜集资源的方式已经不仅仅是阅读“书本”,更多的是应用新媒体,我们交流信息的渠道也多由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所支持。这种社会大背景必然会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教学理念造成影响。作为一线的高中化学教育者,笔者认为,构建电教化课堂,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空间与生活空间无限接近,可以促使高中学生拥有更大的成长平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验证过程,使学生对某知识主体获得更深一层次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某种能力,强化某种素质。高中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化学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内容很抽象,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势必导致学生“雾里看花”,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片等直观教具,补充或显示一些趣味性的材料,可使枯燥无味的内容显得生动直观,使学生便于接受。
   四、融入生活化元素
   高中学生有极强的生活认知,高中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不仅仅想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想探究生活中的话题。其实,相比其他学段的学习者,高中学生对于生活认同感的需求最为强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帮助学生弱化学习压力的往往也是这些生活的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在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融入生活化元素,促使高中学生想学高中化学。例如:①(序言)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并加以比较有什么不同?②(燃烧及缓慢氧化)探究燃烧条件灭火的方法→解释“天火”“鬼火”等自然现象;③(質量守恒定理)探究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解释木柴燃烧后剩余的灰烬比木柴的质量少;④(甲烷)农村沼气的使用前景、西气东输、常见化学纤维的简单区分;⑤(铁)现代工业的支柱——金属材料;⑥(酸碱盐)胃酸病人用药调查、自制酸碱指示剂、水垢的成分及除去、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教学中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笔者认为,我们要遵循新课改理念,通过点点滴滴的改革,促使高中化学教育者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促使学生能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展现自我,促使更多的教育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由此可见,新课改活动的推进,既有利于学生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4).
   [2]周春玲.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合作学习实践途径[J].魅力中国,2008(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