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准确翻译至关重要。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域。本文以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为中心”的观点出发,指出译者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以“三维”翻译原则为指导和判断标准,借助于常用的翻译技巧不断地进行“适应”和“转换”,保持翻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创造出生态化的译文,更好地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2001年,清华大学的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他认为,生态翻译学将生态与翻译活动联系到了一起,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胡庚申教授认为翻译实际是一个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并且提出了翻译过程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牢记生态翻译学中原语的语言转换,文化内涵的转换以及交际意图的适应和选择转换。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主要维度进行恰当的适应选择转换。
   由于东西方文化基于其地缘关系、社会因素及文化渊源的不同,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至今,已经各成体系,相互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方梦之教授对“文化差异”下了这样的定义: “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在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过程中,有一些词汇承载了非常多的文化信息,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使其极具地域性和民族性,而且“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这种词汇即“文化负载词( cultural-loaded words )”,“它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近十年来,生态翻译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深远的发展,逐步成为当今译坛最有潜力的翻译理论体系之一。它为译者和学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立体的视角来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
   一、生态翻译学概述
   生态翻译学理论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翻译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将“译者为中心”(胡庚申,2008)。生态翻译学理论在“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之下,将“译者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地体现在翻译的定义之中——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同时,该理论运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提出并论证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和译者主导作用,以及译者“自我适应”的适应机制和“事后追惩”的制约机制。同时,该理论还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本体的解释:①翻译过程——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②翻译原则——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③翻译方法——“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转换;④译评标准——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从而得出了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这个结论。
   二、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胡庚申教授指出,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就是侧重“三维”间的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做到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还要关注文化的传达和交际意图的传递。在生态翻译学指导下,译者的翻译实际上是不断地进行选择并做出决定。译者需要根据翻译的生态环境来选择翻译时要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
   (一)语言维转换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和层次上进行的。译者在产生译文或译作的过程中,首先,是做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者,然后再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对译文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产生译文。因此,为了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高的译文,譯者须充分地适应两种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在语言形式上做出相应的选择和转换。
   例1:小姨,你是个大破鞋!
   译文:You’re a whore, Aunty.
   “破鞋”一词在汉语里可以是指破旧的鞋子,也可以是表示对女性的一种侮辱性的称呼,一般是指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女性。在例1中作者显然使用的是后一种含义。如果译者仅是从语言层面的对等出发,将“破鞋”译为“shabby shoe”并不符合原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译者考虑到原语的整体环境,对该词进行了选择调整,将之译为“whore”,从而准确地传达了原语的含义。
   (二)文化维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原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文化的范畴非常广泛。“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文化包括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意识、语言习惯、历史传统、习俗信仰、地域风貌等一系列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就是翻译文化。”因此,在涉及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官衔、称谓、宗教、风俗等文化因素时,译者须从翻译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判断原语的可译性,并且在文化维的层面上做出相应的选择转换。
   例2: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的“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
   译文:who are not reckoned among the Three Cults and Nine Schools.    Note:the Three Cults were Confucianism,Buddhism and Taoism.The Nine Schools included the Confucian,Taoist,Legalist and Moist schools,as well as others.Novelists,who did not belong to any of these,were considered not quite respectable.
   三教九流是典型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单凭 Three Cults and Nine Schools 估计很难让外国读者明白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最多是从字面意思知道是说三种宗教以及九种流派。杨宪益夫妇保持原文不变,加了注。三教指儒、道、佛三教。九流又称九家,根据《汉书·艺文志》,古代诸子分为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但一般认为小说家不入流,所以最后只有九家了。这样,通过加注的办法外国读者就知道了原文作者指的是什么了,这样既保留了源语言的文化信息,又填补了目的语的文化真空。
   (三)交际维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翻译过程中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无论是在语言维还是文化维方面的努力,其目的只有一个——完成交际活动。其实,在很多翻译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态翻译学所倡导的“三维”绝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联系、相互依存的。汉语往往用隐喻来使表达更加生动、简洁,同时也能达到加重的效果。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采用了很多的隐喻表达。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翻译范式为依托,检验和描述翻译生态的理论。这个新型的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在该理论的支撑下,更多富含中国特色表达的词汇、短语,甚至文章的英译找到了理论支撑,使译文更具说服力。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因此,译者须充分把握原语的交际意图,并选择能够成功传达该意图的译文。
   译例3:中文:我可不是省油的灯!
   译文:Don’t think I’m so nice!
   “不是省油的灯”是一句中国的俗语,大意是非同一般、不简单,既可指某人精明能干,也可指某人不好对付。在影片《西游降魔篇》中,当男主角的生命遭到威胁时,女主角挺身而出,对妖魔说了这句台词。显然,此语旨在警告妖魔不能伤害男主角。如果直译此句台词,则无法达到原语的交际意图。因此,译者从交际维的角度考虑,选择了以上译文,既符合译语口语的表达习惯,又很好地完成了警告对方的交际目的。
   三、結束语
   文化负载词不仅凝结了深厚的中国文化,也体现了中国政治、经济等众多领域的变迁。然而,由于原语和译语的翻译生态环境不同,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不能局限于字面翻译上。译者须遵循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性指导,积极适应生态翻译环境,运用三维转换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灵活地实现多维度的选择性转换并选用有效的翻译手段,从而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可以遵守的原则是以忠实达意为前提,以文化传播为目的。在翻译策略上译者主要尽其语言操作能力和文化掌握能力,以直译为主,解释为辅,变通为必要。在不影响译文流畅达意的基础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及原文所包含的文化特色,成功地实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论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11):96-99.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不同翻译研究途径的比较研究并兼答相关疑问[J].中国外语,2014(5):104-111.
   [3]李维,曹新宇.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文化负载词字幕翻译——以《西游降魔篇》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1):106-108.
   [4]苏飞.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阿Q正传》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01):122-124.
   作者简介:
   刘红(198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