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翻译视域下乌拉特前旗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丛森

  摘要:生态翻译从提出到理论框架构建,再到应用翻译研究,已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在翻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文章利用生态翻译三维转换理论,探讨乌拉特前旗旅游文本汉英翻译,力求提高当地旅游文本翻译质量,吸引更多境外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中华文化向外传播。
  关键词:生态翻译;三维转换;乌拉特前旗旅游文本;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132-02
   一、生态翻译三维转换理论概述
  生态翻译由胡庚申提出,立足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其核心理论包括翻译即生态平衡、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三维转换等。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的重要方法,是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指译者在语言形式方面的适应性转换,并且这种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文化维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文化意识,认识到翻译是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交流过程,注意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困难,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交际维指译者还应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实现。
  语言维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比较、分析中英两种语言差异,二者在词法、句法、逻辑、遣词造句、行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译者要提高自身的语言、逻辑和表达能力。在汉英翻译中,译者应选择契合度较高的词汇,最大限度地还原原文生态语境,使英语读者能够流畅地读取译文、理解其意义,尽可能准确地传递原文信息。文化维要求译者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阐释。译者要积累、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以英语为通用语言)文化,分析其差异,汉英翻译时避免使用文化禁忌语,尽量使用契合度高的文化对等表达方式,还原汉语生态语境,使译文既忠实原文、传递原文信息,又符合英文表达习惯、易于受众接受。交际维要求译者要有相应的传播学知识。生态翻译要求译者不仅从语言、文化方面进行翻译,还应完成一定交际目的,行使一定交际功能。在旅游文本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尽量使外国游客理解、接受英文译文,引发其兴趣、促成旅游,从而宣传和推荐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二、三维转换理论在乌拉特前旗旅游文本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一)语言维度
  1.词汇选择。中英双语词法、生态语境不同。汉语重视意合,多使用四字词语,辞藻华丽,以达到对仗效果;英语注重形合,避免用词重复。因此,在旅游文本汉英翻译中,译者应重视语意表达,侧重描写客观存在的景物,行文不必与原文一致,理性选词、用词。
  例1: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林木繁茂、流水潺潺、沟壑纵横、峰奇石异、山势陡峻,素有“塞外小华山”之美称。
  译文:Wula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the “Frontier Mt.Hua”,is a wonderful place for visitor with its dense groves,lush water,free gully,picturesque peaks and stones,and steep mountains.
  汉语文本只将公园特点简单罗列,句式简单精练,多用四字词语,以达到气势磅礴的效果。在汉英翻译中,译者进行语言适应性转换,以中文文本语意为基础,理性用词,有利于英语受众接受译文,最大程度传递原文文本信息。
  2.句式选择。中英句式存在极大差异。首先,中文重意合,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无须虚词、连词连接,可以随意拼凑、意合,构成句子;而英语重形合,主要靠虚词、连词来表达词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中文句子呈线性结构,可以没有主谓框架。由多个词或短语连续铺排,构成短句,表达复杂意思时,可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句子;而英语句子呈现树形结构,有明确主谓框架,由主干(主谓/主谓宾/主系表等)、枝干(定状补/修饰成分/限定成分/补充成分等)和连接词构成,表达复杂意思时,多用长句,并使用连接词增加结构层次,使空间结构复杂化。再次,中英句子语序不同,中文中状语(时间、地点、原因等)多位于句首,而英语的状语多位于句末或句中。中文多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先因后果;而英语多以主谓关系为轴心,通过名词结构、介词结构、非谓语动词及各种从句扩展句子,通常先果后因。因此,进行旅游文本汉英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中英双语句式差异,进行语言维适应性转换,将汉语线性结构的短句转化成英语树形结构的长句,逐层展开,并调整语序,译成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例2:阿力奔草原天池生态旅游区,主要以形态各异的山峰、峡谷、巨石、湖泊、溪流、生態草原等自然风光为依托,让游客领略独特的湖泊、草原、山脉美景,体验蒙古族风情,品尝特色餐饮。
  译文:Aliben Prairie & Lake Ecotourism Area makes visitor experience special Mongolian traditions and enjoy local specialties,with its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s and sceneries such as unique mountains,massive rocks,beautiful lakes and prairie.
  汉语原文中两次出现湖泊、山峰、草原等景观,而英文译文则选择根据英文表达习惯,避免重复,只译一次各种景观。中文原文呈线性短句形式,各短句之间也没有连接词,译者在译成英文时应适当调整语序,确定整体主谓框架,运用介词短语补充说明原文信息。   (二)文化维度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中英两种语言有各自的语言生态系统,用不同表达方式阐述各自的文化现象。在进行旅游文本汉英翻译时,译者要进行文化适应性转换,使用增译法、注释法,或者进行文化表达方式替换,阐释特有的文化现象。
  例3:巴彦淖尔,蒙语意为富饶的湖泊。
  译文:Bayannur consists of Bayan and nur.Bayan means fertile land while nur means many lakes in Mongolian.
  原文中只提到“富饒的湖泊”,但直接翻译成wealthy lakes,英文受众恐怕不知所云,译者进行附加说明,将巴彦淖尔拆分成巴彦和淖尔两个词语,逐条翻译,有效传递原文信息。
  (三)交际维度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各自独特的表达习惯和交际方式。中英双语在表达同一语意时可能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者采用不同的交际方式,这就要求译者在准确传达语意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使用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语言,促成交际顺利完成。
  例4:禁止踩踏。
  译文:No Stepping.
  中文原文中“踩”和“踏”均表示同一含义,故译成英文只选译一词step。公示语可以为游客在公共场合提供自助服务,简单有效的翻译有益于实现其施为功能。因此,译者直接翻译其意思,使英语受众更好地理解原语信息。
  三、结语
  旅游文本的汉英翻译研究是向外展现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旅游文本翻译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中国旅游资源在外国游客心中的印象,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乌拉特前旗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研究对外国游客了解乌拉特文化、蒙古族风土人情,宣传巴彦淖尔,吸引外国游客旅游、投资,以及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等意义重大。本文立足生态翻译三维转换理论,探讨旅游文本汉英翻译方法,译者只有对比、分析、研究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交际差异,并进行相应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换,才能翻译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英文文本,才能更准确地传递中文文本信息,促成交际达成,更好地发挥旅游的文化职能。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06):11-15+92.
  [2]张杏玲,郭秋宏.生态翻译学研究述评[J].英语广场,2018(08):41-42.
  [3]贯丽丽.生态翻译视角下鄂伦春少数民族旅游文本翻译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02):88-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9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