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艾滋病是当代一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高校沦为艾滋病的重灾区并且男男同性恋现象愈发显著,男男性行为也成为大学生患艾滋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以及男男性行为有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大学生艾滋病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呼吁高校重视性教育的加强。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男男性行为
艾滋病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艾滋病对我们的人类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性观念开放而性教育工作不到位,高校已然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在2011-2015年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以北京为例,截至2017年6月底,北京學生艾滋病感染者累计1244例,感染者中大学生人数超过半数。而大学生感染者中,男男同性传播的比例为86.7%。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我们以新余学院的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286份,回收率95.33%。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82.56%的人是知道一部分,有11.63%人很了解,有5.81%人对艾滋病一无所知。
(2)大学生对男男性行为感染艾滋病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30.23%的人不了解男男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因素,剩余的60.77%的人对男男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因素知识了解不全面。
(3)大学生的防艾意识情况。有60.47%人平时会注意预防艾滋病,有39.53%人平时不会。而且调查中发现有66.28%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任何预防服务。在有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的大学生中,有12.79%人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服务;有10.47%人接受过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有5.81%人接受过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提供或交换服务;有4.65%人接受过同性教育服务。
(4)大学生的性观念情况。关于结婚前发生性关系的看法有29.07%的大学生表示只要两个人都愿意就可;有24.42%的人表示只要两人相爱要结婚就可以;有33.72%人表示不接受;有8.14%人觉得无所谓;有1.16%人表示只要不怀孕就可以;有3.49%的人认为是生理需要,不可避免的。而大学生是否接受过高校性教育知识,有52.33%人表示没有接受过。
(5)大学生对有关艾滋病阻断药的了解情况。有53.49%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治疗方法”问题选择了一种也不知道,有22.06%人选择了一种;10.47%人选择了两种;9.3%人选择了三种;4.65%人选择了更多,但是无法具体说出关于艾滋病的治疗方法。
三、总结与分析
(1)随着艾滋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定期举办有关艾滋病的讲座以及在世界艾滋病日进行宣传,我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情况良好。但是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性教育加强依然不能松懈。
(2)当今社会,男男性行为也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这方面是我们了解的少也很容易被忽视。男男性行为需要承担的风险责任小,不像男女之间性行为存在怀孕现象,所以男男性行为很少会戴安全套,这就加大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并且男男同性现象难以被人群发现。
(3)艾滋病具有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病史长特点,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艾滋病的预防非常的重要。平时不会注意预防艾滋病的这群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大多数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任何预防服务。而有些高校是已经开始提供预防服务的。例如在2017年底,北京清华大学的自动售贩机提供了一种名为HIV抗体的试剂检测包,是高校防治艾滋病的新举措之一。提供了有效的HIV病毒检测,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认识并加强艾滋病毒保护的动力。高校成为艾滋重灾区,艾滋预防刻不容缓。
(4)如今人们的性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调查的人中,有超过七成的人群接受结婚前发生性关系。婚前性行为因没有进行婚检,无法知晓彼此是否为艾滋病病人,且艾滋病潜伏期不易被人察觉,但是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仍然存在,同样可以传染给他人,而且更容易使人忽视安全防护措施,感染艾滋病风险大。大多数高校未开设相关课程,国内也缺乏统一的学习教材,导致大学生没有接受过高校性知识,多数是从网络、报刊书籍了解,往往被错误的信息误导。从社会而言,多数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高校和父母甚至避“性”不谈,导致青少年对性“一知半解”。这些是造成高校沦为艾滋病重灾区的因素。
(5)艾滋病阻断药,指的是暴露后预防(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的药物,是在发生了高危行为之后,用来防止HIV病毒扩散的药。正确服用阻断药在72小时内后,艾滋病阻断失败的失败率大概为5/1000左右。浙江传媒学院某大学生故意将艾滋传染给自己的同性伴侣,所幸受害人反应迅速,及时服用阻断药物逃过一劫。此外还有鸡尾酒疗法,原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1996年提出,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该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的药物混合使用,从而使艾滋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这些有关于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应该加强普及。
参考文献:
[1]为何高校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J].方圆,2016(24):13.
[2]马萍,王子瑜,闫忠芳.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8,58(33):110-113.
[3]张煊.吾家有女初长成 性教育别遮遮掩掩[N].健康报,2019-07-22(004).
[4]田贺民,朱丽梅,李阳.AIDS“鸡尾酒疗法”最佳终止治疗时间的预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02):144-146.
作者简介:
何圆圆,女,江西宜春人,现就读于新余学院,17级护理学专业学生。
通讯作者:
吴苏婷,女,现就职于新余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