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及好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将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在地表后,对农田直接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的农业耕作技术。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播种机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秸秆还田、深松、病虫害防治四大技术,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传统耕作方式是对土地进行全面耕翻或旋耕,不利于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约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主要表现在以下5方面:
   (1)传统耕作方式生产成本高,大量采用旋耕作业,使土壤耕层逐年变浅,土壤板结,在耕层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雨季降水渗入土壤深层,阻止农作物根系下扎,不利于蓄水保墒和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导致一些地区小麦玉米出苗率降低,抗旱耐寒能力降低死苗现象频频出现。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深松30~40厘米,每隔2~3年深松一次。深松是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犁底层,有利于保护农作物生长的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具有抗旱耐劳蓄水保墒的作用,通过对比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出苗率齐,长势好。注意土壤过干或过湿时不宜深松。
   (2)秸秆焚烧现象严重,造成了大气污染,引发事故不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不再作为饲料和主要生活燃料。农村大量秸秆被焚烧或乱堆乱放,河道堵塞,水源污染。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给农民居住环境带来了诸多不便,也成为基层政府环卫一体化清理的一大隐患。近几年各级政府在秸秆禁烧工作中,每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秸秆如何处理成为农民和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保护性耕作是减少秸秆焚烧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农作物收获的同时把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使粉碎后的秸秆残茬与浅土层的土壤结合,可以降低农田扬尘,有效地保住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同时降低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
   (3)传统的翻地、土壤裸露耕作方式增加土壤水分散失,土壤中的有机碳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而使土壤肥力下降。北方干旱地区导致了风蚀水蚀,每年损失土壤平均15~20吨/hm2,随雨水冲走氮、磷,相当同年化肥使用量的20%。近年来我国北方干旱,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破坏了生态环境。调查发现,山东地区玉米小麦两季秸秆覆盖,实施保护性耕作种植种的地块的杂草比传统耕作方法种植的地块少一半以上。
   (4)传统耕作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山东省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农业用水高达75%,许多地方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一些地方出现了水井干枯,河水断流,地面下沉的生态灾害。全省没有任何灌溉条件的旱地农业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3,传统耕作方式加剧了我省干旱和半干旱的水土流失,土壤本身日趋减少,不利于土地和土壤中水分的充分利用,制约了农田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保护性耕作基本上保持了土壤的理性结构,提高水分渗入速度,有效减少地面径流、风蚀、水蚀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5)传统耕作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污染占环境污染的30%左右,化肥农药已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心健康。有关调查表明,传统耕作方式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性污染。保护性耕作通过深使肥效高;采用传统耕作方式后,使草籽易见光发芽,用免耕播种技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的技术。使草籽发芽少,减少小麦玉米收获后晾地时间长,失墒严重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好处,它不但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有效培肥地力,而且实现保土、保水、保肥、保护环境四个目的。
   (1)節省成本,增加土壤水分,保水效果显著。农业用水基本来源于天然降雨,可以增加天然降水入渗,保护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大幅度减少地表径流和无效蒸发。每亩节省作业费用50元左右,可以节肥、节水80元左右,每亩共节约生产成本130元左右。同时为农民减少农时消耗,节省劳动力增加经济收入。
   (2)提高粮食产量,稳产、增产。保护性耕作将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失墒少,化肥深施肥效高。地力增强、农作物根系发达抗倒伏,发育健壮而不旺长,分蘖高成穗率、穗粒数多、籽粒多,增产效果明显,2009年测产增产 9.61%,通过实验证明保护性耕作时间越长,增产效果越显著。
   (3)节约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平均每亩可以节省柴油2.47公斤,能增加休闲期贮水量14%~15%,减少灌水量40~60立方米/亩,减少化肥使用量20公斤左右,减少用功2.35个。蓄水保墒、抗旱节水,投资减少,减少化肥使用量。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将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在地表以保护土壤,减少外界因素对土壤的侵蚀,保水保土,节约资源,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4)降低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性耕作通过免耕、少耕,节本增效。减少作业环节,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民每亩节本增效200余元。保护性耕作具有省工、省力、省时的优点,有利于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民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其他工作,增加农村人均收入20%~30%。同时发展保护性耕作也成为农机手赚钱的新途径。
   (5)减少对土壤耕作层的破坏,保护耕地。每年随雨水冲走的氮、磷,相当于同年化肥用量的20%,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扬沙,培肥地力,由于秸秆腐烂形成大量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每年提高0.04%~0.08%,速效氮、速效钾提高,能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有效保护土壤环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6)降低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径流60%、水蚀80%、风蚀60%;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全国4%左右的CO2气体排放,减少5.5%~7.5%的N2O气体排放;抑制沙尘暴;减少面源污染;防止秸秆焚烧,减少大气污染,环境保护作用显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