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说,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是设计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对应这个定义,环境心理学有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景观;环境;心理学;设计;人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无论设计师是布置-座凉亭或是一个喷泉或是植物的选配布局,都需要考虑多种环境心理因素,不仅要考虑它们在空间位置的关系,还要考虑与使用者的关系,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物体的感知。
   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会形成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我们校园道路为例,对人来说,一条看不见的或者容易被忽略的路就等于不存在。校园景观道路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上下课的需求,以便捷性和安全性为前提,再考虑其美观性。道路与植物的结合人们可以在树下纳凉,停靠休息片刻,也可以在树下观赏花朵,闻花香或是做一次聚餐。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个作用中,人可以改变环境;反过来,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
   人类需要理想的住宅花园、公园绿地、校园景观这决定了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更需要年轻的设计师着眼于人的需求心理,在改变环境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人。
   一、公共服务性
   公共性是相对于私密性而言的,人们需要独立的空间,有时人类也需要自由开阔的公共空间,有一定的公共距离,通常3.6~7.6或更远的距离为公共距离,适用于演讲或者表演的形式。公共性是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区中心绿地等,广场上可以种植冠荫树,冠荫树下围合座椅,人们可以乘凉,聊天。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草坪不能一览无余,要有遮阳避雨的地方,居住区绿地中的植物品种要尽量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观叶、观花、观果植物等。校园景观要就聚会活动的广场,需要有绿荫开阔的草地和公共的运动设施供学生们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这些设计思路都是倾向于使人相对聚集,促进人与人相互交往,并进而去寻求更丰富的信息。
   二、独立性
   独立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通常0.45~1.20m这样的距离,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处,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自己的环境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或者反映个人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在竞争激烈、匆匆忙忙的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繁华的城市中,人类极其向往拥有一块远离喧嚣的清静之地。这种要求在家庭的庭院、花园里容易得到满足,而在大自然的绿地中也可以通过植物种植来达到要求。校园的读书角,长廊或者湖边的椅凳上都是学生们寻求私密空间的表现,渴望通过半封闭的空间达到私密的效果,寻求心理的慰藉。
   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运用是创造私密性空间的最好的自然要素,设计师考虑人对私密性的需要,并不一定就是设计一个完全闭合的空间,但在空间属性上要对空间有较为完整和明确的限定。一些布局合理的绿色屏障或是分散排列的树就可以提供私密,在植物营造的静谧空间中,人们可以读书、静坐、交谈、私语。
   三、功能性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是經济实用的果树园、草药园或菜圃。甚至在现今的许多私人庭园或别墅花园中仍可以看到硕果满园的风光,或者是有着田园气息的菜畦,更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自己动手园艺操作,在家中的小花园里种上芳香保健的草木花卉。其实无论在家中庭园还是外面的绿地,每一种绿地类型的植物功能都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有针对游赏、娱乐为目的的,而且还应有游人使用、参与以及生产防护功能的,参与使人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
   桌、椅、凳的布置,多在景观中有特色的地段,如湖畔、池边、岸边、岩旁、洞口、林下、花间、台前、草坪边缘、布道两侧、广场之中,一些零星散署的空地也可设置几组椅凳加以点缀。桌与椅凳的造型、材质的选择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如中式亭子内摆一组陶瓷,古香古色;大树浓荫下一组树桩形桌凳,自然古朴;城市广场中几何形绿地旁的座椅则要设计得精巧细腻、现代前卫。园桌和椅凳的设计尺度要适宜,其高度应以大众的使用方便为准则,如凳高450mm左右。桌高700~800mm,儿童活动场所的桌椅凳尺度应符合儿童身高。草坪开放就可让人进人活动;设计花园和园艺设施,游人就可以动手参与园艺活动了;用灌木作为绿篱有多种功能,既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和空间,又能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同时用低矮的观赏灌木,人们可以接近欣赏它们的形态、花、叶、果。
   四、审美性
   在现代社会里,景观仅仅局限于经济实用功能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美的、动人的、令人愉悦的,必须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热爱的心理需求。例如单株植物有它的形体美、色彩美、质地美、季相变化美等;从植、群植的植物通过形状、线条、色彩、质地等要素的组合以及合理的尺度,加上不同绿地的背景元素(铺地、地形、建筑物、小品等)的搭配,既可美化环境,为景观设计增色,又能让人在未意识的审美感觉中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反之,抓住这些人的微妙的心理审美过程,又会对于怎样创造一个符合人内在需求的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便捷性
   虽然行为不完全由环境引起,但是环境对行为有一定的作用。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理解为反应与刺激的关系。在研究人们一般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可设计出符合人们行为习惯的环境,这种环境便于管理、能避免可能发生的破坏性行为。人们都希望保持较低的能量消耗水平,希望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距离越短越好。当这种希望十分强烈时便会产生破坏性的行为,例如常常见到绿篱和栏杆的缺口、草坪被踏出的一条条小径。因此,在设计中应能预见到有可能抄近路的路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人们常常对当前的愿望和达到该愿望所需花费的代价进行权衡,当觉得不值得时,这种愿望就会消失,因此,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设置不利的挡拦。挡的强度应视地段的重要性、人流量的大小而定。也可以采用引导的方法,根据人流的流向将一些可能出现抄近路的地段直接用道路或铺装路面连接起来。
   六、文化性
   要因地制宜的营造绿色生态环境,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适合于该地区、地形、气候土壤和历史文化传统,不能由于猎奇而为违背自然规律。首先要重视地方树种花木的种植,以求便于生长,形成地方特色。其次,在经营景观时,要考虑景观植物,保护特色树种,尽量保护已有的古树名木,因为一园一景易建,古树名花难求。对于景观立意,可以借用植物来命名,如以梅花为主的梅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会以花木比喻人物的拟人手法表现花木的文化内涵,因此在选择景观绿化植物时也应该加以考虑。如松树的伟岸与苍古挺拔象征人物的气节。
   植物栽培与造景要考虑文化内涵,要相结合才能使造景诗情画意,诗可以为造园的意境提供依据,图画课为造园设计稿,各种树木也各自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松为百木之长,被称为十八公,苍松翠柏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树种,“庭中无松,如画龙不点睛”。松柏树中常用在造景中的有五针松、马尾松、桧柏等,若苍松再配置以怪石,则能更生古趣。
   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对使用者的充分理解是很必要的。理解人类自身,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强化以人为核心的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会给人们带来物质层次和心理层次的双层满足,不仅会给生活带来方便,而且令使用者和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合,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是否宜人,材质如何选择等等。
  
   参考文献:
   [1]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林忆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王红英,孙欣欣,丁晗.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王姗(1988.11-),女,河南焦作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86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