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枯山水中的环境心理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景观与环境心理学的结合研究,并结合枯山水龙安寺案例,从总布局,景观专项含义及景观构成美学方式的方面进行解述,最后总结社会心理学在景观方向的重要地位和应该深入人群内部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恰当的设计。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龙山寺;枯山水
  1、社会心理学的环境心理学
  心理学中有很多分支,社会心理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环境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环境心理学也成为了景观设计的理论依据。环境心理学如今也作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一方面,是因为环境中不可避免的有人的行为,然而人的行为由于人的心理所支配,同时,社会和自然对人的行为心理也发生了重要影响。环境心理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是作为真正的研究方向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
  2、背景分析
  2.1景观与环境心理学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危机认识不断深化,环境心理学这门社会科学应运而生。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表现,从而发现人的心理在环境影响下的变化规律,进而将这种规律应用于环境规划之中,即何种环境设计才是人们心中所想。景观设计必须不断的根据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此来达到人们心中理想的环境状态。
  2.1.1行为心理学
  心理和行为是同样重要的,因此在研究心理的同时,也应该多多注重行为层次的东西。在行为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因此研究人类的行为心理在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行为是在人的心理刺激下而发生的,行为与心理互相作用,最后共同影响景观环境。
  2.1.2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是异质同构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主要概述的是一个物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视知觉感受,就像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有运用格式塔原则设计住宅立面,所产生的背景、图形、接近性、对称、简单几何形状、类似性、连续性等的空间及形式功能感受。
  3、枯山水中的龙山寺
  枯山水是在蒙古入侵以后,宋代灭亡,在此时,禅师逃亡日本,带给日本大量经文与艺术产品,同时将禅宗文化传入日本。
  枯山水通过树木、岩石、天空、土地、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乔灌木、小桥所构成,其耙制的沙砾放置于苔地旁,并把白砂的曲线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用来寓意大山、岛屿等实际生活所存在的自然界事物。
  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以石庭而闻名。龙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3龙山寺在心理学的具体表现
  1、平面图
  龙安寺的枯山水景观设计部分主要集中在石庭,面积为25*10m的场地,以石庭视线轴为主,将其分为主山和客山,且每个视线看到都为5块石头,并且每块石头也冠以不同的自然界大海山川等神话故事,包括龟石组,蓬莱,方丈,瀛洲,三尊石的自然界意象。
  在参观整个庭院过程中,通过静坐这种行为,引发诸多行为予以表现场地在每个人心里不同的审美体验。在整个场地中呈现出来有明显的边界(禅宗文化的“永恒”,帮助排除外界的干扰和其他因素)、人的不可参与性(人为参与会破坏园林所表达出来的静态之美)、最后就是深远的意境(通过沙砾、岩石、苔藓等变化来体现意境)。由此来让众生明白世间诸事没有能圆满的,因而也不必过分追求圆满,否则只能徒增压力和痛苦。
  2、各景点阐述
  在最右边石头围绕着苔藓,白沙画出的螺旋纹理,海水围绕着小岛,其纹理好似平缓的水流;接着绿色植物,深青色石頭,白色沙砾,深黄色墙,庭院的色彩相互协调,营造出安静氛围;东部的石头组是一进门最先看到的是庭院中最大的;庭院中的石组其共有5块石头,3块被苔藓围绕,2块分布在白沙之中。
  其在场地中塑造出洗手钵(蹲踞)、虎负三子,必有一彪以及鸳鸯传说的故事,以及场地运用的岩石,白砂、苔藓等组合,其意境来源于中国的水墨画,注重幽远意境。有限的空间里所布置的石、沙、苔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也就达到了一个自然永恒的境界。
  3、在美学背景下的情感体验
  中国的禅宗思想“心性本净”与“明心见性”以及日本幕府阶级“苦修”与“顿悟”方面进行影响,总结出物哀、幽玄的观点。当时的匠人与禅宗学者在设计中思考:什么值得留下,什么应该舍弃,于是将庭院做成“空”的效果,达到了一种有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意境的传达。
  4、总结与展望
  同时,一个作品的好坏,除了要满足景观的需要、生态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满足它的使用者——人的需要。人的行为心理是复杂多样的,也是随着年龄、社会经验、文化背景以及时间的推移而各有不同,因此,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是没有一成不变的说法,而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也是时刻变化着,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做好园林设计的每一步。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1168.htm